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種植過萵筍的人應該會遇到的一種情況就是,當萵筍開始膨大之後,有些萵筍的主莖上會出現個豎狀的裂口,而且有些萵筍的主莖不止出現一個裂口;萵筍是一年四季可以種植的,相對來說,春季的氣候比冬季更暖和,種植的萵筍生長也會快一些,而春季自然降雨雨水多,膨大的萵筍主莖出現裂口即開裂的機率會更大些。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春季開裂有裂口的萵筍

鄉居小菜春季裡種植的是四季萵筍,儘管平時也摘葉吃,但不少的萵筍主莖並不細,有些萵筍後面摘葉吃相對少的,其主莖膨大得挺粗呢,最粗的地方直徑超過4cm(周長達到15cm);而有一些萵筍出現了裂口,至於原因,經過觀察,鄉居小菜發現,除了春季天氣影響及管理有些不當,膨大後的萵筍出現裂口跟摘葉不當(即整片葉子摘走)有很大的關係,但這種情況往往被人們忽略,鄉居小菜在農村生活,常見有人這樣摘菜葉;為了更好的說明摘葉不當對主莖出現裂口的影響,剛開始我們先了解下萵筍這種蔬菜本身的一些特性,再接著說萵筍裂口:

一、萵筍生長的一些特性

萵筍是由種子發育生長出幼苗然後不斷生長的,而不管萵筍怎麼生長,其地上植株也就主莖及主莖上的葉子在生長茂盛;平時萵筍根系吸收的水分養分供應是通過主莖從下往上不斷的輸送到各葉片及尖端嫩莖部分,因為沒有其他分枝莖的干擾,輸送更直接,由主莖直接分到各葉片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主莖膨大中的萵筍葉子茂盛,但沒開裂

當萵筍還屬於旺長葉片的時候,上下葉片之間間隔很短,葉子很密,最下面的葉子離地面也近,這時候的主莖生長還不夠明顯;當萵筍主莖開始膨大之後,主莖變粗明顯,而莖葉生長茂盛,主莖跟葉片需要的水分養分供應更多,水分養分往上朝各葉片、主莖尖端輸送變多

萵筍主莖上的葉片是逐漸往上不斷生長的,上下葉片之間有一定的間隔,它們與萵筍主莖相接合的地方其實就是一個節點,生長的葉片越多,節點也越多;當然了,小夥伴們可不要小看了這個節點,如果你稍細心點的話,你會發現完整的掰下整片萵筍葉片,葉片斷口、跟主莖接合的地方斷口都流出白色液體。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萵筍整葉摘及摘了留小截葉片,斷口都流出白色液體

萵筍被掰掉葉子會流出白色的液體,那是一種本能,白色液體是萵筍植株的一部分,利於斷口自愈的;自愈是個過程,需要時間,若是遇到不好的情況如陰雨天空氣潮溼,萵筍主莖節點斷口自愈得比較慢、差,影響到主莖後續的生長、膨大,因為節點在被摘葉之後就相當於一個“止閥”,阻斷水分養分往再往已摘走葉片的斷口繼續輸送,節點本身出問題了,整株也受影響。

除了白色液體,葉片斷口處可以看到還連有一小截主莖上的最外層皮(薄薄的一層,顏色偏透明),也就是說原本包裹著主莖斷口附近的最外層皮因摘葉而掉了一小塊;而葉片斷口處還能看到明顯的一條條淡綠色的“筋”,也就是說原本從主莖連接葉片的多條“筋”因掰葉也斷了。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整葉摘下的萵筍葉,斷口能看到小截外皮及“筋”

這一條條“筋”在萵筍主莖的外皮(即平時我們給萵筍去皮削掉的那一層)中分佈很多,成豎型包裹著肉質部分,對萵筍整株的水分養分輸送供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萵筍的主莖外皮沒有壞完(即“筋”還能正常起作用),就算萵筍外皮包裹著的肉質部分腐爛了,萵筍植株還是能繼續生長(後面鄉居小菜會進一步說到,而且有相關配圖)。

二、春季地裡的萵筍出現裂口描述

地裡種植的四季萵筍是在冬季裡種植的,到了2月初立春後,種得比較早的那些植株生長茂盛很多,主莖也在膨大中,而有些因為抽薹長得比較高呢;2月下旬候我有整棵拔了一些主莖膨大明顯但抽薹結花蕾的萵筍回來,但是那些萵筍沒有出現裂口;而萵筍裂口的出現是在3月份,這跟我們這邊的天氣變化有一定的關係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2月下旬拔的萵筍,主莖沒有裂口

我們這邊是南方,冬季裡整體的天氣不算冷,經常出太陽,但是整個冬季幾乎不下雨(也就除夕那幾天下),地裡種植的萵筍都是靠人為的澆水,平時我一般是2-3天這樣澆水一次,土壤沒有一直處於偏溼的狀態,也就是說土壤溼不溼潤可以通過澆水來管理。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雨後的萵筍地

