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看雲南怎麼幹?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看雲南怎麼幹?

昨日,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第二場新聞發佈會舉行,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林業和草原局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做好全省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文化旅遊扶貧及生態扶貧工作進行發佈,並答記者問。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看雲南怎麼幹?

17. 04萬名生態護林員

帶動70萬貧困人口增收

“目前,全省聘用生態護林員達到17.04萬名,居全國第一,每人每年平均增加9000多元收入,共帶動17.04萬個貧困家庭、70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任治忠介紹。

雲南是林草資源大省,全省林地面積4.23億畝,佔全省國土面積的73.5%,森林面積3.59億畝,森林覆蓋率62.4%。雲南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任務高度疊加,是“一個戰場”上的“兩場攻堅戰”。截至2019年,全省重點安排貧困戶退耕還林155.6萬畝,惠及24.8萬戶99.3萬人,補助期內貧困戶可獲得現金補助18.7億元,戶均7540元,人均1883元,切實增加了貧困群眾轉移性收入。通過生態工程的實施,88個貧困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3.19%,比全省森林覆蓋率62.4%高出0.79個百分點。

目前,全省木本油料林種植面積5150萬畝,人均1畝以上,湧現出雲南核桃、臨滄堅果、魯甸花椒、怒江草果、昭通竹筍等一批助農增收明顯的地方特色林產品。

電商扶貧服務網

覆蓋3378個建檔立卡貧困村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看雲南怎麼幹?

雲南省商務廳廳長趙瑞君介紹,2015年以來,雲南省推動96個縣(市、區)進入全國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這96個縣(市、區)共獲得中央財政資金16.9億元,示範縣數量在全國排名第一位,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列入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縣。5年來,共建成81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710個鄉鎮電商服務站,5576個村級服務網點。

貧困農戶利用電商創業就業,極大提高了增收致富能力。5年來,電商扶貧服務網絡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村3378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64.22萬人,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創業68.95萬人,農村網絡零售額增長了近20倍。

在雲南省重點打造的“一部手機雲品薈”平臺上,專門開設了線上扶貧專欄,對接貧困縣“三品一標”企業,實現624戶生產企業、678個品牌、6705個品類入駐。此外,我省遴選出34個“電商扶貧優秀農產品”品牌和“電商扶貧重點扶持農產品”品牌產品,入駐扶貧聯盟平臺,上線產品規模和品牌認證數量居全國第一。

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首破萬元大關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看雲南怎麼幹?

“2019年,全省有90.4%的貧困戶從產業扶貧中獲得收入,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1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雲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鬍波介紹,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2019年,全省產業覆蓋貧困戶169.01萬戶,佔有產業發展條件貧困戶的99.48%,基本實現產業到戶全覆蓋。在扶貧產業培育發展過程中,注重與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有機結合,全省20個“一縣一業”示範縣、20個特色縣中貧困縣比例為70%。

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9年,4624個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71.34萬戶;1.82萬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114.3萬戶;2.95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帶動貧困戶165.71萬戶,主體帶動率97.54%。

全省共遴選聘用產業發展指導員2.86萬人,對貧困戶開展面對面的生產經營指導服務。依託全省各級農業科技人員隊伍,組建436個專家組,與88個貧困縣建立了農業科技對口幫扶機制。尼西雞、藏香豬、老窩火腿、滄江紅米等大批特色扶貧產品打響了市場知名度。

文化旅遊

帶動75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看雲南怎麼幹?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孫炯介紹,“十三五”以來,全省實施文化旅遊扶貧項目超過5700個,其中,文化扶貧項目4000餘個,鄉村旅遊項目1700個,完成鄉村文化旅遊投資1032.4億元,全省有規模遊客接待的貧困村達1000餘個,全省鄉村旅遊接待旅遊者超過9.25億人次,實現鄉村旅遊總收入7300億元,文化旅遊累計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達到75萬人,佔全省脫貧人口的12.2%,文化和旅遊扶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省旅遊扶貧示範創建取得顯著成效。目前,怒江州美麗公路即將建成通車,大滇西旅遊環線啟動建設,獨龍江景區創建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怒江30個旅遊扶貧重點村加快推進建設。全省認定命名了20個旅遊扶貧示範縣、30個旅遊扶貧示範鄉鎮、100個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縣(市、區)組織培育了1萬餘戶文化和旅遊扶貧示範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看雲南怎麼幹?

據初步統計,全省超過75%的文化旅遊重大(重點)項目分佈在貧困地區,推動了貧困地區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