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種植及機械化收穫工藝,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牧草種植及機械化收穫工藝,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牧草是指供飼養的牲畜食用的草或其他草本植物,其再生力強,一年可收割多次,富含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牧草是發展畜禽生產,特別是草食家畜生產的基礎,牧草中不僅含有家畜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還含有對維持反芻家畜健康特別重要的粗纖維,這是糧食與其他飼料所不能替代的。

為了生產優質的牧草,並提高產量,提升農牧民收益,本期為大家介紹牧草種植及機械化收穫工藝的相關知識。

種植概況

牧草種植及機械化收穫工藝,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我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近4億hm2(60億畝),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積約3.1億hm2(46.5億畝),每年產草量4億t以上,但是仍不能滿足我國畜牧業發展的需求,每年需大量進口優質牧草。

按生長週期來劃分,牧草可分為一年生和多年生;按栽培方式,可分為天然牧草和人工栽培牧草;按牧草科屬類型,主要有豆科、禾本科、菊科、莎草科、紫草科等。

豆科牧草有紫花苜蓿、沙打旺、三葉草、三葉豆、雞眼草等,禾本科牧草有牧70黑麥草、墨西哥玉米、皇竹草、梯牧草、鴨茅、六月禾、細麥、羊茅、棕葉、狗尾草等,其中豆科牧草種植較多。

牧草種植及機械化收穫工藝,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種植面積較大、高產的牧草有紫花苜蓿、沙打旺、串葉松香草、甜象草、牧70黑麥草、墨西哥玉米和俄羅斯飼料菜等。

其中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的牧草,因其蛋白含量較高,又稱“牧草之王”,各國均大面積種植。紫花苜蓿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壽命5~7年,生長2~4年最盛,年產鮮草量30~60t/hm2(2~4t/畝),具有較強的抗旱和耐寒性。

播種農藝

牧草種植及機械化收穫工藝,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牧草播種時,要選擇土壤比較肥沃、深厚而且排水性較好的土質,播種前對土壤進行深翻或深松,使土質疏鬆,增加透氣性。牧草種類要求草質好、產量高、可以多季收割、生命力強、對牲畜營養價值高並提高牲畜肉質的品種。

牧草播種季節可分為春播、夏播和秋播,具體播種時間要根據溫度、水分、牧草的生物學特性、田間雜草危害程度和利用目的等因素而定。乾旱地區主要考慮土壤墒情,寒冷地區重點考慮牧草的越冬性。牧草常用的播種方式有條播、撒播、飛播、帶肥播種和犁溝播種等。

條播指每隔一定距離將種子播種成行,並隨播隨覆土。溼潤地區或有灌溉條件的地區,行距一般12.5cm左右;在乾旱條件下,通常採用30cm行距;收牧草種子用的草地,行距一般為45~100cm。

撒播是把種子均勻撒在土壤表面,然後輕耙覆土。寒冷地區可在冬季把種子撒在地面不覆土,藉助結凍和融化的自然作用把種子埋入土中。

牧草種植及機械化收穫工藝,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飛播就是利用飛機播種牧草,具有播種速度快、作業面積廣、生產成本低、落籽均勻等特點,適宜在集中連片的大面積退化、沙化草原或新開發的南方草地山區實施。

帶肥播種是在播種時,把肥料施於種子下面,施肥深度一般在播種深度以下4~6cm處,主要是施磷肥。

犁溝播種可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地表乾土層較厚的情況下應用,方法是使用機械開溝,將種子撒在犁溝的溼潤土層上,犁溝不耙平,待當年牧草收割或生長季結束後耙平。高寒地區也可用這種方法播種,提高牧草的越冬率。

收穫工藝

牧草種植及機械化收穫工藝,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牧草收穫是一項季節性強、勞動強度大的作業環節,同時收穫也是影響牧草質量、產量、效益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人工收穫、半機械化收穫和機械化收穫等方式。

研究表明,牧草機械化收穫與人工收穫相比,可提高勞動生產率25~50倍,降低作業成本40%~60%,減少牧草營養損失60%~80%,提高牧草產量,同時利於牧草的安全儲存和次年再生。