隨著立春後,自然降雨也相對多了,今年是2月初立春,到月中連續下了四天的雨,菜地很溼,不過後面就轉晴出大太陽的曬了;到三月之後天氣轉暖就更明顯了,溫度基本上不低於20度,包括夜晚也是;降雨方面,

3月初又下雨,而且自那以後整個3月就是陰雨綿綿的那種感覺,剛開始大雨大一點,菜地被淋溼透了,後面下的雨比較小點,之後轉陰天然後晴天出太陽,但是晴天出太陽持續很短,一般就半天或者一天(持續兩三天晴天的非常少)又下雨或者是一直陰天,空氣溼度很高;如圖是我3月21號早上近八點鐘拍的照片,剛停雨,電線上的水珠還沒有滴落完,空氣水汽很重,樹多的地方有點霧濛濛的感覺(今天早上陰陰,後面快中午出太陽了)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當地3月陰雨天氣,早上霧氣重

菜地附近是大樹,本身比較擋光,就算出太陽了,沒得照多久,水汽蒸發少,這樣的陰雨天氣之下,茂盛萵筍壟上泥土溼度比較高,本身萵筍生長也是需水比較多的葉菜,地裡的萵筍生長更茂盛了,層層葉子相互遮擋之下,菜地泥土保持得比較溼潤;萵筍摘葉吃也摘不了那麼多,我都沒有施肥呢,也很少澆水,就出太陽的時候,有些壟邊的萵筍泥土比較幹我才澆點水;前些天摘葉的時候我發現有些萵筍有裂口,而且裂口是出現在已摘葉過的下部莖段那裡,而沒摘葉有茂盛葉子罩著的中上莖段沒有出現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萵筍長茂盛後葉子相互遮擋,其下土壤溼度高

之後我又看了其他棵的萵筍(從開始種植到現在經常摘葉吃、長特別茂盛後摘葉吃比較少的棵,都看了),有些出現裂口有些不出現,而出現裂口的萵筍植株共同點都是在已摘葉了的莖段;當時我認為是因為春雨綿綿、陰天多導致生長變快、膨大中的萵筍往上輸送水分過多導致的,畢竟前面下雨少、晴天多,萵筍膨大沒見有這種情況呢,然而後面因為婆婆整葉的摘萵筍葉後斷口的變化,引起了我的注意,經過觀察對比我才發現,其實萵筍出現裂口跟摘葉才是更直接的影響關係。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婆婆整葉摘後的萵筍節點處及附近掉皮地方有裂口

三、摘葉是怎麼導致膨大的萵筍主莖開裂的,裂口有什麼影響?

婆婆來摘萵筍菜葉吃,她想摘哪裡就摘哪裡,而她摘的那些株是長得比較茂盛而我近期沒怎麼摘葉的植株,摘走的是嫩葉,比較下面的老葉她沒有一同摘走,她摘的那些嫩葉是整片葉子摘走的,斷葉時也順帶掰掉了斷口附近的一些最外層皮;一天後我去摘那些老葉,看到婆婆摘葉過的主莖斷口癒合得跟平常有點不一樣,因為我不打算留那些徒長的植株了,我也沒放在心上就覺得那斷口奇怪;後面過了三天這樣,那些萵筍植株上整葉摘走葉子後的斷口竟然開裂明顯了,摘葉時順帶被撕掉點外皮的地方也從斷口那一起開裂,但開裂的地方還在自我癒合中,裂口顏色還比較淺,而植株上面莖段還正常長葉的卻沒有出現裂口。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萵筍裂口

娃爸摘萵筍葉也是像婆婆那樣整葉的摘,之後我又看了那些植株,果然是有裂口,而且有些裂口還挺大的,看顏色不是近幾天形成的,而是更早些天;而近幾天我不打算留的一些出現徒長了的萵筍,我也是整葉的摘走萵筍葉,之後我再看看也是看到了裂口。

再對比一些摘葉時沒有整葉摘而是在節點留了一小截葉片的萵筍,可以發現那些萵筍沒發現開裂,而且主莖上節點處能看到明顯的小截枯葉,那枯葉就是當時摘葉時特意留的

,當然了,有些枯葉時間久也自然的掉落了,節點處癒合得很好。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摘葉時節點留了一小截葉片的萵筍,沒開裂

1、為什麼萵筍葉整葉的摘會導致膨大的萵筍主莖開裂出現裂口,而節點留了一小截葉片的萵筍卻不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這就是鄉居小菜在最開始說到的萵筍的一些特性中的描述;春季天氣轉暖,更適宜萵筍生長,萵筍開始膨大之後,就算你不澆水,但露天種植,春雨綿綿菜地溼度高,萵筍往上輸送水分多,而摘葉後的節點是“止閥”,整葉的摘,傷口在主莖節點處,節點癒合不夠好、慢、正在癒合中,這“止閥”就起不到什麼作用反而遭膨大中的主莖內的壓力之下而出現開裂了;而節點處留一小截葉片的,主莖沒有傷口,有傷口、自愈的地方是在葉片上,不影響主莖往上輸送水分,這就是差別

