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什麼可以以弱勝強,獲得靖難之役勝利?

紅紅火火講歷史


明朝永樂皇帝朱棣之所以能以弱勝強,獲得靖難之役的勝利,主要原因有兩點:

1,永樂皇帝是一代人傑,具有傑出的個人能力。永樂帝的文治武功都要高出建文帝朱允炆一大截,因此建文帝才會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失敗。

2,建文帝朱允炆,是在他祖父洪武帝的細心呵護下成長的。作為太平天子,建文帝缺乏人生閱歷,沒經歷過永樂帝那樣的打磨。這是建文帝失敗的主要原因。

①俗話一句“玉不琢,不成器”,洪武帝護雛心切,沒注意對孫子的打磨。雖然洪武帝一直對他的乖孫認真教導,為其布好局,但是有些道理,沒有經過親身經歷,是無法體會的。建文帝就是栽在這個方面。

②由於建文帝缺少閱歷,只會紙上談兵,因此做事不周全,漏洞百出。

如果建文帝不該急著削藩,而是禮遇皇族成員,保持一團和氣。那麼永樂帝起兵時就無法嚮明朝皇族,作出什麼承諾,而且還會讓明朝皇族,感到驚恐。驚恐之餘,明朝皇族就會團結在建文帝周圍,一同對抗永樂帝。也許永樂帝就沒機會上位了,也許永樂帝也不會有起兵之念了。

總而言之,從靖難之役,可以看出建文帝並沒有掌控天下的能力,在握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痛失好局。永樂帝起兵,一方面是永樂帝有心,另一面是建文帝無能。

從建文帝的能力來看,即便沒有靖難之役,即便永樂帝不起兵,建文帝也不見得能善終。身居高處,能力不足,一般不會有好結果。


鬼影147951010


原因大致有兩方面,一.從當時的社會環境說起,當時朱元璋剛剛嗝屁,朝政不穩,建文帝大力推行建文新政,重文輕武,得罪了當時得勢的武將集團,削藩引發了宗族勢力的不滿,薄待宦官引發了宦官集團的不滿,導致在靖難之役時建文帝腹背受敵,無人勤王。二,建文帝的對手是老奸巨猾且滿腹才能的朱棣,朱棣憑藉優秀的軍事才能和獨到的用人水平,輕易的就把不在一個水平上的建文帝打敗了。


中國大案紀事


一,朱允炆和朱棣的政治主張不一樣。朱允炆一上臺,就停止了很多朱元璋的鐵腕政策。主張以仁德治天下,這種懷柔政策,直接將他要削藩的效果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畢竟他的叔父兄弟們,沒有幾個人願意做待宰羔羊,更何況是身經百戰的朱棣。對於朱棣來說,束手就擒是死,不死也落得個空閒一生。還不如找個名正言順的藉口:清君側,輸了也是死。成了就可以坐擁天下,本來就是打仗出身,怎麼會怕沒上過戰場的小侄子呢?

二,這也是一場博弈,原本朱允炆手上是有一隻大規模正規軍隊的,但由於他的心慈手軟(主要是心機不夠,手不夠黑),關鍵時刻,總讓朱棣逃過一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