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易經》為代表的一些傳統文化,阻礙了我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你同意嗎?

答否


這是個不好回答的問題,立場不同,價值觀不同答案千差萬別。本類題的提出可能是中國人對現代科學技術的貢獻很少的原因,覺得很沒面子,就開始“甩鍋”,給誰呢?政治、文化、環境、人種?就文化好甩,特別是那個《易經》,有人奉為至高無上,無所不能的經典,有人認為是違反自然規律,使人思想封閉的文字遊戲,有人認為是中國人崇尚形而上的東西,蔑視形而下的東西的結果,等等,太複雜了,還是朝前看好了!


zxh1


《易經》被一些人神化,奉為聖經,說《易經》是先知先覺,能知曉未來,真有這麼神嗎?非也!

《易經》是迷信經,講一些似是而非的話,令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有多種解釋,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

《易經》,不講科學,唯有撲卦,講迷信,磨滅人民的意志,麻痺人民的思想,阻礙科學的發展。

《易經》不能代表我國的傳統文化,統治中國封建社會二千多年的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封建社會有積極進步的一面,也存在著極大的階級侷限性。


夕陽紅155908541


這個問題值得探討。什麼學問都要與時俱進,否則必然為社會所淘汰。以易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也是一樣的。舊有的方式方法,跟不上形勢,就必須改造。什麼毛筆書法,什麼刺繡,什麼陶瓷,什麼中醫,什麼算卦,什麼針灸……都面臨著怎麼去傳承,怎麼樣為大眾服務。近現代我們科技是落伍了,主要原因就是閉關鎖國,妄自尊大,沒有接受當時的先進文化傳播,但傳統的文化,如中醫學,小說,等等還是在國際上有的比的。


八卦小一


這麼說沒道理。自己學不好自然科學,卻把責任推到《易經》上,這是典型的沒擔當。

就像學英語沒學好,就把責任推到《三字經》上一樣。雖然英語和《三字經》是兩種不同的學問,它們相互之間雖然沒有關係,卻也沒有矛盾,既可以兼學,也可以只學習其中的一種。所以也就不能因為沒有學好這一項,就去責怪另一項。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做人做事。而要做人做事,就必須有擔當的精神。如果連擔當都沒有,因為自己做不好事情,就到處推卸責任。而在自我提高方面,也只是單純片面的學習一些孤立的東西,卻不知道綜合思考,更不會融會貫通,這種學習,對於日後的成長和能力的取得來說,又有什麼意義?


清心-芳


周易乃幾千年前天生聖人伏羲所創,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乃創八卦,八卦又分先後天,《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說,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離,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兌,正秋也,乾西北之卦,坎者,正北方之卦也,艮,東北之卦也。《周禮.太卜》說:太卜掌三《易》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是知《連山》《歸藏》《周易》為上古三《三易》,而對三《易》之名義,說者異辭,有謂以代號者,有謂以義名者,難以統一,今我們已證實《周易》是周代所撰,而《連山》為夏代所著,《歸藏》為商代所述,勿庸置疑!東漢經學家鄭玄《易贊》及《易論》說: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可知以代號為說是正確的,爭論可以休矣。北宋邵雍說,先天《太極圖》為伏羲所畫,後天太極圖為周文王所作,並闡述:伏羲之易,初無文字,只有一圖矣寓其象數,而天地萬物之理,陰陽始終之變具焉。所謂以《周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阻礙我國自然科學發展的說法,這來身就是個悖論,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從曾經去過中國的歐州傳教士手中購買《周易》英法文譯本,從而啟發靈感,在此基礎上創出二進制數學原理,而現代計算機語言程序就是在二進制基礎上衍生的,而模糊數學博奕論拓撲學無不借鑑了周易理論。日本韓國上層社會知識分子無不研究包括《周易》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國自從遭受兩次野蠻人入侵,尤其是蟎清大興文字獄,《周易》古本《象數偶成》《大衍曆》等書皆毀於一旦!市面流行堪輿術數書藉皆錯訛不詳!幾百年後的今天,就算古本重現人間,別說解釋,能看懂的都沒幾個!


