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流行病漢坦病毒出現在山東至雲南路上?

劉青荷187


這個病,你還真不能說是美國傳染過來的,中國的看病了,一直存在,不是啥新病,也沒有必要跟美國或者新冠肺炎掛鉤,兩種不同的病。

漢坦病毒,又叫出血熱,在中國雲南,已經出現5年了,甚至更久,來自雲南官方消息,2015—2019年,雲南省總共報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1231例,其中1人死亡。

3月23日,臨滄市接陝西省寧陝縣通報:雲南省臨滄市滄源自治縣一名外出務工人員在返回山東榮成魯陽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務工途中,途經陝西省寧陝縣時出現身體不適,於當日07:10搶救無效死亡。經寧陝縣採樣檢測,死者田某某漢坦病毒(出血熱)核酸檢測為陽性,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另有2名發熱人員及其他同行人員已採集標本送檢。

漢坦病毒又稱流行性出血熱,或腎綜合徵出血熱,是一種以發熱、出血傾向及腎臟損害為主要特徵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屬於乙類傳染病。 目前,這種病可防可控,不會人傳染人,也有疫苗可預防,大家不用過於擔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去疾控部門接種疫苗。”


查詢發現,這種病在歐亞大陸較為流行,包括俄羅斯、芬蘭、瑞典、中國等都有發現感染該病毒的病例。目前,包括雲南在內,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都發現過感染該流行性出血熱流行廣,病死率較高,危害大。主要是由老鼠傳播,接觸老鼠或者吃了老鼠碰過的食物、呼吸老鼠糞便汙染的空氣都有可能發病,但人與人之間並不會發生傳染。

此外,出血熱在前三天跟感冒很相似,早期症狀主要是發熱、頭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極易與感冒混淆,造成誤診而延誤病情。三天以後才會出現典型的表現,主要表現在“三痛”(即頭痛、腰痛、眼眶痛)和“三紅”(即眼紅、面紅、胸頸紅)。


據瞭解,感染流行性出血熱後的死亡為率為20%—90%,治癒後肝、腎等臟器功能有會有比較嚴重的損害。

所以,你不能說是美國流行的病毒,也不能說是美國病毒,沒有必要地名化或者汙名化,客觀實際一些,這個病毒也不是什麼山東到雲南的路上,全國各地都有,只是這一次死亡的這個病例,是山東一家企業員工,去雲南復工時,在路上死亡,這都是偶然事件,這種病都多年存在了,如果還不瞭解,多問下度娘,不要提這種搞笑的提問了,美國是不斷汙衊我們,我們是不是也要學他們,給他們扣屎盆子?我們如果也變成美國人那樣,豈不是跟他們一路貨色了?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大家好,我是歷史領域優質創作者,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擊一波關注。

為何美國流行病漢坦病毒出現在山東至雲南路上?雲南省臨滄市30名務工人員返回山東復工途中,途經陝西時,一名務工者患出血熱發病,經搶救無效死亡。其同行30多人也被採集標本送檢。

徐天敏表示,現在出血熱的死亡率不高,早期發現大部分都能救治。

於高平介紹,他每年都會診治流行性出血熱患者。這些患者多半來自農村,因食物或飲用水被姬鼠等鼠類排洩物汙染或者直接接觸鼠類,從而感染漢坦病毒發病,通常在一週到兩週內,患者就會因出現高熱症狀而就醫。此類患者還會出現消化道出血、嘔吐物及糞便帶血、皮下出血等症狀。如果早期及時就醫,多數可以治癒,部分輕症患者甚至會自愈。

流行性出血熱為小齧齒動物為傳染源的疾病,在我國其主要傳染源為黑線姬鼠,這已早為人們所熟知。近年來,又發現以褐家鼠為主要傳染源的城市型和以大白鼠為主要傳染源的實驗室感染的出血熱。至於本病的傳播途徑問題,長期以來,雖有各種假說——蟲媒、呼吸、食物等途徑,但均缺乏確鑿證據,這對本病的有效防治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農村的居住條件差,老鼠的生存空間與人重合較多,都是出血熱高發的原因。而近幾年,出血熱的病例已經非常少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居住條件的改善,人暴露在野外的時間減少,與鼠類的接觸減少,發病率也降了下來。“我們2019年大概只接收了五六例。”他說,但像養魚的養殖戶,住在池塘邊,暴露在野外環境下還是容易感染的。

對於流行性出血熱的預防,於高平表示,殺滅老鼠,注意家居衛生和野外勞動時的防護,儘量避免與鼠類及排洩物直接接觸。平時多注意清潔雙手,預防食物和飲用水汙染,即可以有效預防該病。目前已有流行性出血熱的病毒疫苗可以方便獲取注射從而獲得對該病的較持久免疫力,起到相當不錯的預防效果。

而且出血熱在一年中有兩個流行高峰,上半年的高峰在4月至6月,下半年的高峰主要在11月至來年1月。尚且多多注意衛生吧!

以上就是我回答的內容,歡迎在評論區積極發言。


大演國際


兩年前我們小鎮就發現了一例這種病,起初也當感冒冶,可惜錯過最初治療期去了。


新人543


這種病雖然發生的很偶然,但是致死率是非常好的,需要大家格外注意。現在因為全球變暖,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也會越來越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