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電影到“大贏家”,攏共分幾步?

電影《大贏家》在頭條系APP上線之後,可謂名利雙收。本來作為第二部免費觀看的電影,熱度應該沒有《囧媽》那樣高,但是觀眾對這部喜劇還是出奇的溫柔。作為一部小成本喜劇,《大贏家》是如何在網絡檔期上和《囧媽》這樣的大製作相提並論的?從無心爭奪賀歲檔,到比賀歲檔更“賣座”,《大贏家》走了幾步?它又何以成為《囧媽》之後的又一大贏家的呢?

物美價廉的贏家

首先,我猜電影本身很“便宜”這一點對上了頭條系的胃口。對於字節跳動公司而言,在已經以6.3億的價格買下《囧媽》的前提下,再花同樣的價格買一部電影,並不划算。畢竟當初買下《囧媽》,是看好“免費播出”的噱頭能帶來巨大的用戶增長量。《囧媽》上線三天,西瓜視頻APP的下載量躍居第一名,其帶來的用戶增長量非常可觀。因此,這6.3億花得不虧。

從普通電影到“大贏家”,攏共分幾步?

然而如果再來一部《囧媽》這樣的電影,其拉動效果一定沒有第一次打出“免費”這張牌的效果好。但是以低價買下和《囧媽》同檔的電影是不太可能的。比如還未上映的《緊急救援》,是特效爆炸的災難片,預計製作成本1億起;《奪冠》請了輕易不出手的鞏俐;《唐人街探案3》在日本拍攝,以東京昂貴的地價和整個劇組的交通費用來看,也不會太少。這些電影的成本顯而易見,要價絕不會低。

再說了,這些電影的投資方也未見得會買——有放入市場掙20億的機會,誰會隨便6.3億就賣了?

然而對於字節跳動這個買方而言,6.3億這樣的高價也未必會再有了。畢竟再購買一部電影的投資金額、以及能獲得的收益都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小成本電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大贏家》的優勢就凸顯出來。

首先整個故事都發生在一間“民灃銀行”之內,少有的幾個外景也不過是主角嚴謹的家或者是搶劫過程中的銀行外邊,這就極大程度上壓縮了電影的製作成本;其次,電影在選角這一環節上沒有啟用極高片酬的演員,幾位明星也是友情出演,在演員片酬方面也很“省”。

這樣的小成本電影,正是想再接再厲、又不想也沒必要投入太多的字節跳動所需要的。

從普通電影到“大贏家”,攏共分幾步?

螃蟹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假如沒有這一場疫情,《大贏家》將於2月21日上映,不溫不火,錯開春節檔,其票房估計和大鵬的上一部電影《受益人》差不多。甚至在電影質量上來看,《大贏家》還不如《受益人》,票房幾何還未可知。但是這種“買斷”的形式徹底改變了這一點。市場的不確定性被抹掉了,買方一次性買斷髮行權,這個價格肯定能保證投資方回本賺錢。電影發行方不用再承擔市場的波動。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第一個把女人比作鮮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材。不得不說,突發的全球性災難非常考驗電影投資方的決策力和執行力。在緊急情況面前,快速的反應非常重要。與《大贏家》同期的未必沒有這樣的小製作喜劇,但是隻有《大贏家》成為了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因此也在電影風口上名利雙收。同樣的,其他平臺未必缺買下《囧媽》的6.3億,但是在字節跳動之前,沒有哪一家公司想到這樣的方式,所以只有字節跳動在這場世界範圍內的風波中躍動起來。

從普通電影到“大贏家”,攏共分幾步?

即使是在《囧媽》之後,也沒有任何一家敢於再次啟用這種“買斷”的形式。網傳愛奇藝會買下奧斯卡大熱電影《婚姻生活》、《小婦人》等,但也不了了之。

說是字節跳動選擇了《大贏家》,其實何嘗不是市場選擇著眼疾手快的字節跳動?

在全球遭受疫情衝擊的情況下,院線損失慘重,不僅電影撤檔,很多正在拍攝的劇組也紛紛停工。各大電影公司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力求在疫情過去之後把觀眾留在電影院。比如在前幾日《哈利波特》確定重映後,其他電影公司都蠢蠢欲動,網傳包括《復仇者聯盟》在內的其他北美電影也將在內地重映。國內方面,去年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少年的你》等電影也確定了重映消息。

從普通電影到“大贏家”,攏共分幾步?

