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是這樣嗎?

撿來的八哥


確實越來越難了,我是農村的,之前自己上高中的時候總感慨教育的不公,因為聽老師們說北京本地的考生考400多分就能上清華北大,而我們最少也要快700分才可以。

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定居城市,慢慢發現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公平,就像沒有絕對的靜止一樣。出生時,孩子的們的差距就有了,城裡的孩子不少很小就上早教,幼兒園的師資也更是優於農村,幼兒園中班開始,孩子們就報各種興趣班,很多父母不只是為了學習,是想讓孩子多一種發洩情緒的渠道,多一種未來的選擇。而農村的孩子很少有報興趣班的。到了小學,初中,高中城市孩子的輔導班,興趣班也不會間斷,但農村好多家長讓孩子只知道學習。

農村的很多媽媽學歷不高,不少孩子是留守兒童,即使自己看孩子,教育理念和育兒觀念相比較城市高學歷的媽媽也還是有差距的,家庭教育可能很多農村的父母會忽略,但是卻是對孩子性格影響很大的一個因素。

基於以上原因,寒門出貴子確實越來越難。但是,現在是一個互聯網的社會,網絡沒有界限,給農村的孩子多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很多培訓機構也有線上課程。相信只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用心和重視,不管孩子生在哪,也必定成材。


a小可樂188637348


你們想過小學上學需要走半個小時才到學校,中學需要騎自行車將近一小時到學校的學生是怎麼過來的嗎?尤其是冬天,到學校還得現生爐子,初中的時候有早自習,真的是早上帶著星星走,晚上帶著月亮回來,不放假在家冬天肯定是看不了太陽的,小手凍的都是凍瘡,這種情況早上有兩個小時平靜心情,下午兩個小時提前發愁,我們莊和我一起上初中的男生就有10多個,最後只有我一個人堅持初中畢業,不是學業太累,而是實在堅持不了了。現在想想真是,都是眼淚呀


瞎看瞎評論


這確實是這樣!!原因有幾個:

1.師資力量。還記得上山下鄉嗎,那個時期有一大批大學生來到偏遠地區,有的留下做了教師。還有就是響應國家支援中西部,也過去一批人,紮根到基層。兢兢業業的奉獻整個人生。所以有個階段,偏遠地區的基礎教育也撐的起來,會有考入名校的學生。

但是,90年代開始,發達地區開始不遺餘力的挖各地高級教師。我家親戚就有被挖到上海的。男的是老師,妻子不是老師,但給解決工作,解決住房,解決戶口,解決子女入學,工資是原來的好幾倍,幹嘛不去!!

加上原來的老大學生退休,大多數人不願意回農村當老師,師資力量差距越來越大。

2.家長重視程度。農村孩子大多數基本都是放養狀態,很少有重視學習的,學不學在個人。特別是隨著父母出去打工,變成留守兒童,指望著爺爺奶奶,來督促學習,不太可能。

城裡的父母,從早教就開始抓教育,幼兒園已經各種啟蒙,小初高甚至擼胳膊挽袖子親自上陣,自己學完再教娃,不會就各種補課班,甚至家教輪著補。

我小姨在我弟弟上高中時選擇陪讀,每天上下班通勤,單程將近兩個小時,每天下晚課後,還在弟弟旁邊陪著,弟弟學習,她看書。

城裡家長基本高中三年付出太多。有很多媽媽高三一年頭髮半白。

3.孩子的視野。城裡孩子視野更開闊,大多數父母意識到帶孩子旅遊增長見識,去國內不同的地方,看看當地的高校。有能力的還會帶孩子出國,現在身邊高中孩子很多基本都出過國。見過世面的孩子,有的也對他觸動很大,學習會變得主動一些。

不知道其他地方農村孩子怎麼樣,我身邊認識的或者聽說的,家長很少有這方面的意識。有的能接受打麻將輸一兩千,但不接受讓孩子去旅遊。

4.不可否認,電腦,手機上網正在使寒門孩子通過讀書改變階層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李老爺後院的貓


真的是這樣,我們單位是專業性比較強的,都是畢業於三大院校,三大院校都得600分以上,最近兩年來單位的小孩,家裡給付首付買房買車都很輕鬆,像我這樣家裡一分錢都拿不出,不定期還得資助家裡的,基本上沒有了。


文玩小將1


因為我沒有數據,所以我不敢輕易給出答案!

