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肯洗澡、刷牙?家長這樣做,孩子學會自律,以後不用你再催

洗臉刷牙明明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可是放到孩子身上偏偏就成了讓人頭疼的問題,早上起來就是一頓雞飛狗跳,有的家長是耐心的給孩子講道理,有的家長是連哄帶騙,有的家長直接“武力”解決,但無論什麼方法,每天這些事情都要重演一遍,父母也是心累交瘁

孩子不肯洗澡、刷牙?家長這樣做,孩子學會自律,以後不用你再催

最近朋友想讓我幫他出出主意,說孩子在家,這些事情我們幫他做做沒啥,但是以後進了幼兒園,老師不可能有那個經歷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呀,所以還是得在家裡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壞毛病

那到底怎麼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認同我們我所謂的大道理呢?

我想我們首先需要一個改變,從抽象的講道理,變成具體的形象展示。

我們可能經常給孩子說“你要是不好好刷牙,就會有小害蟲在你的牙齒裡挖洞,不好好洗手,就會有髒東西進到肚子裡”,我們這些話說過很多遍,但是孩子的印象中對此並沒有真的印象,只能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全靠孩子自己的想象

孩子不肯洗澡、刷牙?家長這樣做,孩子學會自律,以後不用你再催

但若是我們給孩子看到具體的細菌、害蟲,我想孩子心裡就是明白,原來媽媽不是嚇唬人的,但若是真的細菌、小害蟲展現在孩子眼裡,他就會感受到了。想要幫助孩子認識細菌,讓他一聽到細菌,眼前就浮現出畫面,那我們可以試試這3個簡單的方法

孩子不肯洗澡、刷牙?家長這樣做,孩子學會自律,以後不用你再催

01、給孩子看有關細菌的繪本

在記憶策略中,有一種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圖像記性,和文字相比,人腦更擅長記憶圖像

孩子不肯洗澡、刷牙?家長這樣做,孩子學會自律,以後不用你再催

因為圖像相比於文字更加的形象,在人腦裡會有一個大概的輪廓,並且第一眼看過去就會有直觀的感受。而文字就不一樣了,他需要一個轉變的過程,並且還要有自己想象和思考的過程,這個感受就會這個時間內得到緩衝。同樣的,相較於文字,圖像可以說是更為具體,在記憶中的儲存時間也長

所以我們可以給看孩子看一些帶細菌的繪本,給他講解不刷牙就會像繪本中的小主人公一樣,牙齒就要被這個小害蟲吃掉了

02、給孩子看和細菌有關的視頻

孩子不肯洗澡、刷牙?家長這樣做,孩子學會自律,以後不用你再催

除了看繪本,當然就是看相關的視頻了,這一點明星孫儷就做的很好,而且還發了微博說這樣做很有效果,兩個孩子都爭著看誰刷的乾淨

給孩子看視頻比較好的一點就是,現在電子產品的吸引力要比故事書來的大,所以給孩子看視頻孩子更容易接受,而且更容易看見去,另外視頻上的物體是運動的,可以讓孩子更直觀的感受到細菌在牙齒裡的活動軌跡,對孩子來說更具有衝擊性

孩子不肯洗澡、刷牙?家長這樣做,孩子學會自律,以後不用你再催

不過在這裡樹苗媽媽還是要說一下,我們要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要給孩子選擇過於難看的視頻,以免嚇到孩子。更好的一點就是看卡通動畫版的視頻效果更佳,就像是給孩子看一部動畫片,本身孩子對於這些就喜歡,我們如果能夠給孩子看這種動畫形式的,孩子更易於理解,也能夠明白這些細菌存在的壞處

03、走進博物館,看看細菌長什麼樣子

除了以上兩點,我們還可以帶孩子去博物館看看,近距離得了解一下細菌

孩子不肯洗澡、刷牙?家長這樣做,孩子學會自律,以後不用你再催

就之前我就帶著我家老二去看過,裡面就展示了一個放大後的細菌模型,就是我一個大人看完了都感到震撼,更別說是小朋友了

孩子當時看完也是很震撼,一直和我討論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帶孩子看看不僅可以讓孩子瞭解細菌,還能夠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一個懂得很多的小朋友儼然不用我們再繼續催促了

其實這些方法不僅可以用來幫助孩子改正不好好刷牙的習慣,還能夠在孩子喜歡吃糖,不好好吃飯這些事情上。相信聰明的家長一定可以一材多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