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出生在名门世家,自幼博闻强记,又不受世俗和礼法的约束,与其父、其子、其孙一并成为义宁陈氏五杰,五人各有千秋,各有建树,此等家族福孙荫子、泽被后世,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四代留名史册,可谓令人叹为观止,近现代的家族几乎无人能望其项背。陈氏一族,源远流长,是唐昭宗御笔亲题的“旌表义门陈氏”之后。他就是陈三立。


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家族兴旺,光宗耀祖

他的父亲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维新变法的实权派人物,新政重臣;他的长子陈衡恪是美术家、艺术教育家;三子陈寅恪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其孙陈封怀被誉为“中国植物园之父”。足以见得其风气之纯正、家规之严明、氛围之浓厚、血缘之传承。历经乱世而不卑,出入盛世而不傲。


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文风醇厚,延绵不息

清末四公子是晚清太子党、朝廷达官贵人的后代,其中与陈三立合称的还有谭嗣同、吴保初、丁惠康,有书生意气的风度、有文采风流的气度、有保家卫国的大度,是后世公子不能堪比的。陈三立乡试时,就与众不同,敢于标新,因恶时文,就用散文体作答,没想到就被“枢廷四谏官”之一、后来为溥仪之师的主考陈宝琛所赏识。既有文才大略,又有胆识过人,是为才,是为人。


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萧然物外,不染尘氛

父亲陈宝箴在世时,就作为父亲的左膀右臂,帮助主持新政,后家国变故,变法失败,与其父同被罢免,后陈宝箴过世。陈三立悲痛交加,悲愤欲绝,不再问政,道出了“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但还是对社会、对文化等没有放弃。1903年就办了家学,无论是教书内容,还是师生礼节,全部革新,开风气之先。在原配病故之后,继配一人,也就是陈寅恪之母,陈三立没有纳妾,这在当时也是极其罕见的。


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志存高远,心有大气

陈老,还是富有名望的最后一位传统诗人,梁启超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这样的评说还是很中肯的,足以见得陈老在清末诗派的地位与实力。关于“同光体”,主要分闽派、赣派、浙派三大支,宣称“不墨守盛唐”的,其主要特点是主体学宋,同时也学唐,趋向于学中唐而不是盛唐。陈老刊行《散原精舍集》和《续集》、《别集》,其中一句“一水盈盈情脉脉,有人扶杖立斜阳”也流传甚广。


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诗心诗意,诗情诗话

1937年,卢沟桥事变,五日不食,忧愤而死。

文人之厚德,侠骨之浩荡,为家立范,为民尽事,为国捐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