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子午嶺壯士

疫情防控期間,

我們閉館不停展;

清明祭祖時節,

我們致敬英雄!

蘭州解放,隴原新生,仁人志士,莫不有功!今天,就讓我們帶大家穿過歷史的雲煙,回望他們的名字,他們的身影,他們的故事,滿懷一腔真誠向他們致敬。

今天的【致敬英雄】,陳曉晶為您講述蘭州戰役沈家嶺戰場上的子午嶺壯士——

【致敬英雄】子午嶺壯士

1949年8月25日的這一天,離蘭州解放只剩下一天,離他32歲生日只差4天。他是李錫貴,三十團的政委。那一天,主攻沈家嶺任務的三十一團、三十二團在接近主陣地時,遭到敵軍5個團兵力的瘋狂反撲,原本是預備隊的三十團由“觀戰”變成參戰,由助攻變成主攻。

接到增援任務後,身經百戰的他此刻明白,助攻變主攻,說明戰場形勢已經異常嚴峻了。李錫貴站到高處,向率先增援的這個營說:“現在是我們為人民立功的時候了,在強敵面前不後退,才是真正的英雄。”說完他就帶領這個營衝上了陣地。陣地上,槍聲、炮聲、手榴彈爆炸聲和雙方的吶喊聲一片沸騰。他始終在一線指揮戰鬥,哪裡打的最激烈,他就出現在哪裡,按照戰局狀況隨機應變,指揮部隊適時衝鋒、追擊,與反撲的敵人展開激烈的拉鋸戰。

在沈家嶺陣地上,我十師、十一師的戰士與敵短兵相接,拼死爭奪每一寸土地。戰鬥越來越殘酷,我軍戰士的子彈、手榴彈打完了,就用馬刀、斧頭與敵人肉搏。敵人一次次被戰士們頑強擊退,又在敵人督戰隊的威逼下,一次次蜂擁而來。

肉搏戰拼的是人力。李錫貴發現我方兵力太少,只能與反撲的敵人纏打,無法向敵縱深發展和反擊敵人整團整營的反撲,關鍵時刻,李錫貴冒著彈雨躍起,他要去把三營帶上來,加入戰鬥。剛跑出去20米,兩側暗堡裡射出的罪惡子彈,擊中了這位英雄政委的胸膛。警衛員穿過彈雨跑過來,只見政委左手捂住噴著鮮血的胸部,用力睜開雙眼,右手指向敵方斷斷續續地說:“不要管我……我不行了,你們要革命到底……”繼而,半跪著的身軀倒向了沈家嶺主峰方向,子午嶺哺育的壯士李錫貴,在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夕倒下了,永遠合上了他那雙銳利的雙眼。

在蘭州戰役勝利40週年之際,年過八旬的原第二兵團政治委員王世泰老人在李錫貴紀念碑揭幕儀式上,無比動情地說到:“子午嶺南段地區是劉志丹最早創建的根據地,那個地區的人民和從那裡成長起來的革命軍人,對黨赤膽忠心,為革命前仆後繼,戰鬥英勇頑強,一直奮戰到全國解放,李錫貴就是子午嶺養育的一員壯士”。

是的,李錫貴7歲時就開始給地主家放羊、打工,受盡了地主的欺凌和壓榨。但他人窮志大,十二、三歲就打狼退豹,十四、五歲走遍照金找尋紅軍游擊隊,就是這樣一位被鄉親們譽為“窮大膽”的子午嶺壯士,犧牲時連一張照片都未曾留下,就為蘭州的解放血灑熱土,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當一束勝利的曙光打在屹立於紀念館東側莊嚴肅穆的李錫貴紀念碑亭時,也照亮了無數個像李錫貴這樣,不曾留下照片,甚至連姓名都未曾留下的革命英雄,他們用身體鋪路,以血肉築牆,用生命換來今日中國。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英雄的精神必將鑄就一代又一代英雄的傳人。

講述人 陳曉晶

【致敬英雄】子午嶺壯士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不知不覺我在蘭州戰役紀念館擔任講解工作已經五年了,五年來,我一直堅守在這片精神高地,有人說站在展廳這個舞臺,需要一種氣,那就是底氣。我也很認真的想過我的底氣到底打哪兒來?因為我很清楚,我不屬於講解員隊伍裡那種很打眼的人,也不是播音員出身,但是我想,我的底氣可能來自於,我是一名紅色講解員,我每天講述的是一段段很有正能量的中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