接了一個“警察”的電話,鄭州女子的17萬元銀行存款差點沒了

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文 王春勝/圖

家住鄭州鄭東新區的王麗(化名)沒想到,因為一個“警察”的電話,她差點失去了自己銀行卡上17萬元存款。電話中,她被對方告知自己“涉嫌洗錢”已被“通緝”,需要立即將錢轉到“安全賬戶”上。

就在她一路哭著前往銀行準備匯款的時候,真的警察聯繫上了她。

【陌生“鄭州警察”打來的電話:你已涉嫌洗錢】

3月22日中午12時許,王麗突然接到了一名自稱“鄭州市公安局楊警官”的電話,電話中,對方直接報出了王麗的姓名、身份證號,並向她確認是否正確。

得到王麗的肯定答覆後,“楊警官”讓她立即到鄭州市公安局領取一個文件。

王麗疑惑,自己從未犯過罪,為何會被警察找上門,她向對方說道,“沒有啥事,也不方便去取。”

“楊警官”隨即話鋒一轉,向她道出了原委:北京市順義公安局正在辦理一起涉嫌洗錢的重大案件,王麗牽涉其中。

“是不是丟過身份證?”王麗回想稱,自己確實丟過身份證。“楊警官”表示,根據掌握的情況,王麗的身份可能被他人冒用辦理了銀行卡,從而幫助主要嫌疑人“洗錢”,目前,北京警方正在網上通緝她。

接了一個“警察”的電話,鄭州女子的17萬元銀行存款差點沒了

話說到此,王麗並未完全相信,還對“楊警官”的口音產生了懷疑,“既然是鄭州的警察,咋沒有河南口音?”“楊警官”解釋,自己工作時間較長,已經養成了說普通話的習慣。

“考慮到你是無辜的,我們會讓北京警方聯繫你核實情況。”不等王麗反應,電話已經被轉接到了“北京市順義公安局”。

【騙局升級:“北京民警”上線】

電話接通後,自稱“王某”的北京民警和王麗繼續對話。

和此前“楊警官”的說法一樣,王麗仍被告知“涉嫌洗錢”。“王警官”稱,該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林佳麗”已被抓獲,其中幾張涉案銀行卡正是在王麗名下,目前王麗被通緝的信息已掛在“最高檢”的官網上。

通話中,“王警官”還讓王麗提供自己名下的銀行卡信息、存款金額配合調查,並強調“兩人的通話內容不得向第三人洩露,否則構成洩露國家機密罪”。

“我有正當工作,咋會犯罪啊。”到這時,王麗開始慌了,反問對方自己該怎麼辦。

短暫的“判斷”後,“王警官”表示,自己也相信王麗是無辜的,但由於她“被通緝”,工商銀行卡上的17萬元存款馬上就會被強行劃撥充公。

為了保護王麗的財產安全、方便交流,“王警官”加了王麗的QQ成為好友,幫她“出謀劃策”。

“演技”逼真:有警官證有視頻,還有“最高檢官網”發出的通緝令

為了進一步打消王麗的疑慮,“王警官”迅速發來了自己的警官證照片,並嚴肅地向她詢問情況。

接了一個“警察”的電話,鄭州女子的17萬元銀行存款差點沒了

詐騙分子發來得警官證

“他還和我視頻了幾秒鐘。”王麗說,視頻中確實有一名“警察”,但畫面虛晃,無法完全判斷真偽。

發了照片,視頻完後,王麗開始向“王警官”求情,希望對方能幫助自己、以證清白。

隨後,“王警官”陸續發來了上述洗錢案中包括“林佳麗”幾名主犯在內的通緝令截圖,查獲的銀行卡、身份證、POS機圖片。

壓倒王麗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她自己被通緝的信息,通緝令上,有她的照片、身份證號、銀行卡,落款蓋有“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公章。

為了確認真偽,“王警官”給她發了一個鏈接,輸入“案件編號”後,就彈出了那張通緝令的畫面。

“王警官”說,王麗要將銀行卡上的錢轉到指定“安全賬戶”進行“合法性核查”,避免經濟損失。

隨即,王麗便和婆婆駕車趕往中牟一銀行網點,一路上,她的情緒幾乎崩潰,泣不成聲,當婆婆問起時,她也不敢說出自己“被通緝”的情況。

【真警察上線,她在轉賬的路上被緊急勸阻】

王麗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和上述兩位“警察”對話時,鄭州市公安局鄭東分局反詐中心也獲悉了她的異常情況。

“我們接到了市局反詐中心下發的指令後,就趕緊想辦法和她取得聯繫。”鄭東分局反詐中心教導員閆峰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得知情況後,他們立即通過王麗所在轄區的社區民警,找到了她的電話,另一路民警趕赴其家中當面勸阻。

“那會電話已經打不進去了,提示無法接通,她人也不在家。”閆峰說,隨即他們又輾轉聯繫王麗的父母、丈夫、哥哥,才撥通了她哥哥的電話。

“立即停止轉賬。”簡要說明情況後,王麗的哥哥聯繫上了她的丈夫,最終聯繫上了和王麗同去轉賬的婆婆。

“整個勸阻過程用了30多分鐘。”閆峰說,要是再晚幾分鐘,王麗可能就將錢轉了出去。

王麗的遭遇,並非個例。

“反詐中心今年1月剛籌建成立,專門遏制打擊電信網絡詐騙件,最大限度杜絕和挽回群眾因被騙所遭受的經濟損失。”鄭東分局反詐中心主任李耀宗說,近期該反詐中心已成功快速勸阻6起電詐案件的發生,止付金額近70萬元。

接了一個“警察”的電話,鄭州女子的17萬元銀行存款差點沒了

電信詐騙出示的假案件髒物


接了一個“警察”的電話,鄭州女子的17萬元銀行存款差點沒了

電信詐騙出示的假案件髒物

【“拆招”要點】

鄭東分局反詐中心提醒公眾,對可疑電話一定要提高警惕。手機上來電顯示可能並非真實的號碼,接到可疑電話不要輕信,犯罪嫌疑人通過改號軟件可顯示為任何電話號碼,千萬不要根據電話提示轉接或操作。

公安機關辦案有嚴格的法律程序規定,不可能通過電話、傳真、微信、QQ辦理案件,也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賬戶”,不會在電話裡要求轉賬。

對涉及個人信息的物品要妥善保管或銷燬處理,不要隨意丟棄快遞包裹單,快件包裝袋,不要輕易向他人提供身份證複印件,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無論騙子的詐騙手段如何升級更新,最終目的都是索要錢財,要堅持做到不輕信、不轉賬、不匯款,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被騙。(首席編輯 華麗娟 編輯 吉倩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