被動專家


三個字,瞎扯淡。不懂易經的人才能說出這麼不負責任的話,易經代表的是天地運行的規律,我們的祖先在觀察大自然的規律中總結出來的一套適合人類生存的方法。沒有這個源頭我們5000年的文明就難以持續到今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源,容不得半點質疑和褻瀆。


大地心理


非常同意!

古人沒錯,他們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即使今天看來是錯的,那也是前進路上的里程碑,他們的看法只是給後人提供參考,我們應該在他們的基礎上不斷進步。

問題在於我們後人食古不化,崇古保守,把傳統的東西視作不可質疑的經典,以至於幾千年原地踏步,影響了中國的自然科學的發展。


我是誰誰是我誰是誰o


第一,《易經》從建國以來從未加入任何小學到高中的教育課程,沒有任何一個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在學校學習過《易經》,即便是大學也是少數的文史類專業作為一種課題研究。所以,《易經》並沒有深入到科學發展中來,也就談不上阻礙了。

第二,同樣是從建國開始,破四舊活動就全國範圍開展,即便是到了現在也有絕大多數國人是排斥和抵制《易經》的,他們都是認為《易經》就是封建迷信。既然這麼多人都抵制它,它又怎麼可能阻礙科學發展?

第三,《易經》只是一本書,解讀它的是人類自己,傳播它的也是人類自己,歷史上的學者們把《易經》作為群經之首自有其道理。以前我在其他問題回答中寫過,現代人莫不是真以為古代的皇帝都是傻子不成?都是隨便一個騙人的東西就能糊弄皇帝?古書早有說道:“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早知道,在古代的宮鬥中一旦按上欺君之罪,可是分分鐘九族屠盡的下場,所無一些真憑實據,《易經》早就淪為邪書了。

第四,《易經》的內容已經在去年就被納入我國的國考內容,以後考公務員不熟悉《易經》有些題是答不上來的。這說明已經從國家層面重新審視了《易經》這部書的價值。


無道有說


我國傳統古文化不是科學發生的土壤,如果沒有西學東漸的過程,只照原有的路線發展下去,再過一萬年科學知識形態仍舊不會發生,所以不是《易經》或者什麼傳統學術的派別阻礙了科學在我國的發展。所有的傳統文化形態構成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嚴格說來它們都與科學無關。

近代以後,自然科學已經構成為我們現代文化形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我們的傳統古文化卻相對的走向了沒落。這個趨勢不是沒有原因的,但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傳統文化逐漸走向衰落,就不可能無動於衷。但是若要扭轉傳統文化走向衰落的趨勢,單憑熱愛與熱情是遠遠不夠。

雖然經歷了近百年的科學思維的訓練和薰陶,但在我國傳統文化的領域的研究中,依然充斥著教條與迷信。比如,今人研究儒學仍不脫古代聖人語的思維定勢,儒學倘有安邦定國的功用,何以阻止不了王朝興滅循環的命運。漢天子親口說過,漢家治國自有法度,哪能專以仁道治之。自古帝王都王霸並用,可是一到學者們的口中治國平天下倒成了儒家的專功。

有人宣講易學,號稱包羅萬象,窮究天地,但從未見有一條有效的自然法則出自其中。倒是科學一有進步,就會有人站出來說,我們祖先早已說過。什麼二進制,量子論,據說《易經》裡都有,可就是說不出哪句經文講述了相關問題。《易經》不過是上古一部占卜工具書,卻被學者們吹捧為形而上的哲學家原典,可問題是從未見精深哲學學說來支持這些觀點。

科學裡沒有迷信和神話,只有懷疑和證明。當我們宣稱某一言論為真時,就需要為該言論提供充分的證據。言論不能空說,學說不能空立。但一到國學研究領中,這些原則似乎就不適用了。孔子是聖,老子是仙,據說能活五百多歲,這麼荒唐的言論也被用於其學說精深的證據。