牧草機械化收穫全過程一般都是由幾道工序組成,因此形成了牧草機械化收穫工藝系統,一般可分為散草收穫工藝、壓縮收穫工藝和青飼收穫工藝。

散草收穫工藝由割草、集草、垛草和運草等工序組成,採用分段式作業方式,其特點是各作業工序所用機具簡單,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不高,生產率低,勞動強度大。

壓縮收穫工藝是在割草、集草工序後,採用相應的設備對牧草進行打捆、集垛或壓塊的收穫方式,主要有撿拾打捆收穫、固定打捆收穫、撿拾集垛收穫和田間壓塊收穫等工藝。

青飼收穫工藝是為了生產青貯飼料或者直接進行青飼時所採用的收穫方式,主要包括分段法和聯合收穫法兩種工藝。分段收穫由割、摟、運、切、貯等工序組成;聯合收穫是利用青貯飼料收穫機一次完成牧草的收割、切碎和裝載等作業工序。

機械化收穫技術

牧草種植及機械化收穫工藝,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牧草收穫全程機械化包括收割(壓扁)、收集調製、打捆、草捆撿拾、運輸和堆垛6個環節。

1. 收割(壓扁)

牧草收割是利用割草機將牧草以一定的割茬高度切割下來,並鋪於地表。牧草壓扁就是將牧草莖稈壓裂,破壞莖的角質層,使之暴露於空氣中,加速莖內水分散失,縮短乾燥期,促使牧草莖稈與葉片的乾燥速度接近同步,並達到均勻乾燥的效果。

常用的機械有割草機、壓扁機、割草壓扁機或割曬機。割草壓扁機集割草、壓扁功能於一體,牧草收割、莖稈壓扁、鋪成草條等作業一次完成。

2. 收集調製

牧草在田間的基本調製方法是成條幹燥和攤散乾燥,包括攤行、翻草、摟條、翻條、並條等攤曬翻曬作業,主要是使牧草均勻地攤曬在田間。常用的機械有摟草機、攤曬機等,攤曬機又可分為攤行機、翻草機、攤條機、翻條機。

牧草種植及機械化收穫工藝,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3. 打捆

打捆是利用打捆機將鬆散的牧草壓成一定密度、形狀的草捆,以便於運輸並長期保存。按照草捆的形狀,打捆機可分為圓捆打捆機、方捆打捆機。目前市場上還有打捆包膜一體機,即打捆後將草捆包膜,便於草捆存儲。

4. 草捆撿拾、搬運與堆垛

從田間將草捆撿拾起來搬運到運輸車上,運到指定場所後,再將草捆卸下並堆成垛。常用的機械有多功能搬運機、草捆撿拾車、運輸掛車等。

技術要點

牧草種植及機械化收穫工藝,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1. 適時收穫

不同品種的牧草,其適時收穫期不同,應根據實際情況來定。但要注意,收穫過早會降低牧草產量,同時由於牧草溼度較大不利於儲存;收穫過遲牧草中木質素增加降低牧草營養成分,降低適口性。

2. 割茬高度合適

茬高度應在不影響牧草次年生長的情況下低割,一般情況下,天然牧場留茬4~5cm,人工種植牧場留茬5~6cm,晚秋收穫牧草留茬6~7cm。

3. 收穫牧草溼度適宜

收穫牧草溼度適宜。如收穫幹苜蓿草和燕麥草的適宜溼度推薦值:苜蓿草在開花數未達到10%開始割草,摟草40%~50%;燕麥草在包漿時割草,攤曬60%-70%,摟草35%~45%,小方捆和圓捆17%~20%,大方捆14%以下。同時還要避免雨淋和長時間日曬。

牧草種植及機械化收穫工藝,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4. 降低損失和汙染

在牧草收穫各作業環節中,收穫機具對牧草的作用強度要小,以減少損失;此外,牧草中的雜質物和汙染物要少。

5. 適宜的收穫工藝

據當地牧草的自然條件、牧草的類型、運輸距離和運輸方式、飼餵要求、經濟基礎等,因地制宜選擇相應的收穫工藝和機具系統,提高牧草收穫過程的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