但是城市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確實是有優勢!

記得12年北京出差,乘坐地鐵2號線,緊挨著我的一個青年,20多歲的樣子,戴著耳機拿著pad在看視頻,由於不近視,掃了一眼,是陳果夫生平介紹,另一邊是一對母女,小女孩大概也就是三四歲的樣子。他媽媽給他說一些中文的動物,小女孩就用英語回答出來,全程都是很小的聲音!北京的地鐵也因此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現在在青島生活,青島的大多數學校入學需要面試,不僅僅是孩子面試,家長通不過面試都不能入學。可見現在學校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

城市的教育具有普及型,農村城鎮的教育應該是精英型。我記得我初中高中的學校,對於考高中,與考本科無望的學生,老師基本上是放棄的政策!所以農村考上大學的基本上天賦異稟,智商極高的學生!至少在成績方面是這樣!

當代國家為改變地區教育資源差異也做了很多努力,另外現在的網絡普及,在線教育也逐漸擴大,可以聽到很多名師的課程!




流淌的春季


我在教育一線十幾年總結的經驗,孩子的成績跟智商成正比,有的孩子智商高,不報什麼輔導班也照樣成績優異,而智商這種硬傷都是遺傳的,父母的學歷,一般註定了孩子的高度,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決定了孩子的學習習慣,父母的格局也註定了孩子眼界,幾乎是無一例外。


果子


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個建築工人和工程師的真實故事,這是其一,其二就是現在教學水平差異越來越大,軟件和硬件差距,例如最基本的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到畢業後也做不了幾次實驗,當時我記得我們上生物課的時候十幾個用一個顯微鏡,每個人就只能操作一邊,我相信有的地方可能只有一臺,甚至連一臺都沒有的也是很常見的。


有趣的北城


作為農村出來的本科生,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這是真的,絕不是危言聳聽!

自古代起,就流行著“寒門出貴子”的說法,寒門盡是有志好學上進的人,官宦子女大都是玩世不恭的紈絝子弟,可時過境遷,已不能同日而語。農村孩子升學率愈來愈低,更不要說985211名校了,甚至一些農村孩子小學初中就輟學打工,這不是危言聳聽!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粗略總結了幾點。

教育資源的失衡,孩子求學路上的首要瓶頸。城市教育擁有著先進的教學設備,強大的教學團隊,豐富的求學保障。城市孩子生活條件優越,沒有太多顧慮,只需要一心一意讀書就好。反觀農村孩子,很多都食不飽穿不暖(一些貧困山村),哪有錢讀下去。農村學校教學簡單,老師粉筆授課,沒有圖書館,沒有多媒體,只有枯燥的學習,都是十幾歲的孩子,哪就那麼容易耐得住寂寞。

良好的管教,孩子求學路上的指路燈。在農村,很多家長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老人照顧。孩子天性活潑好動,許多老人溺愛孫子孫女,不捨得打罵,孩子犯錯也不知道正確引導孩子認識錯誤從而改正。其實很多孩子都不愛學習,農村孩子更是散漫慣了,只要沒人督促學習,他們就肆無忌憚地玩。尤其現在手機的普及,很多孩子沉迷網絡遊戲,無法自拔,上課玩,放學玩,甚至通宵玩,手機帶來的樂趣遠比學習來的快。

敏感自卑,孩子求學路上的心魔。許多農村孩子都有自卑的心理,不自信,嫉妒心強。小編上高中的時候就很自卑,班裡佔一大半都是城裡人,他們多才多藝,人緣好,而且成績賊好,深得老師喜歡,自己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沒有才藝,一度膽小自卑。後來,小編考入大學,小編的同學室友大都是城市戶口,有著良好的形象,優越的背景,畢業後也不擔心就業。

所以,有時候我們努力不單單是為了自己,更多也是為了給後代創造良好的背景,從而更好地生活學習。

加油吧,農村孩子!


