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史之亂,看唐朝三大詩人的處事境界

安史之亂檢驗了三位唐朝大詩人的人生智慧


從安史之亂,看唐朝三大詩人的處事境界


安史之亂,形成了三股勢力:有正規軍(唐肅宗的隊伍)、有叛軍(安祿山的隊伍)、有偽軍(永王李璘的隊伍)。


從安史之亂,看唐朝三大詩人的處事境界


第一位先說李白,李白先是跟錯了隊伍,投奔了永王李璘的隊伍,上了偽軍 “賊船”,這倒與李白天真、浪漫的性格有關。但更要命的是寫詩歌頌偽軍《永王東巡歌十一首》: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以至日後成為了“助紂為虐”的有力證據。結果,安史之亂平定後,李白被流放到夜郎(貴州),最終漂泊一生,61歲病死於當塗縣令。


從安史之亂,看唐朝三大詩人的處事境界


第二位來說杜甫,杜甫一開始就跟對了隊伍,加入了正規軍。被唐肅宗封為“右拾遺”(皇帝身邊諫官)。但由於杜甫天性善良,在處理“房琯事件”中站錯了隊,居然去給一個皇帝都厭惡的房琯說好話。結果被貶至華州(陝西)。之後,就輾轉流離,貧病交加,58歲病死於洞庭湖的一條孤舟上。


從安史之亂,看唐朝三大詩人的處事境界


第三位來說一說王維,王維一開始就被安祿山的叛軍俘虜了,給他授予“給事中”的官職,按理說,他的“罪行”比李白、杜甫嚴重得多!但他卻自己把自己給救了。他在任偽職時期,遇到一個梨園弟子自殺的事件,立即寫了一首詩《聞逆賊凝bichi作樂》: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bichi頭奏管絃。這首鮮明闡明自己政治態度的詩,竟然傳到了唐肅宗那裡。把王維給救贖了。為日後王維洗脫罪名留下的有力的證據。果然,安史之亂後,王維官復原職,後升至尚書右丞。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最終無疾而終,享年60歲。


從安史之亂,看唐朝三大詩人的處事境界


如果說“小隱於野”適合李白,“中隱於市”適合於杜甫,“大隱於朝”一定適合王維。在皇帝眼裡他是位忠臣;在大臣們眼裡,他是位識大體,不惹是非、下朝匆匆回家的同仁;在長安樂師眼裡他是位頂級、高產的詞作家;在百姓眼中他是受人尊敬的詩人。


從安史之亂,看唐朝三大詩人的處事境界


王維不僅詩寫得好,把世事也悟透了,最終能善其一生。 ---------讀餘秋雨《中國文脈》所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