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村60後的你打算怎麼養老?還能像從前依靠子女養老嗎?

新大風歌


60後現在很多已經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正是人生幸福時刻的開始。最大的60後也才剛剛60歲,以現在平均壽命75歲來看,60歲相對來說還顯的年輕,活90、100多歲的大有人在。那麼60後到底要怎麼樣養老呢?

一、如果是農村進城市務工者買滿15年社保,全國最低也可以領1000多的養老金,這些錢不管是在十八線小城市,還是在農村生活都足夠的,生病住院也可以報銷。勤快一點的還會繼續找一份工作來增加收入,自己養老沒什麼大問題。

二、如果一直是在農村生活,有產業支持的這部分人,自己養老也沒問題,子女的事業發展還能提供經濟上幫扶。

三、如果是光靠農業收入生活的人,沒技術、沒產業、沒大的經濟收入來源,可能自己養老就比較困難。孩子結婚建房、買車、彩禮等,都是大半輩子省吃儉用的積蓄一下掏空。上面老的要養,下面小的剛結婚要幫襯,養老看病的錢又要自己去慢慢重新積累,壓力可想而知有多大,真的一直要做到做不動了才會停下來。

總的來說現在60後以後的人,大多數都不會靠子女來養老,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孩子的工作、生活壓力也大,自己都會為養老作好準備、做好安排。

現在養老方式也挺多,有居家、養老院、互助式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希望老人們都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廚易幫


60後的我們,養老確實成了問題,特別我們這些獨生子女家庭,更是如此。兒子或女兒各自成家立業,忙工作忙事業,還有他們家庭負擔問題,根本沒有閒暇時間照顧你,如我們身體健康還好,哪日病倒在床,也就害了他們,所以農村讓兒養老是不行的。

現在趁我們還算是年輕,要從事自己能做工作,為我們以後養老掙錢。在農村仍有根深蒂固的靠兒養老觀念,整天東遊西逛,打啤唱酒。這樣對以後家庭和睦極其危險的。所以,我們養老一定得靠自己。


望雲


現在的60後,算起來是51-60歲之間,如果是工人或者是幹部,正是處在臨近退休的年齡,一個月開上3000、4000的退休金,但可以頤養天年了。可是如果在農村,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因為農民到了這個年齡,幹活幹不動了,種地也掙不了幾個錢,出去打工沒有企業願意招收,生活陷入一種相對困難的境地。

其實,作為60後的農民的養老問題,自己是很難去規劃的,能做的只能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一般來說,農村老人到了50多歲、60來歲的時候,正是掙錢掙不動,子女正爬坡的時候,用老百姓的話說,只能趕哪算哪了。歸納一下,主要有這樣幾種狀元方式,作為60後老人養老的被動選擇。

第一,老人“自己刨食型”的。這類農村老人,一般來說還有一定的勞動能力,兒子或女兒結婚之後,老人自己生活,通過種植承包地,同時再養殖一些豬、雞等當副業,一年下來,也能收入個1、2萬塊錢,再加上國家每個月給超過60老人的養老保險金,一般一個月100多塊錢,高的地方有300、400元,這樣兩個老人一年下來也有幾千塊錢的收入,放在一起,兩位老人還是可以維持基本生活的。


第二,與子女“互幫互助型”的。這類農村老年人還算是比較幸運的,子女結婚後,並沒有分家,而是和老人一起生活,一起種承包地,或者老人在家一邊帶孩子,一邊種地,年輕人外出打工賺錢,這樣家裡有人照顧,外邊有人賺錢,互幫互助,老人的生活也算是有所歸屬,但目前看,這種情況的並不是很多。

第三,養老機構“外援服務型”的。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子女在外地發展,沒有時間照顧老人,只能讓老人上養老院,然後子女按時拿出一些費用,供老人生活需要。這也是很多家庭不得已的選擇,當然這種情況下,老人也會少了很多天倫之樂,幸福感遠不及前邊的兩種情況。


第四,鄉村兩級 “集中供養型”的。這是最差的一種情況,就是一些因為某些原因而出現的“鰥寡孤獨”人群,沒有贍養人,只能作為五保戶送到敬老院進行集中供養,一切費用由村集體負責,老人們在一起倒也其樂融融。

綜上近述,這就是當前農村老人養的現狀,很多人都無法規劃自己如何養老,只能順其自然,至於能不能靠子女養老,作為老人會想孩子們壓力那麼大,儘量不麻煩他們,但是養老、敬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子女們也一定會盡到自己責任的,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三農廣訊


