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關鍵時刻能救命的ECMO,為何全國只有400臺且治療費用這麼高?

轉身吶喊妳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ECMO?

ECMO即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的簡寫,中文全稱為體外膜肺氧合;又稱為“葉克膜”、“人工肺”!這個儀器是體外循環的一種,所謂體外循環,顧名思義,就是把患者靜脈血引出體外進行氧合,再將氧合後的血液輸回體內,用於供氧,暫時替代心肺功能,其實它所依賴的這個體外循環技術已經存在了60多年。

ECMO實際上是體外循環技術的進一步擴展。早在1953年美國Gibbon醫生利用體外循環技術發明了人工心肺機,也就是體外循環機,他因此被稱為“體外循環之父”,Gibbon醫生首次將體外循環技術應用於臨床心臟手術,使外科醫生打破了手術禁區-----心臟。

ECMO主要是臨時替代心臟和/或肺的功能,因此分為靜脈靜脈模式體外膜肺氧合(VV-ECMO),靜動脈體外膜肺氧合(VA-ECMO)兩種。

簡單的說,前者主要是治療肺部疾病造成的嚴重缺氧,後者是治療因心臟和肺臟造成的缺氧。在傳統呼吸機、體外主動脈反搏等效果不好的情況下,比如爆發性心肌炎,心臟驟停、心臟移植後的心肌頓抑等危重症疾病,ECMO往往可以起到力挽狂瀾的效果,甚至給人以“起死回生”的感覺。

ECMO的應用有個原則:可預見性的心臟或肺臟功能一段時間內可恢復,如果從醫學角度講,上述臟器功能無法逆轉,使用ECMO的作用就不大了,除非器官移植。另外,ECMO使用時機同樣重要,過早浪費醫療資源,加重經濟負擔;過晚效果欠佳,併發症多!

ECMO雖然很好,但凡事皆有利弊,ECMO也存在發症:出血、血栓、感染、神經系統、肝腎功能損害等。使用越長,併發症的風險就越高!雖然理論上ECMO可以無限制地使用下去,但考慮到以上種種併發症的風險,它依然只能作為一種短期的搶救措施。

到現在是否擁有 ECMO 技術,已成為衡量一家醫院治療危重症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很多醫院在第一次使用這個機器時,就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ECMO在國內的應用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還談不上廣泛。


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第一,醫療技術門檻比較高:ECMO的實施需要一個強大的團隊支撐,包括護理團隊,幾個人單打獨鬥肯定不行。這涉及到外科(心臟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和護理部等多個部門統一協調,團結合作。很多醫院滿足不了上述條件。

第二,費用昂貴:

其費用包括器材本身費用和後期ECMO的護理,ECMO目前全是進口,沒有國產化,其中膜肺經過特殊材料製作,費用最高;為了避免血液凝固,同時減少抗凝藥物肝素的使用,ECMO管路表面都包含經過特殊材料的塗層;而且ECMO的使用量相對於普通耗材,消耗量比較低,所以產量也低,成本固然就更高!一般來說6-8萬左右。另外ECMO使用後,期間的護理費、化驗費和藥物費用都是不小的開支。如果出現ECMO的合併症,比如感染、血栓、出血等,費用會更高!一般來說是15萬左右。

第三個原因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雖然治療費用已經非常高了,但ECMO治療過程中,與其相關的一些耗材、檢驗的很多費用都收不了,也就是說做一例ECMO,醫院要自掏腰包補償一例,有的醫院的積極性也不高,所以也不開展了!

目前認為ECMO最佳使用時間平均為7天,一般不超過14天;當然有些醫院和病例報道超過1個月,甚至幾個月的,那畢竟是少數,而且時間越長,併發症越多,安全順利撤機的可能性就越小。


總之,ECMO對挽救危重患者功不可沒,但它並非萬能,並且也需要謹慎地評估和使用。


良醫濟世


人工呼吸機可以這麼理解麼?如果能夠代替人的肺來呼吸!儀器的造價成本肯定也是十分昂貴的。機器也是進口的機器!當今國內進口的東西哪樣不是貴的?最好防護時刻保持警惕!遠離病毒!祝祖國早日戰勝疫情!


全村人的丶希望


並沒有近距離接觸過ECMO,但還是結合自己的所學說一說

任何一個牛逼的醫學技術或者儀器無法大規模展開推廣的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是錢,二是人

先說錢的問題

這裡的錢,並不是說這個儀器本身有多貴,醫院買不起。和3.0T磁共振、配置齊全的血管超聲、DSA這些可能動輒大幾百萬、上千萬的機器比起來,其實傳統的ECMO價格並沒有高到離譜,應該也就在100-200萬之間,國內買不起的三甲醫院應該不多。

所以機器並不貴,貴的是什麼?是耗材!

在醫療領域,消耗品很可能比固定資產更值錢(除了彩超室)。

在檢驗科,你看到的那些檢驗儀器,一個個也都是天價,但是,你知道用來檢驗的試劑有多貴嗎?很多昂貴的檢驗項目,並不是因為機器有多貴,而是因為耗材。

那麼,ECMO的耗材有多貴呢?

別的不說,就說套包,一天的費用在2萬左右。

從上ECMO到撤機,就算7天好了,花費也得在14萬以上了,這還是個理想情況,事實上,1周就撤機的很少。

而且,萬一使用過程中出現血漿滲漏怎麼辦?

那沒辦法,換套包唄。

所以,用ECMO,真正就是機器一響,黃金萬兩。

再說人的問題

按照題主所說,目前國內差不多隻有400臺,跟我瞭解的數據差不多,目前國內有ECMO的醫院可能也就300多家,而一臺ECMO一旦投入使用,那就得要求重症醫學科、心血管科、呼吸科的醫生護士一起精密合作,治療和護理都得跟上,這對醫療團隊的要求非常高。

所以,ECMO和當年的PETCT一樣,牛不牛逼,當然牛逼,但是想要大規模推廣,那真是不可能的。






城鎮史文龍


體外膜肺氧合(ECMO),簡稱膜肺,可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進行一段時間的心肺支持。ECMO使用導管和泵系統將血液抽出患者體外,在氣體交換器中,移除二氧化碳,添加氧氣。充氧血液接著被泵回患者的循環系統,進入身體其他部分。

一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從住院到能基本出院,用EcMO治療,大致要花近四十萬左右的費用,不用EcMO也要二十萬左右,況且還有後期治療,並且還不保證這個病人存活幾率有多高?因為醫治一個重症患者,需要五六個醫生協作才行,單說一個醫生的防護服等成本一個人就要近三四百元,如果中途出來喝水或上廁所,這套用具就得報廢重穿一套。一個重症患者平均下來一天要消耗10套。單給一個病人翻個身,就要一群人忙活,

新冠肺炎,發展到後期如果使用ECMO,費用是按照小時算。




小饅頭同學vin


簡單通俗的說兩個大原因一 設備價格比較昂貴 使用頻率比較低 二 操作這樣的設備需要跟高技術含量的醫療團隊 國內這樣高技術含量的醫療團隊單個醫院能組建起來的並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