三念天堂


寒門難出貴子,我覺得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現在我手裡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來證明此事,但是從我們這兒近幾年的高考情況來看,好的大學一般都是縣城的孩子,農村孩子能考上985、211高校的學生越來越少。

當你沒有經歷高考時,根本不知道考985和211高校是一件多難的事。特別是在我們這種小縣城內,一年內能考上985高校的學生只有8,9個,能考上211高校的學生也就20多個,其中這20多個學生中來自老百姓家庭的也就3,4個人。

當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時,家庭中的經濟基礎,父母的知識水平以及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家庭條件好的父母根本不為吃喝犯愁,大部分心思都用在了教育孩子身上,同時孩子還享受最好的基礎教育。而出生的農村窮苦家庭不僅父母沒有時間管理孩子,而且孩子還時刻幫助做家務,也沒有大把的時間應用到學習上。所以對於農村孩子來說,考上名牌大學真的是很難的事情。

現在城裡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特別重視。對於家庭條件好的家長來說,孩子可以說在孃胎裡就開始受教育,一懷孕就進行胎教,孩子一出生就開始進行親子活動。沒等上小學各種特長班開始啟動,英語班,美術班,舞蹈班等等。等孩子上小學時100以內的加減法,英語,以及語文拼音等各項小學基礎知識已經基本學完。而對於農村孩子來說,當上面的孩子在加緊學習時他們還在玩泥巴,家長還在為孩子的溫飽犯愁,怎麼會拿這麼多錢用在孩子身上呢?對於孩子們來說能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我真的深有體會。

我就是農村娃,我在我們縣城上的高中,我們家在農村條件算不錯的了,很多發小考上高中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直接就放棄了。和我同齡的家庭好的孩子已經跑到市裡省裡的重點高中去上學。縣城的教育資源與省級的教育資源是沒法比的,兩者的差距太大。相對來說我是比較幸運的,當年就考上大學跳出了龍門。在我們這兒90年代一個班裡50個人能考上10個就已經不錯了。而省城的重點高中,50個學生幾乎全部考上大學,專科就屬於最差的了。90年代的大學生專科包分配,考上大學就象徵著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不用再為吃飯犯愁。對於老百姓家的孩子來說,就相當於換了天地。

我在我們縣城屬於學習最好的學生,當年全縣只有六個本科生,其中我就是一個。但是我們六個中沒有一個是211高校,只是普通的本科,這已經算最好的了。

而現在的家長更重視教育。當老百姓的孩子在教育設備落後,師資力量匱乏的學校裡上課時,而那些有錢有勢的家庭中的孩子們卻已經在重點學校上課,甚至家長陪讀。哪一門功課稍微差一點就網上在線輔導,要不然找名師指導。週末再找老師進行一對一輔導,對所學課程全部複習一遍,進行一下加強。總之,有條件的家庭不論在學校教育還是在家庭教育上,高出老百姓孩子很多很多。也就是說在家庭付出這一塊兒上老百姓的孩子絕對輸給了富家子弟。同樣智力的孩子享受著不同樣的教育方式教育資源,絕對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所以說,現在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孩子真的很難考上985、211,這是現實。

本身農村的孩子能考上高中的就很少。現在高中招收比例一般是報名人數的50%。如果鄉鎮中學與縣城中學一刀切的話,鄉鎮中學的學生考上高中的很少,也就是20%左右,這20%的學生大部分還是高中中下游學生。只有個別智力超常,學習習慣比較好的學生在高中拔尖兒,有望考上比較好的一本。其他學生可以說在高中就是混日子,本身家長管理不上,孩子學習習慣又不好,所以想考好大學根本沒希望,一般這樣的孩子都是上專科或者是高職。

所以說,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因為現在考好大學拼的不只是學生自己,同時也拼家長和家庭條件。

所以說當一個學生處在教育資源豐富的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他們的起步已經高於農村地區的孩子了。所以同等的高考應試門檻,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妞媽教育心得


如果允許我說真話,那我回答:“是的”。如果不允許我說真話,那我回答:“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