知識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但是知識大廈的建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要確保知識能夠反映客觀真實。歸根結底,知識是人類大腦思考的產品,但真知識需要與它表描述的客觀對象建立起對應關係。在自然科學方法與自然科學知識誕生以前,人類主要依靠哲學思辨來進行知識的創作,以及知識大廈的建構。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曾經存在過極其光輝的思想,但總是以猜想為主,不能獲得反映自然界真實規律的結論來。

在西方哲學的傳統中,學者們不斷的追問知識如何起源,以及什麼樣的知識才構成真理的問題。所以,他們總是以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來審查前輩的言論和思想,這些言論對不對,究竟是不是真理?所以,前輩的知識常常被修正、推翻、甚至重重建,直到作者認為找到真理為止。

近代哲學與自然科學的出現,是學者們不斷拷問什麼樣的知識構成真理,才能反映客觀真實的結果。學者們最終棄了純粹思辨的獲取知識的方法。而是採取了以觀察與實驗為主的實證主義的認識方法,這就直接導致了自然科學的誕生。自然科學知識實質上是哲學中實證主義與理性主義相合的認識方法在具體認知領域中應用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上,自然科學在本質上還是哲學。

但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沒有認識論,沒有真理問題的思考,所以我們先賢的思想和學說,究竟是否真理,究竟能否反映客觀真實,這些問題是沒有人過問的。學者們只是根據其作者是否權威來確定言論的真理性。所以,在我們傳統文化中,一些被認為很重要的作品的作者常常被神話,不是被描寫為聖人,就是被描寫為仙人,或者假託傳說中先哲先王。所以我們傳統文化的知識,不是依據知識之為知識,真理之為真理的原則來確定其真理性,而是通過外在權威來給知識增權重。這其實並未脫出純粹思辨的獲取知識的方法,還沒有找到獲取真理性知識的方法。

所以,自然科學沒有在我們古文化中出現,是有其必然性的。可以設想,如果不與西方文化相接觸交流,只照傳統的路子走下去,自然科學永不會發生。這是因為我們不主動去思如什麼是知識,它從哪裡來,什麼樣的知識是真理,以及如何才能獲得真理等問題。沒有這類問題的思考與追問,就意味著學者們不以追求真理為目標。我建立的學說就是我認為是的真理,這個不待別人拷問,如果我夠權威,你連懷疑的權利都沒有。這就是我們傳統知識體系的現狀,既使在當代,這一現狀都未曾經真正改變。

舉個例子,無論是《易經》還是《道德經》都不可能在遠古時代洞悉宇宙之秘。但是直到今天,依然有學者將這些文獻奉作金科玉律,甚至幻想著通過這些文獻的研習而發現一個科學的新大陸。老子所講的道,在自然界根本就沒有它的對應物,但現在搞哲學的還要將它當作物理真實一樣去宣講。迷信與教條在我們國學研究領域中依然普遍存在,我認為這是嚴重阻礙我們傳統復興的重大問題。

人類的知識大廈不能夠建立在不理解的概念與原理的基礎上,這是知識建設的一個基本條件。什麼是真理?如何獲得真理?這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在我們國學知識研究與知識大廈的建設過程中,卻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如果志力國學研究與國學復興事業的學者不能意識到這一點,研究國學與復興國學就只是空喊口號,意味著實質性工作根本就沒有展開。


國學新知堂


顯然,題主的問題存在問題。

首先直接下定論,卻不提供任何依據,題目不清不完整,讓人怎麼答題。所以,還是得先請題主給出依據,讓人有了線索,才能按圖索驥,給題主滿意的解題。

其次,以《易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現代人仍舊有,但我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卻有了舉世矚目的進步,題目的矛盾太過明顯,有些說不過去。

最後,文化是傳承的,是揚棄,不是突變,不是非黑即白的。題主的提問太過於籠統,沒有目標、指向性。

因此,還希望題主能進一步提供多的,可供參考的證據、思維的邏輯論理等,使題目清晰後。再說吧。

望採納,可加關注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