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出生在名門世家,自幼博聞強記,又不受世俗和禮法的約束,與其父、其子、其孫一併成為義寧陳氏五傑,五人各有千秋,各有建樹,此等家族福孫蔭子、澤被後世,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四代留名史冊,可謂令人歎為觀止,近現代的家族幾乎無人能望其項背。陳氏一族,源遠流長,是唐昭宗御筆親題的“旌表義門陳氏”之後。他就是陳三立。


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家族興旺,光宗耀祖

他的父親是湖南巡撫陳寶箴,維新變法的實權派人物,新政重臣;他的長子陳衡恪是美術家、藝術教育家;三子陳寅恪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其孫陳封懷被譽為“中國植物園之父”。足以見得其風氣之純正、家規之嚴明、氛圍之濃厚、血緣之傳承。歷經亂世而不卑,出入盛世而不傲。


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文風醇厚,延綿不息

清末四公子是晚清太子黨、朝廷達官貴人的後代,其中與陳三立合稱的還有譚嗣同、吳保初、丁惠康,有書生意氣的風度、有文采風流的氣度、有保家衛國的大度,是後世公子不能堪比的。陳三立鄉試時,就與眾不同,敢於標新,因惡時文,就用散文體作答,沒想到就被“樞廷四諫官”之一、後來為溥儀之師的主考陳寶琛所賞識。既有文才大略,又有膽識過人,是為才,是為人。


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蕭然物外,不染塵氛

父親陳寶箴在世時,就作為父親的左膀右臂,幫助主持新政,後家國變故,變法失敗,與其父同被罷免,後陳寶箴過世。陳三立悲痛交加,悲憤欲絕,不再問政,道出了“憑欄一片風雲氣,來做神州袖手人”,但還是對社會、對文化等沒有放棄。1903年就辦了家學,無論是教書內容,還是師生禮節,全部革新,開風氣之先。在原配病故之後,繼配一人,也就是陳寅恪之母,陳三立沒有納妾,這在當時也是極其罕見的。


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志存高遠,心有大氣

陳老,還是富有名望的最後一位傳統詩人,梁啟超曾經有過這樣的評價:“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這樣的評說還是很中肯的,足以見得陳老在清末詩派的地位與實力。關於“同光體”,主要分閩派、贛派、浙派三大支,宣稱“不墨守盛唐”的,其主要特點是主體學宋,同時也學唐,趨向於學中唐而不是盛唐。陳老刊行《散原精舍集》和《續集》、《別集》,其中一句“一水盈盈情脈脈,有人扶杖立斜陽”也流傳甚廣。


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詩心詩意,詩情詩話

1937年,盧溝橋事變,五日不食,憂憤而死。

文人之厚德,俠骨之浩蕩,為家立範,為民盡事,為國捐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