今年是2020年,而如果是60年出生的話,今年已經滿60週歲了。對於在城市生活的人來講,很多人可能已經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了,但是對於農民來講,因為沒有退休的概念,也不可能在60歲的時候就休息不幹活。因為他們還要繼續幹活,為自己的以後老年生活考慮。那麼作為60後該怎麼養老呢?是要以依靠子女養老為主嗎?還是什麼其他的方式,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第一,農村老人以家庭養老模式為主幾乎不會改變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養兒防老,這是千百年來的傳統,也是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農村老人的主要養老模式。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有了農村養老保險,各種公共養老服務和私立的養老院都在發展建設過程中,但是由於農民的經濟條件收入情況都不允許他們去這樣的養老機構養老,所以大部分情況下,農村人年老之後仍然會由子女來贍養。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種模式可能都不會改變,這是中國的國情,也是迫於無奈之下的現實選擇。

第二,農村養老觀念有所變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代人對於養老的觀念也有了一定的變化。過去農民都認為養兒防老是天經地義的,但是現在很多農村人,哪怕是上了年紀的農民,在這方面也有一些變化。比如說我自己的父親今年已經60歲了。他就不止一次的跟我說過,除非是自己身體不行,一點都動不了,否則的話不願意讓我來替他養老。只要是他能夠動,只要能夠照顧自己,就不需要我們過多的負擔。因為父母都是為子女考慮的,他們也知道現在的生活壓力很大,孩子在外面掙錢養家也不容易,所以他們更多的還是準備依靠自己的能力,儘量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出更好的安排。

第三,60後的農村人人人在打拼

雖然我們講從60年出生的年份來算,現在最大的60後已經滿60週歲了,但是還有很多是50多歲的人。五六十歲的農民現在仍然在打拼,很多人甚至還在外面打工。雖然在體力精力方面可能跟年輕人有一定的差距,沒有辦法從事嚴重的體力活,但是仍然有一些工作能夠適合他們。只要能夠在城市裡面找的工作,他們願意在老年的時候仍然背井離鄉去外面打拼,為自己多掙一點養老錢,為以後的生活多一份保障,同時他們也希望多掙一點錢留給自己的子女,為他們的將來做考慮。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子女可能不理解父母,但是父母永遠是愛著子女的。

總的來說,現在的農村老人仍然會是以家庭養老為主,仍然是以依靠子女養老為主,這一點短期內都不會改變,當然現在農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農民的養老觀念也有了改變,對於那些條件比較好,家庭比較富裕的農村老人,可能會選擇其他的養老模式,比如說去養老院或者是其他的老年公寓養老。但這兩種模式都只能是一種補充家庭養老仍然是主要模式。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您覺得未來農村老人該如何養老呢?是以子女養老為主還是說依靠自己呢?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


三農有理


將自己的承包責任田轉讓出去,再作一點力所能及的輕微的勞動,用土地轉讓金加上國家給的養老保險金渡過餘生。


用戶4491290280974吳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多存點錢,不向兒女伸手要錢,大多數老年人是靠不住子女的,畢竟兒女有一家人,老人靠兒女很多都會產生矛盾,受氣的還是老人,靠人靠天靠子女不如靠自已。


印武三的人生囧途


應該靠自己好些


用戶277541830366


現社會給中老青年人壓力嚴重,到了這個年代的人,指望兒女養老沒何能的是,還是種一點作物來為遲生活,小病小痛取些草藥服用,累了休休息,餓了回家煮吃,但吃的是白米飯,青菜油水不多,想吃豬肉沒何能的事,這代人辛苦無積蓄維有做日有日吃日,慢慢老去,不知不覺離開這個世界,,,。


手機用戶72294680663


以後根本不用靠子女養老,因為有社保,加上自己正不到退休,還可以幹活存點錢,在農村就更不愁了,除了退休金,還可以種菜,再養點雞鴨魚什麼的,晚年會過得很幸福的!


用戶2654037467744


作為農村60後的你打算怎樣養老?我想這樣安排自己的老年生活。1.交一筆養老費,爭取退休後每月拿1500元左右。2.將家裡現有積蓄和65歲的收入每年存一點,己備急需。3.老了如果不能種田了,就種的蔬菜有條件就養的家畜,這樣又可以打發時間,又可以減少支出,力爭蔬菜自給。這樣養老金加存款利息加蔬菜折幣合起來不低於2000元,我想在農村養老差不多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