重映風波中鹿死誰手還未可知。但是在爭得頭破血流之前,吃螃蟹的人和螃蟹不用下場,就已經贏了。

也關於質量和選擇

現在這樣看來,獲得了新用戶的字節跳動、規避風險又賺到錢的《囧媽》和《大贏家》、免費看到電影的觀眾都是贏家。但是事實上,這種“買斷”電影的方式是很容易虧損的。以電視劇市場舉例,近年來劇集的製作費用水漲船高,據傳騰訊買下《如懿傳》的價格是900萬/集,但是該劇的口碑和收視都被同期的《延禧攻略》壓了一頭,成績可能不太理想。而這種版權劇的虧損只能由買斷的一方承擔,可以說風險極大。

推及電影,這種情況也有可能發生。如果以後電影也像電視劇一樣盛行“買斷”,那麼按照電影比電視劇更高的製作費用來說,像字節跳動這樣的公司在購買時會只更慎重。誰對電影的質量、受眾、受歡迎程度有更好的預判,誰就能在未來的市場中站得更高更穩。

從普通電影到“大贏家”,攏共分幾步?

而且從觀眾角度而言,如果免費電影增多乃至成為常態,我們也會放下類似感動的心態,從而以更客觀的態度來評價電影本身。在這時,電影的質量就至關重要。

否則各大衛視的電視劇也是免費的,觀眾為何不一擁而上大呼感動呢?

其實電影質量的問題早在《囧媽》上線的時候就被提到過了。但是由於“免費”這個極大的噱頭,以及電影本身還說得過去的原因,批評《囧媽》質量的聲音並不大。然而這一點是《大贏家》和其之後想成為“大贏家”的電影逃不過的。被“免費”轉移了注意力的觀眾還是會把重點放回電影質量上,電影市場和觀眾都在進化,即使沒有金錢成本,也沒有人會為爛片付出寶貴的時間成本。也有人笑言,如果是《逐夢演藝圈》這樣的電影,免費也不會去看。

從普通電影到“大贏家”,攏共分幾步?

所幸《大贏家》質量尚可。主體部分的敘述完成得中規中矩,也有一個頗引人深思的內核。幾個角色的亮點不少:隔代祖孫、母胎單身的小胖子、有皇位要繼承的自私丈夫,都被刻畫得生動又有趣。雖然前期節奏慢,而且導演把觀眾代入情景的功力不高,但是這部電影總體的質量還是能說得過去,加上喜劇片的類型也很討喜,所以獲得了成功。

其實這場疫情會給電影市場帶來怎樣的改變,現在還不好說,畢竟《囧媽》和《大贏家》還是“營銷案例”,而不是新的浪潮。電影會不會像電視劇一樣有相當一部分變成“免費”的,這樣會不會篩掉質量不好的電影,也很不好說——質量優先只是一種美好的設想,電視劇市場的劣質產品不是更多嗎?萬一觀眾習慣了以看電視劇的隨意心態去看待電影呢?

雖然有如此多的不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範圍內的波動和疫情帶給人們的反思,會對市場造成一些改變。雖然短期內線上電影無法完全取代院線電影,但市場一定會越來越靈活,會有越來越多火花產生,讓更多的《大贏家》成為大贏家。

現在分賬劇也逐漸變得流行起來,買斷版權不划算,播出平臺也會和投資方共負盈虧,也許以後在繞過了院線之後,電影投資方也可以和播出平臺分賬呢?

從普通電影到“大贏家”,攏共分幾步?

如果說市場越來越靈活機動,能給觀眾帶來怎樣的啟發的話,那就是保持一顆審慎而開放的心吧。《大贏家》到底翻拍自韓國電影還是日本小說其實並不重要,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也說過,翻拍和原版完全可以當做兩個獨立的藝術作品來看;其實大鵬和柳巖也“不重要”,這幾年兩人都在從明星向演員轉型,只討論作品,就是對他們演員身份的最大認可。

其實電影和觀眾之間的關係非常簡單,觀眾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態,就是對電影作品的尊重。畢竟“電影觀眾”和“吃瓜群眾”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盡力成為前一種。關注電影本身,用自己的選擇讓更多的好電影浮出水面,觀眾和好電影才能都成為“大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