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唐代的錢幣開元通寶

,開“通寶”錢文之先河。該錢由於材質講究,做工精緻,錢文秀美,不但為世人稱道,而且也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的典故和傳說。《新唐書 張薦傳》記載,說唐朝有一位“學霸”,名叫張鷟。他參加各級考試,每次都是金榜題名,獨佔鰲頭。員外郎員半千對他稱讚不已,“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人們給張鷟起了個雅號,叫他“青錢學士”。那麼。什麼是“青錢”“青錢萬選”的本意是什麼呢? “青錢”,是指的唐朝初年時,曾經鑄造過的開元通寶中的一種錢幣。這種錢,銅色青白厚重精美超愈常制,為時人喜愛,謂之“青錢”。後來,人們把一種
外郭較寬,銅質厚重,鑄工精美小平大樣錢,稱之為“萬選錢”。清代的小平大樣錢,屬宮錢性質。清朝的第一古泉學家鮑康,在他的著作《大錢圖錄》中,引用了寶泉局的監督許景福的一句話:“案錢局歲十二月例精製錢若干緡呈進。”那麼,每年到了十二月份,宮中要錢做什麼呢?原來,宮中每年的春節、元宵,都要張燈結綵,熱烈慶祝的。而燈籠上,是要用銅錢裝飾流蘇的。這裝飾流蘇的銅錢,一定要用新鑄的精美銅錢。於是,朝廷規定,中央的錢局(寶泉局、寶源局),按例都要每年精製一萬枚銅錢(一般為當十銅錢)。製成後,再在這一萬枚中,精挑細選,
遴選一千枚,呈進宮中,以奉宮中春節、元宵時,掛燈籠之用。這就是花錢中的“掛燈錢”。人們把初唐鑄造的開元通寶的一種錢稱為“青錢”,一是便於將這類錢和初唐鑄造的其它同文錢幣相區別,二是稱讚該類錢的形制美,成色好,重量足。

青錢萬選的典故,催生了一種同文的“青錢萬選”花錢。學子們無論參加各級考試,為了沾得張鷟的喜氣,不少人會佩帶一枚或幾枚青錢萬選錢。可見,青錢萬選這個典故,對後來的影響是很大的。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的全盛時期期。隋朝的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太原留守李淵(566年12月21日—— 635年6月25日),起兵反隋。他率領三萬大軍,殺進都城長安,擁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隋恭帝),改年號為義寧。尊時在江都(今揚州)的隋煬帝楊廣為太上皇。李淵自領大丞相,加封唐王。次年,李淵聞得義軍已弒殺隋煬帝於江都,便順勢而為,取恭帝而代之,建立唐朝。改國號為“武德”,定都長安(今西安)。

唐朝建國之初,繼續使用五銖錢

。五銖錢從漢武帝開始發行,後世各朝,沿襲鑄造。到了唐初時,已經連續使用了七百多年。由於使用的朝代多、時間長,各朝的五銖,形制各異,輕重不同,成色不一。五花八門的五銖錢,引發了市場交易的混亂。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高祖帝下詔:廢止五銖錢,開鑄“開元通寶”。開元,開闢新紀元;通寶,通行的寶貨。我國的錢幣,從戰國開始,一直到隋朝,貨幣的錢文形式,主要採用的是記重、記值的形式。記重的,如戰國時魏國的安陽一釿、二釿;再後來,是秦半兩,漢五銖,隋五銖,等等。記值的,如莽幣小泉直一、大泉五十,等等。開元通寶的錢文命名,是將“通寶”一詞,首次用於錢文。以後歷代的錢幣,基本都以“通寶”、“元寶”、“重寶”命名。或在“通寶”、“元寶”、“重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或在“通寶”二字前,書以朝代或國名。

開元通寶,首次脫離了錢文記重、記值的形式,為後世一直沿用。

開元通寶,按照鑄造的時間,一般分為早期、中期、後期的三種。

開元通寶的錢文命名和書寫,皆出自初唐的大書法家,時任給事中一職的歐陽詢早期的開元通寶,光背。“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從開元通寶開始,人們習慣上把一枚開元通寶,叫做“一錢”,“一文”、“一文錢”等等,錢幣的單位,也是錢、兩、斤。一般不再用其它的重量單位。換算成現在的公制單位,早期的開元通寶,重量為3.6克。開元通寶製作精良,形制精美。輪廓深峻,字型雋美,堪為後世錢幣的典範。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到了中唐時期,開元通寶的變化之一,就是錢幣減重。筆者親測一枚中唐的開元通寶,數據如下::直徑寬:2.5cm;重量:2.62克。從錢徑看,中期開元通寶和初期的開元通寶,基本相同(早期的錢徑為2.4cm左右)。但重量懸殊,和早期重量的3.6克相比,減重1克左右。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其次,變化最大的是,在錢背上,加上了星紋、月紋、星月紋等元素。

或許是人們出於對開元通寶的喜歡,便把開元通寶錢背的符號,與唐朝的皇帝和皇后、妃子們,聯繫了起來。於是,就留下了一個香豔的傳說

。據玄宗時期的大臣鄭虔《薈萃》記:高祖時,初進開元通寶蠟樣,文德皇后(即長孫皇后)欣賞時,用她的指甲,在錢背上輕輕地掐了一下。於是,開元通寶的錢背上,便留下了她的甲痕。後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民間廣為流傳。於是,就有文人把這個故事進行了修改。說甲痕非文德皇后所為,是玄宗時的楊貴妃,在蠟樣上掐下的甲痕。二次創作的結果,使得這個故事更加香豔,流傳的範圍更廣。北宋時期的作家劉斧,編纂了一部筆記體小說,書名為《青瑣高義》。書中對這個故事,有詳盡而生動的描述。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實際上,開元通寶錢背的所謂“甲痕”,就是鑄錢的爐別標記。開爐鑄錢,每一爐用料多少,損耗多少;產品的質量優劣,用工多少等,完工以後,都要進行具體的核算和統計。為了便於分清是哪一爐,哪一次鑄造的,鑄造人員便在錢幣的背後,分別做了不同的記號

開元通寶的錢背,主要有下列幾類記號

一、月紋 錢背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有一月紋。少數的,在不同處,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月紋(見下圖):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二)星紋(日紋) 錢面或錢背有星紋。錢面的星紋,一般是或在上左,或在下右;錢背的星紋,一般在穿上的正中間(見下圖):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三)星月紋(孕星紋) 一般在錢背穿上的正中間。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唐朝後期的會昌年間,鑄造了“會昌開元”。會昌開元的錢背上,先鑄的,錢背皆記有州名。後鑄的,錢背皆以“昌”字記年號。該類錢中,也有部分錢的錢背,鑄有星紋、月紋、星月紋的(見下圖):


青錢萬選,貴妃甲痕,都拿“開元通寶”來說事兒

在上述的錢幣中,收藏者應重點收藏下列兩種錢。一是帶星紋的。而帶月紋的,存世量較多。二是帶星月紋(孕星紋)的,該類錢更少,價值價值更大。

關於開元通寶的版別,有泉家劃分為十二種;也有專門研究此錢的學者,把該錢劃分為數十種的。小夥伴們如果想研究得更深入一些,可以閱讀山泉社《開元泉譜》,網上可免費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