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的三度進京:從北京相聲大會到德雲社


郭德綱的三度進京:從北京相聲大會到德雲社

1995年,終於有要好的同學,給郭德綱湊了四千塊錢。這個二十二歲的青年,迎著秋天蕭瑟的風,咬著牙狠狠心,第三度踏上闖蕩北京的征程。

按照德雲社的公開信息,也正是這一年,郭德綱創辦了德雲社的前身:北京相聲大會。

這一次,他決定打持久戰了。

他醬和掛麵煮成糨糊,用大蔥蘸著吃;唱戲結束沒有末班車了,他就從南二環外的蒲黃榆走著回到郊區大興的出租屋。

可是,他寫人劇本,卻遭遇騙子;給小劇場唱戲,老闆兩個月也不結賬;他費盡力氣談成的演出,報上師父楊志剛師爺白全福的師承,卻最終因楊志剛否認而被取消。

有一次,郭德綱拖著疲憊的身軀和磨破的腳掌,滿身倦意地站在西紅門大橋上,望著夜空中的幾點繁星和一彎殘月,眼淚就再也止不住,嘩嘩地往下流。他飲著淚水給自己打氣:“郭德綱,你記住了,今天的一切是你永遠的資本,你必須成功!

東風常向北,北風也有轉南時,瓦片尚有翻身日,何況我郭德綱呢?!


郭德綱的三度進京:從北京相聲大會到德雲社

1996年,二十三歲的郭德綱,做父親了。兒子郭麒麟的降生,讓郭德綱的經濟壓力更大了。

從新婚的激情,到柴米油鹽的瑣碎,撫育孩子的艱辛和維持生活的負擔,讓婚姻如履薄冰。直到這段婚姻走到盡頭,胡中惠遠走異國他鄉,郭麒麟則由郭德綱父母撫養。

也是這一年,郭德綱迎來了職業相聲生涯中的第一個轉機。

那天,他路過一家茶館,發現裡邊有一幫小年輕在說相聲,頓時來了興致,就坐進去聽。而這一幫小年輕中,有一個就是後來德雲社早期主要成員之一的王玥波。正所謂英雄惜英雄,一來二去,同樣做著相聲夢的王玥波和郭德綱,成了好友和搭檔。

後來,他倆說相聲的時候,又被京味茶館

的經理看上了,請他們去說相聲。而這一說,就是兩年多。

這期間,他們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相聲觀眾。好的時候,甚至能賣出100多張票,這在相聲勢微的九十年代,已經是很可觀的數字了。

郭德綱看到了夢想實現的方向,也堅定了在劇場說相聲的想法。


郭德綱的三度進京:從北京相聲大會到德雲社

1997年,二十四歲的郭德綱去保定演出時,結識了後來的妻子王惠。

時年,王惠年芳二十一,是紅遍天津曲壇的京韻大鼓名角。郭德綱沒想到,這麼大的角,居然比自己還年輕三歲。王惠熱情開朗、平和樸實,猶如一縷陽光,將郭德綱心頭的苦悶和陰霾驅散得一乾二淨。

1998年,因為京味茶館的老闆改行,郭德綱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北京相聲大會”。

1999年的中秋節,郭德綱買上水果和月餅去看望王惠父母,卻被下了逐客令。

儘管王惠被郭德綱的熱心和才華深深打動,但王惠父母堅決反對愛女下嫁給生活落魄、結過婚又帶著兒子的郭德綱。

郭德綱萬般不捨,卻不得不忍痛離開了。

郭德綱的三度進京:從北京相聲大會到德雲社

2000年,二十七歲的郭德綱,終於遇到屬於他的“相聲皇后”---于謙。

當時于謙所在的北京市曲藝團在廣德樓演出,卻臨時有人缺場。郭德綱來替演,搭場就是于謙,演出的段子則是《拴娃娃》。

這次巧合之下的應付演出,卻配合默契的天衣無縫,讓兩人都感到極為吃驚。

2002年,二十九歲的郭德綱,與張文順、李菁再次辦起了“北京相聲大會”。

最早,他們在中和戲院,後來又到了廣德樓和華聲天橋。

“北京相聲大會”表演傳統相聲為主,兼顧其他曲藝形式,以“讓相聲迴歸劇場”,做“真正的相聲”為要旨。

說是相聲大會,但往往觀眾少的時候,就只有一個人,基本上都是郭德綱貼錢維持運行,苦苦掙扎在倒閉的邊緣。


郭德綱的三度進京:從北京相聲大會到德雲社

郭德綱甚至還在安徽衛視的《超級大贏家》節目中,挑戰在玻璃房中待48小時。

在商店沿街的狹小櫥窗中,他的一舉一動被路人盡收眼底。嘲笑、譏諷、不屑、憐憫。他將自己的尊嚴深埋心底,為的只是那幾千塊錢來補貼德雲社的開銷。

但是,善解人意的王惠,卻一直在幕後全力支持著他。

在郭德綱最困難的時候,王惠甚至賣掉了自己的夏利車和首飾。而那輛夏利車,是王惠的父親送給她的禮物。


郭德綱的三度進京:從北京相聲大會到德雲社

2003年,“北京相聲大會”正式更名為德雲社。

創始人之一的張文順老先生,則給而立之年的郭德綱,送上了“龍騰四海、雲鶴九霄”八個字,用於以後給弟子賜名和管理。

這一年夏天,郭德綱和王惠也終於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德雲社搬入天橋樂茶園之後,北京電臺的主持人大鵬來對德雲社進行了報道。

後來,聽相聲的人越來越多,郭德綱名氣越來越大,“鋼絲”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


郭德綱的三度進京:從北京相聲大會到德雲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