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不要跟三觀不一致的人爭執”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完全沒必要,吵到最後都是氣自個人。只要不是三觀完全相反的人,日常生活又必須時常溝通見面的,建議避開這類不合話題(我和我舍友當年也是三觀有點不合吵過挺多次(這事兒也不是我一人覺得其他人也覺得,其實後面相處下來各自有各自想法也正常,偶爾也會爭論吧,都不太傷什麼氣,玩兒的也挺好的。不合就沒必要浪費時間爭論了,人和人相處就是要磨合,實在磨合不了的,能避開就避開,點頭之交就好了。



愛生活的bika醬


認同

三觀不一致,再怎麼爭執也沒有結果,最後只是互相覺的對方死不講理,氣的也是自己,不如不爭,大家都不用浪費口水。懂你的人你一說就懂,不懂你的人你說再多也沒用。



奇趣收藏閣


三觀,與個人的經歷,環境,家庭,朋友和所受教育密切相關。如果朋友的話可以探討交流,沒必要非得誰說過誰,非得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經常交流可以開闊思想,增加自己的思想認識。你抱著開放學習探討的心態與人探討三觀,好的吸收轉化到自己的生活中對自己也是好事,要接受不同的觀念,也可求同存異。三觀是一個人,一生旅途方向的舵。好的三觀讓人是快樂有所成的,充實的人生。有缺陷的三觀是暗淡虛度光陰的人生。


樂樂陳


認同。古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同樣的,碰到三觀不同的人,你怎麼去勸說、引導都沒用,費神費力不說,還浪費時間,讓自己情緒不好!

因為能夠被你說服的不叫三觀不同,只是概念不同。


sherry和樂樂


狗咬你一口,難道你還要去咬回來嗎?


XDC和風細雨


雞同鴨講就是這個道理


更年奇女子


沒毛病!


沒才藝的二哥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善良,謙卑,懂禮貌的人,不與他人爭吵,不與他人罵架,還要尊重孝敬老人。可隨著時間的變遷,我們都從小時候的懵懂無知成長為現如今的步入社會,為人父母,可沒有人教我們遇到蠻不講理的人時,我們應該怎麼做。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善良,對每一個好,尊重任何一個人,懂禮貌,別人就會以同樣的姿態對待我,可現實卻不相徑庭。

我有位朋友說她談過一段戀愛,是她迄今為止,覺得最奇葩的戀愛,三觀不合真的會毀掉你對世界觀的正確評判,建議我與人相處,一定要找三觀一致的。她說:她和那個男生一起出去旅行的時候,她突然想吃一包方便麵,男生不給她買,說景區的東西太貴了,一會玩完出去到外面吃飯,比這裡便宜還能吃飽;有次看完電影,她想吃鴨貨,自己去買了一份,他卻告訴她,你吃點給我姐留點,她也喜歡吃;談到結婚的事情時,他說我們不辦酒席,不辦婚禮,不給彩禮,用省下來的錢出去旅行 ......

我這位朋友不是一個敗家的女子,但是卻和這位男士在一起後,真的被他的論點整得沒脾氣。她說,生活需要儀式感,我尊重每一個節日,但不是想要浪費金錢買鮮花買禮物,只是想你尊重我,僅此而已。我想要的東西,我可以自己去買,但和你在一起時,我只是想知道你會不會為了我去做一些事情,可真相卻令我失望。有人說:一個肯為你花錢的人不一定真的愛你,可不愛你的人一定不會為你花錢。也有人說,他可能是個直男,不懂得討女孩子歡心,可他為什麼可以對家人那麼上心,而我放在哪裡?

每個女孩都有個公主夢,在尋找另一半的時候都想被寵,可那些曾經溫柔如今漢子的女子都是被生活硬生生的磨掉了稜角,三觀不合請不要爭執不要勉強。


企鵝寶寶521


你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生活中有一種人,叫做“天生槓精”,它們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讓你生氣”,他們跟你爭執的目的不是爭執問題的對錯,而是想方設法反駁你、氣你:你說橘子好吃,他就說“橘子很酸”;你說白糖美味,他就說“白糖太甜”;你說“那就橘子白糖都不吃”,他說“你怎麼那麼挑食”;你說“橘子白糖一起吃”,他說“你不怕中毒嗎?”總之,怎麼做都不對。這樣聊天,能把我們氣的七竅生煙。

有一幅漫畫我相信大家都看過,這個故事來自於《伊索寓言》。從前,有一對父子趕著驢進程。路上有人看到了,就笑話他們“你們怎麼不騎驢”,於是父親讓兒子騎驢。這個人又說“這個兒子太不孝順了,怎麼能不讓父親騎驢呢”。所以兒子就下了驢,讓父親騎驢,這個人又罵“這個父親太狠心了吧,竟然讓小小年紀的孩子走路,不怕把孩子累著嗎?”。父親又讓兒子一起和他騎驢,那個人又風言風語的說“你們兩個都騎驢,不怕把驢累死嗎?” 父子倆氣得回家了。

這種“習慣性否定”已經成了一種心理疾病,這種人通常三觀都不正。無論你說什麼,他們都是“我覺得不好”、“你說錯了”。這種人本身是通過否定別人甚至貶低別人來讓自己重新獲得優越感。在心理學界,有一種理論叫做自我肯定理論(self-affirmation theory)。這種人恰恰是知道“沒有任何人喜歡被否定”,因此他通過否定我們,不僅他獲得了快樂,而且也讓我們獲得了一肚子氣,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對付這種人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忽視它的否定,不去和他們反駁。因為不反駁,他們就沒有機會來讓我們生氣。既然他的目的是讓我們生氣,那麼我們就選擇不生氣,因為如果我們生氣就中了他的計。

講一個我經歷過的故事,我有一個表弟,是一個紈絝子弟。有一天他來我家玩,他和我老公閒聊,發現他總是用一些歪理邪說來反駁我老公給他提的職業發展建議,而且說的都是三觀超級不正的理由。把我老公氣得飯都吃不下。我就跟表弟說“你也長大了,要找個工作了,不能一直這樣靠著父母”,他就反駁我“我爸媽如果不管我,他們就沒事幹,就老年痴呆了”,我正要生氣,一下子想起來“如果這時候和他爭執,我就也生氣了,就中計了”,所以我就不理他走開了,留下他在那裡不知所措。

有一位哲人說過“真正的聰明人,從不吵架,而是向他們揮手,祝他們好運,然後繼續走自己的路”。希望你能收穫快樂。


菲歐娜在新西蘭


我很認同這句話

在你的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人形形色色,有誰的人生能與你一致,所處的環境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都會讓我們對很多事物有不同的見解,從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自己世界觀。[紅臉][紅臉]

所以有時候你們三觀不同,容易起爭執不是因為誰這個人不好,而是因為你們的真的看事的態度不一樣。

社交中,能讓你個人能力有提升的,學到東西,看待事物的角度有提升的(合拍的),這樣的不是更好嘛。何必為了與你不在同一“戰線”的人硬走一條路呢~[思考][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