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過度消毒,小心傷了自己

面對疫情,酒精、免洗洗手液、84消毒液是大家常用的防疫用品。公眾在使用時一定要做好防護,記住安全知識,否則可能造成損傷,甚至釀成險情!

別再過度消毒,小心傷了自己

1、強消毒劑用不好會傷人

目前市民常用的消毒用品——過氧乙酸和84消毒液,都是強氧化劑,具有極強的滲透力,能夠滲入細菌的細胞壁及病毒外殼,使菌體或外殼蛋白氧化變性而致死,故對病毒、細菌、真菌以及芽孢等有著高效、廣譜、快速的殺滅作用。

這兩種消毒劑都有很強的腐蝕性和揮發性,對皮膚、黏膜有著很強的刺激性。在暴露配製的情況下,能夠引起皮膚過敏、灼傷或鼻炎、眼炎、咽炎以及刺激性乾咳和胸悶等。

因此要注意:

1.消毒溶液的原液應放在避光陰暗處保存,配製時不要搖晃,現用現配,不宜一次大量配製,保存好多天。

2.配製人在操作時應戴口罩、防護眼鏡(或游泳眼鏡)和手套,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原液,以免灼傷皮膚。

3.如果不小心,消毒劑的原液濺到了配製者的眼睛或皮膚上時,千萬不要緊張,應立即用大量的流水沖洗3~5分鐘。一定要爭分奪秒,切勿延誤。即使在無人協助的情況下,受傷者也應進行自救。治療眼部灼傷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消炎作用的滴眼液。

4.在密閉的房間進行噴霧消毒時,除操作者之外應避免其他人在場。操作者本人最好也戴上口罩、防護鏡和手套。在實施消毒30~60分鐘後,由操作者入室開窗半小時以上,其他人員方可進入。

5.在用上述消毒液進行手的消毒時,要注意手的各部位皮膚在使用消毒液後要均勻揉搓。

6.如果皮膚對消毒劑過敏,會出現發癢、發紅、乾燥、脫皮,甚至水腫及流黃水等現象。一旦發現自己對某種消毒液過敏,患者應當首先停用此種消毒劑,換用其他不引起過敏的消毒劑,並在此基礎上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外用一些含皮質激素的藥膏如皮炎平、爐甘石洗劑等。此外,還可用冷水溼敷患處20分鐘,每天2次。如炎症反應較重,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酌情使用強的松或氫化可的松。

2、過度用免洗型洗手液也傷皮膚

免洗型洗手液直接與皮膚接觸,所含有的化學成分大量殘留在皮膚表面,會不會對皮膚和健康產生影響呢?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對健康的影響主要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洗手液的PH值。最新修訂的國家標準(GB/T34855-2017)中明確指出,洗手液在25℃時PH範圍為4~10。超過此範圍會對皮膚造成額外的刺激。

2.洗手液的抗菌成分。洗手液中的成分千千萬,我們本次先討論三種爭議比較大的成分:

甲基異噻唑啉酮(MIT/MI)、甲基氯異噻唑啉酮(MCI)。二者都是強有力的防腐劑,被廣泛用於個人護理和工業中,但這兩種成分可能會引起接觸性過敏或過敏性皮炎。

乙醇:含有乙醇的洗手液使用後能夠快速揮發,但也可能引起乙醇敏感人群出現過敏症狀。而且,使用乙醇類的洗手液後,手都好乾!

三氯生:雖然目前還不能確切證明三氯生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國內用得還非常普遍,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已經決定從手部和身體清洗產品當中移除三氯生。

不過鑑於免洗型洗手液的消毒能力和攜帶方便,所以出門時偶爾用用,還是可以的。如何挑選也是有講究的——

挑選可消毒的免洗洗手液,認準包裝上的“衛消字號”。“衛妝字號”的一般不具備消毒能力。

提前規避相應過敏成分。

3.注意相應成分的濃度,比如苯扎氯銨在化妝品中使用的最高濃度限定為0.1%,酒精消毒時濃度為70%~75%。

4.建議小兒使用刺激性小的專用洗手液,而且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5.購買合規的產品,保證質量。

3、這些做法不僅沒用還傷人

一、最近全國各地都有小區參考了“養豬場”的操作,在門口設置“消毒通道”,每個居民回家都得先穿過裡面沾沾“仙氣”,希望給全身上下來個徹底消毒。

有關專家指出,我國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不可對人體進行噴霧消毒。噴霧消毒,需完全噴溼全身並作用一段時間,短暫時間通過噴霧通道沒有消毒效果,只可能帶來安全隱患,比如化學消毒劑會引起眼睛和皮膚刺激、吸入性肺炎、皮膚炎症、過敏反應等,嚴重的會導致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兒童哮喘發作。

這種“噴霧式”消毒最大的問題在於,違背了消毒操作的基本原則:不能對著人噴。

二、醫用酒精消毒車輛。一般醫用酒精濃度為75%,由於其揮發性強,幾秒鐘就可以揮發成酒精分子。特別是在封閉的車廂中,酒精分子通過呼吸進入體內,進而可能被檢測成“酒駕”。此外,不止醫用酒精,就連酒精濃度約為60%的花露水也多次被交警們誤認為“酒駕”。

三、家庭使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要特別注意:

第一,避開點火源,不在廚房等有明火、高溫設備的地方進行酒精消毒,不在噴灑酒精的同時抽菸;

第二,避免在相對密閉的較小空間內大量使用,防止形成高濃度的酒精蒸汽,從而引發火災或爆炸;

第三,不宜大量存放,放置時要避免靠近灶臺、暖氣等熱源,也要避免陽光直射。

家裡如何科學消毒

對於宅在家裡的市民來說,也要避免過度消毒,家裡應該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受到汙染時隨時進行清潔消毒。

1. 杯盆碗碟

首選物理消毒,用水煮沸15~30分鐘,或者按說明書使用高溫消毒碗櫃。

2. 物體表面

對臺面、門把手、開關、熱水壺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 mg/L~500 mg/L)擦拭,作用30分鐘,再用清水擦淨,也可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

3. 地面

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 mg/L~500 mg/L)用拖布溼式拖拭,作用30分鐘,再用清水洗淨。

4. 普通織物

對毛巾、衣物、被罩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 mg/L~500 mg/L)浸泡30分鐘,再用清水漂洗乾淨。也可以按說明書使用其它衣物消毒液。

消毒劑怎麼配?

① 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為1:99比例稀釋;

② 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③含氯消毒劑泡騰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於1升水;

④ 75%酒精消毒劑:直接擦拭。

對普通人來說,

最重要的是

做好兩點

1. 切斷傳播途徑

勤洗手,接近別人時戴口罩,開窗通風對流,稀釋病原微生物的濃度,必要時採取適當消毒;

2. 保護易感人群

疫情期間,儘量不要外出。有必要出去時,一定做好防護,避開或者擋住飛沫。

總之,只有科學合理地使用消毒劑,才能既達到消毒的目的,又不至於損傷人體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