而其他的時段,降雨少,晴天多,空氣溼度低,給萵筍澆水有規律,土壤沒有長時間比較溼,儘管萵筍在膨大中,鄉居小菜家裡人有整葉摘過,但節點斷口癒合得好沒有開裂,所以之後我2月下旬拔來吃的那些萵筍,可以看到比較新的節點處葉子是整葉摘走的已經結痂明顯了,沒有開裂。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開裂后里面局部變壞的萵筍

2、那萵筍開裂出現裂口了有什麼影響呢?

影響是有的,外表美觀方面當然是不好看,若是開裂深的,不單是主莖的皮層開裂、裡面的肉質部分也出現一定程度的開裂,若是不遭病害傳染的話,即使萵筍出現開裂了,對可食用的肉質部分影響很小的削掉結痂的地方就可以了;而若是遭病害的話,那裂口就是入侵口,裡面的肉質部分會逐漸長壞甚至腐爛變黑,如鄉居小菜所拍圖片中的萵筍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裂口變大、裡面部分肉質腐爛發黑的萵筍

其中一棵萵筍除了有裂口,其外表看著好好的,裂口處我摸著也不發軟,然而削皮之後卻發現裡面局部已經在逐漸長壞了,顏色由白綠色變黃褐色;而另一棵萵筍就比較特別了,裂口很大,而且裡面的部分肉質已經腐爛發黑,但因為其外皮沒壞,還能正常的往上輸送水分養分,所以上面的莖葉還是能生長沒壞,不過就是長得偏細小,不夠粗壯;當然了,除了這兩個,其他的出現開裂的萵筍生長的還是蠻可以的。

四、萵筍怎麼摘葉更合適?

瞭解了整葉的摘萵筍葉這種不當的做法會導致萵筍開裂,那我們應該怎麼摘葉更合適呢?那就是上面鄉居小菜說到的:在葉片與主莖接合的節點留一小截葉片不摘;那留多長一截合適呢?其實留太長也沒有必要,留夠斷口癒合就可以了,

一般留1cm即我們成人貼肉部分的指甲長度就可以了,若是當地天氣好,沒有陰雨,留5毫米這樣也可以,鄉居小菜的媽媽種摘葉了也流出白色液體的苦麥菜,摘葉時就這麼留過;不過春夏雨水會比較多,建議小夥伴們還是留1cm這樣好。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萵筍摘葉節點處留一小截示範圖

這裡說的萵筍摘葉,不單是指平時摘嫩葉吃,也指摘病蟲害葉、老葉;一般來說,正常老去自然枯萎的葉子,其與主莖接合的地方癒合得好節點不開裂,但這樣的老葉一直留到自然枯黃掉落佔一定的空間讓植株間更加不透氣,此外,若是遇上下雨多,有可能容易滋生病害危害萵筍呢,所以萵筍有老葉了早點摘走,節點處留一小截葉子自愈。

萵筍蟲害很少,萵筍皮味苦,連接主莖跟葉片的主脈比較粗、味苦,出現蟲害一般是在葉片的葉肉部分,摘蟲害葉像平常摘嫩葉吃一樣,節點處留一小截就可以了;而萵筍葉子出現病害一般是葉肉面積大的地方先局部出現,然後逐漸蔓延到跟主莖接合的節點處,一旦節點遭病害傳染了,會繼續蔓延到主莖更大範圍上,節點出現開裂,所以病害葉症狀輕微時就早點摘葉,摘葉時節點也是留一小截葉子,若整葉掰了,建議主莖斷口處粘些新鮮的乾草木灰殺菌消毒促進癒合


春季萵筍主莖膨大有裂口?摘整葉斷口在主莖上,陰雨天氣影響更大

主莖膨大粗壯沒開裂的萵筍

總結:3月鄉居小菜這邊已感覺到了春季陰雨天氣的影響,而每一年的4月份清明、穀雨等時節也會出現陰雨綿綿的天氣情況,還有進入夏季後自然降雨也會更多,這對露天種植膨大中的萵筍影響比較大;萵筍摘葉(摘嫩葉吃、摘病害葉)是萵筍種植管理中的一部分,整葉的摘走葉片,讓傷口留在主莖節點上,在陰雨天氣情況下,傷口癒合得慢、差就容易出現開裂有裂口、受病害傳染而影響肉質部分了;但願鄉居小菜寫的這篇文章能給小夥伴們一些收穫,在露天種植萵筍的時候中,預防萵筍開裂出現裂口不單是重視澆水、施肥等主要的管理,還要注意整葉摘走的不當方式也會導致主莖開裂,摘葉留一小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