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唐代的钱币开元通宝

,开“通宝”钱文之先河。该钱由于材质讲究,做工精致,钱文秀美,不但为世人称道,而且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的典故和传说。《新唐书 张荐传》记载,说唐朝有一位“学霸”,名叫张鷟。他参加各级考试,每次都是金榜题名,独占鳌头。员外郎员半千对他称赞不已,“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人们給张鷟起了个雅号,叫他“青钱学士”。那么。什么是“青钱”“青钱万选”的本意是什么呢? “青钱”,是指的唐朝初年时,曾经铸造过的开元通宝中的一种钱币。这种钱,铜色青白厚重精美超愈常制,为时人喜爱,谓之“青钱”。后来,人们把一种
外郭较宽,铜质厚重,铸工精美小平大样钱,称之为“万选钱”。清代的小平大样钱,属宫钱性质。清朝的第一古泉学家鲍康,在他的著作《大钱图录》中,引用了宝泉局的监督许景福的一句话:“案钱局岁十二月例精制钱若干缗呈进。”那么,每年到了十二月份,宫中要钱做什么呢?原来,宫中每年的春节、元宵,都要张灯结彩,热烈庆祝的。而灯笼上,是要用铜钱装饰流苏的。这装饰流苏的铜钱,一定要用新铸的精美铜钱。于是,朝廷规定,中央的钱局(宝泉局、宝源局),按例都要每年精制一万枚铜钱(一般为当十铜钱)。制成后,再在这一万枚中,精挑细选,
遴选一千枚,呈进宫中,以奉宫中春节、元宵时,挂灯笼之用。这就是花钱中的“挂灯钱”。人们把初唐铸造的开元通宝的一种钱称为“青钱”,一是便于将这类钱和初唐铸造的其它同文钱币相区别,二是称赞该类钱的形制美,成色好,重量足。

青钱万选的典故,催生了一种同文的“青钱万选”花钱。学子们无论参加各级考试,为了沾得张鷟的喜气,不少人会佩带一枚或几枚青钱万选钱。可见,青钱万选这个典故,对后来的影响是很大的。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期。隋朝的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太原留守李渊(566年12月21日—— 635年6月25日),起兵反隋。他率领三万大军,杀进都城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隋恭帝),改年号为义宁。尊时在江都(今扬州)的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李渊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次年,李渊闻得义军已弑杀隋炀帝于江都,便顺势而为,取恭帝而代之,建立唐朝。改国号为“武德”,定都长安(今西安)。

唐朝建国之初,继续使用五铢钱

。五铢钱从汉武帝开始发行,后世各朝,沿袭铸造。到了唐初时,已经连续使用了七百多年。由于使用的朝代多、时间长,各朝的五铢,形制各异,轻重不同,成色不一。五花八门的五铢钱,引发了市场交易的混乱。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高祖帝下诏:废止五铢钱,开铸“开元通宝”。开元,开辟新纪元;通宝,通行的宝货。我国的钱币,从战国开始,一直到隋朝,货币的钱文形式,主要采用的是记重、记值的形式。记重的,如战国时魏国的安阳一釿、二釿;再后来,是秦半两,汉五铢,隋五铢,等等。记值的,如莽币小泉直一、大泉五十,等等。开元通宝的钱文命名,是将“通宝”一词,首次用于钱文。以后历代的钱币,基本都以“通宝”、“元宝”、“重宝”命名。或在“通宝”、“元宝”、“重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或在“通宝”二字前,书以朝代或国名。

开元通宝,首次脱离了钱文记重、记值的形式,为后世一直沿用。

开元通宝,按照铸造的时间,一般分为早期、中期、后期的三种。

开元通宝的钱文命名和书写,皆出自初唐的大书法家,时任给事中一职的欧阳询早期的开元通宝,光背。“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从开元通宝开始,人们习惯上把一枚开元通宝,叫做“一钱”,“一文”、“一文钱”等等,钱币的单位,也是钱、两、斤。一般不再用其它的重量单位。换算成现在的公制单位,早期的开元通宝,重量为3.6克。开元通宝制作精良,形制精美。轮廓深峻,字型隽美,堪为后世钱币的典范。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到了中唐时期,开元通宝的变化之一,就是钱币减重。笔者亲测一枚中唐的开元通宝,数据如下::直径宽:2.5cm;重量:2.62克。从钱径看,中期开元通宝和初期的开元通宝,基本相同(早期的钱径为2.4cm左右)。但重量悬殊,和早期重量的3.6克相比,减重1克左右。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其次,变化最大的是,在钱背上,加上了星纹、月纹、星月纹等元素。

或许是人们出于对开元通宝的喜欢,便把开元通宝钱背的符号,与唐朝的皇帝和皇后、妃子们,联系了起来。于是,就留下了一个香艳的传说

。据玄宗时期的大臣郑虔《荟萃》记:高祖时,初进开元通宝蜡样,文德皇后(即长孙皇后)欣赏时,用她的指甲,在钱背上轻轻地掐了一下。于是,开元通宝的钱背上,便留下了她的甲痕。后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就有文人把这个故事进行了修改。说甲痕非文德皇后所为,是玄宗时的杨贵妃,在蜡样上掐下的甲痕。二次创作的结果,使得这个故事更加香艳,流传的范围更广。北宋时期的作家刘斧,编纂了一部笔记体小说,书名为《青琐高义》。书中对这个故事,有详尽而生动的描述。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实际上,开元通宝钱背的所谓“甲痕”,就是铸钱的炉别标记。开炉铸钱,每一炉用料多少,损耗多少;产品的质量优劣,用工多少等,完工以后,都要进行具体的核算和统计。为了便于分清是哪一炉,哪一次铸造的,铸造人员便在钱币的背后,分别做了不同的记号

开元通宝的钱背,主要有下列几类记号

一、月纹 钱背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有一月纹。少数的,在不同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月纹(见下图):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二)星纹(日纹) 钱面或钱背有星纹。钱面的星纹,一般是或在上左,或在下右;钱背的星纹,一般在穿上的正中间(见下图):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三)星月纹(孕星纹) 一般在钱背穿上的正中间。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唐朝后期的会昌年间,铸造了“会昌开元”。会昌开元的钱背上,先铸的,钱背皆记有州名。后铸的,钱背皆以“昌”字记年号。该类钱中,也有部分钱的钱背,铸有星纹、月纹、星月纹的(见下图):


青钱万选,贵妃甲痕,都拿“开元通宝”来说事儿

在上述的钱币中,收藏者应重点收藏下列两种钱。一是带星纹的。而带月纹的,存世量较多。二是带星月纹(孕星纹)的,该类钱更少,价值价值更大。

关于开元通宝的版别,有泉家划分为十二种;也有专门研究此钱的学者,把该钱划分为数十种的。小伙伴们如果想研究得更深入一些,可以阅读山泉社《开元泉谱》,网上可免费下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