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家庭農場刻不容緩,推動農業快速發展,拒絕拖後腿

最近,我國準備採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作為未來三年內的農業生產的指導方針。

在《規劃》中提到要想提高農業生產經濟,必須培養新型農業生產規模,那就是採用家庭農場的方式。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是以家庭為單位作為家族企業來生產農業,無論農場規模的大小,這都稱為是家庭農場。而我國家庭農場中成員有所不同,主要是由直系親屬組成,使得農業生產更系統。

培養家庭農場刻不容緩,推動農業快速發展,拒絕拖後腿

倘若把眼光集中於世界經濟,便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工業化進程使得工業工作者的平均工資增長,但農業生產的創收速度卻遠遠比不上前者。因此,要想盡快讓農戶的工資能夠達到國民工資的增長速度,那麼就必須得進行改革。主要是通過轉換為更有價值的產品、擴大生產規模、做副業、補貼政策這四個方面來實現。與此同時,培養家庭農場生產模式刻不容緩,引導和鼓勵自願長期從事農業工作的農戶開拓自己的農場規模,不受限於家庭農場類型。當滿足農業生產條件的農業大戶、專業大戶,可以倡導這些大戶進行以家庭農場為主的農業生產。基於此,農業技術改革刻不容緩,農業技術進步是改善農業經濟的根本因素,家庭農場帶動其他小農戶的經濟收益。

培養家庭農場刻不容緩,推動農業快速發展,拒絕拖後腿

在如今農業生產中,小農戶主要面臨收入不佳所帶來的內在壓力以及與其他農戶之間發生強烈競爭所產生的外部壓力這兩個困難。而家庭農場由於規模宏大以及經濟收益高而逐漸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培養多種經營形式,這才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不二法寶。雖然目前我國以小農戶為主,想要家庭農場成為主力,仍需要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但是家庭農場成為農業生產主力這個結果是不會發生改變的。政府需要推出務實政策,落實到位,將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相互糅合得到更好的發展,減少小農戶因改變農業模式所帶來的損失,這也是農業主體成功轉型以及實現現代化農業的最好理論保障。

在農業技術先進的社會中,沒有引進農業生產技術,所以才會導致農業經濟收益慘淡,而自身的勞動成本低廉,更加沒有工資上漲的機會。因此不僅是需要符合時代的農業人才,還要提供相應的社會服務,緩解小農戶經濟效益差,同時提高耕作質量,節約成本又提高收益等優點。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農村生產的託管模式出現多種模式來滿足現代化農業生產。

培養家庭農場刻不容緩,推動農業快速發展,拒絕拖後腿

目前國家的側重點在於既要培養與發展家庭農場農業生產模式,又要聯合家庭農場與其他形式的農業生產主體。雖然我國初步出現了家庭農場模式,但從宏觀著眼,依然出現諸多的發展問題,導致與所要求的國民經濟存在一定的差距,與國際競爭形成嚴重的競爭情況。因此,當務之急就是發展家庭農場農業生產模式,數量與質量齊頭並進。只有家庭農場才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經濟,給農業發展帶去新的活力與動力,我國才能夠實現國民平均工資更上一層樓。

 

培養家庭農場刻不容緩,推動農業快速發展,拒絕拖後腿

而家庭農場的規模大小,取決於家庭農場的管理者自身素質水平和專業能力。為了讓家庭農場在市場經濟中發揮出活力與帶頭作用,始終把農業質量以及收益作為重中之重。除了農戶個人的進步,還離不開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當前,農業想要發展,放眼於世界,都離不開自己國家的大力支持。這是因為農業發展受到自身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外部影響因素不可控的限制。因此,想要推進家庭農場的建設,自然是離不開政府的鼎力支持。

培養家庭農場刻不容緩,推動農業快速發展,拒絕拖後腿

在最新發行的《規劃》中整整用了兩章節的內容,用來解釋具體的完善支持家庭農場建設政策以及相應的強化保護務實政策。通過實行這些政策來引導和鼓勵農戶向家庭農場生存模式的轉變,用於還將用於理論知識的培訓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等方面。政府不僅僅是提供理論支持,還提供實際的幫扶措施,如定期的培訓,提高經營者個人專業能力,遇到相應的問題與困難,及時進行解決,從而讓家庭農場成為農業發展主體,帶動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