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疫,何時是轉折點?標誌是什麼?

疫情發生後,通過舉國上下的艱苦卓絕的共同努力,目前國內已經是安全區了。事實證明,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

而國外,正如世衛組織所言,以看客心態,錯過了中國人民付出巨大代價爭取來的防控窗口期,目前形勢嚴峻,後續態勢不好估計。

那麼,很多人肯定都在關心此役何時才是轉折點?標誌是什麼?

按照科學家們的說法,這個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持久戰的準備必須要有。但是,與人類長期共存的病毒又不是隻有這一個,所有過度的擔憂是不必要的。

那麼,病毒就一直像目前一樣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嗎?答案是否定的。人類不會、也不能允許它這樣存在,人類正在努力降服它。短期內的影響,肯定會持續一段時間的,而且不排除影響會更嚴峻的可能。通過人類的努力,總有歸於平靜的一天,如果按照統計圖表所示,肯定會有一個轉折點和標誌物。

第一,疫苗的成功研發和大規模應用,以及有效藥物的研發和大規模應用。按照目前公佈的研發進度,快了!

第二,國外採取的防控措施的有效程度和國際合作的密切程度,特別是那些所謂的“熱愛自由”的人們的配合程度。

第三,炎熱的夏季的到來,看高溫是否真的能夠抑制病毒的傳播。

目前,不論承認與否,全球資本市場已經徘徊在危機的邊緣了。但是,它又是對這行標誌性事物最敏感的。特別是隨著國外管控措施的升級,出現了局部反彈的表現;措施鬆弛的時候,市場表現一瀉千里,耄耋老人都表見所未見、為所未聞。如果計算損失,全球資本市場的損失,是一個天文數字,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了名符其實的鈔票回收機,那些超發的貨幣,估計回收得差不多了。

此疫,肯定會過去,但希望留給人類的教訓,不要再是史書上的寥寥數語,而是深刻的思考和思考後的切實系統性的改變,特別是全球化中人與人相處的模式,人與自然相處的模式。當下,國際上不要互相糾纏,不要互相指責,不要互相爭吵,更不要趁著疫情使一些壞招、損招,這些無益於疫情的防控。沒有誰能置身事外,沒有誰能獨善其身。多花點時間和精力,放平心態,認真學習一下中國的防控經驗。

願天下早日平安、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