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畫賞析(七)

(清)高儼《春山秀色圖》

高儼(1616—1689),字望公,廣東新會人,明末清初書畫家,博學多才,詩、書、畫樣樣皆精,被時人譽為“三絕”。其畫,尤擅山水、花卉,喜歡在皎潔的月光之下作畫,常常比白天畫得更有神韻,被畫壇稱為佳話。筆墨蒼勁渾厚,早中年畫風趨向於粗放簡率、蒼古華潤;晚年筆鋒老辣,隨意點染而氣勢雄闊,顯示出精湛深厚的藝術造詣。

古今名畫賞析(七)

(清)高儼《春山秀色圖》

畫面構圖左簡右繁、遠虛近實,遠方雲煙蒼然,近處景象繁複,顯得井然有序。只見左邊只有數峰山脊,虛實皆有,斧劈刀削般地堅挺壁立,與畫面右方巍峨的崇山峻嶺形成強烈的反差,也更加襯托出高山巨巖的險峻雄奇。畫面下方,在古木高山的掩映下,一灣溪流宛若一位文靜纖弱的女子,默默流淌在山腳之間,水邊山林肅穆,綠意繽紛。畫面左下方山坡上有一株蒼勁的老柳樹,斜斜地生長,遒曲多姿,根鬚清晰可見,雖然老態畢現,但垂下來的柳絲,已經在迫不及待地爆出新芽,顯示出一股生命的活力。山坡地勢平坦,與對岸的喬松茂柏嶙峋巨石又形成視覺上的衝擊,烘托了畫面的藝術感染力。一座簡陋的小木橋搭建在溪流之上,連接起兩岸的路徑,亦使畫面充滿了“小橋流水人家”山居悠閒景象。山腳下,山岩間,峰巒之上,數處房舍樓閣鱗次櫛比,雖沒有雞犬相聞,也不見炊煙裊裊,但一股濃郁的生活氣息,已充盈了整個山野。一片寧靜祥和的環境中,只見一間築於半山的屋宇中,一位老婦人端坐窗前,目視窗外山景若有所思,在站立一旁的侍女襯托下,更顯得富貴萬方,儀態高雅。
  此圖章法穩妥,佈局合理,行筆流動奔放,景緻繁複而不滯塞,可居可遊,意境秀逸。作者落筆沉著厚重,運墨酣暢淋漓,以幹筆皴擦,濃墨點苔,加上水墨渲染,使墨色顯得生動而又富有層次,渾厚森秀,意象叢生,是高儼的一件山水畫代表作品。


   這幅立軸是高儼為同邑的黃氏老夫人大壽所繪,畫中主要人物——那位憑窗端坐的老婦人,可能就是作者為之上壽的黃氏,因為畫中房舍屋宇雖多,但人物卻只有兩位,作者這樣處理,可能是一種特意安排,以襯托出黃老夫人的壽星主題。畫中山水取自廣東新會六湖峰實景,峰巒、林木、岩石、樓閣、屋宇、小橋、流水等自然景觀一一躍然紙上,景色開闊,於簡放中見清簡疏朗,具有強烈的寫生意味。“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走在明媚的春光裡,感受作者豐富的筆墨情趣,頓覺山風拂面,春趣盎然,不禁讓人油然產生一種“滿山春色看不盡,留待畫家細點染”的詩意聯想。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

(宋)蘇軾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