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產業+就業” 走穩脫貧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之年 。黃龍縣主動作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科學制定防返貧激勵措施,引導貧困群眾投身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鼓勵貧困群眾就近就地發展優勢主導產業,千方百計提升群眾收入和幸福指數。

彭雙喜是黃龍縣界頭廟鎮范家卓子村脫貧鞏固戶,是典型的因病因學致貧家庭。為激發其發展產業的內生動力,變“輸血”為“造血”,2019年,縣上扶持彭雙喜發展了30頭黑豬,從墊資購買豬仔到銷售豬肉一條龍服務,這幾天不僅把11萬銷售款送到了彭雙喜手中,又簽訂了今年的20頭黑豬年終豬肉收購合同,這讓彭雙喜格外高興。“今年再養20頭,扶持養一個豬苗子給500塊錢,等於免費給一個豬娃子,今年還想把這院子擴展,再多養點,這日子越過越有信心了,日子越過越好了”。

黃龍縣圍繞“高質量穩定脫貧”目標,把鞏固脫貧成果作為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今年,針對全縣具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設施果蔬產業、新增矮化密植蘋果、種植中藥材,設施養牛、養豬等11方面進行產業扶持,給予5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補助扶持,充分調動了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

同樣是脫貧鞏固戶的黎加紅也第一時間抓住了這次發展產業的機會。

“咱們村上宣傳扶貧栽蘋果樹,每畝地可以補800塊錢,我今年栽了十畝地,就能補8000塊錢,像肥料,旋地,犁地,樹苗的錢全部不用咱們自己掏,這個政策我覺得相當不錯”。黎加紅說。

“我們村建檔立卡戶,有的養豬,有的栽蘋果、種植中藥材,後期我們就是對貧困戶享受的這些政策落實到位起到監督作用,逐戶逐地去排查去核實,對完成的進行上報,然後符合要求的發放扶貧資金。”黃龍縣界頭廟鎮高梁村第一書記王鋒告訴記者。

多措並舉,激發脫貧內生動力,黃龍縣在推進產業扶貧的同時加大了就業扶貧力度。通過政策扶持,強化產業技能培訓,開發衛生保潔、護林防火、護路養路等公益性崗位,營造出幹部幫、政策扶、群眾幹三方聯動的良好氛圍,推動產業、就業發展,取得良好效果。家住黃龍縣白馬灘鎮的脫貧鞏固戶王偉龍今年通過縣上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解決了就近就地就業問題,成了黃龍縣養老保險經辦中心的“上班族”。

“家裡有二畝多核桃園,生活也不太夠,然後在這塊幹公益崗,每個月能拿1600塊,一年能拿20000來塊錢,家裡基本生活是夠了,國家政策也比較好,感激國家給我這麼好的政策,我以後也會更努力工作,做好我的本職工作。”王偉龍說。

同時,黃龍縣還多種渠道,摸排收集縣內外符合貧困勞動力就業崗位信息,開展“一析三應對”專題攻堅行動(即:全力摸排貧困群眾外出務工意願和產業發展需求;分析每一戶建檔立卡群眾就業產業發展方向;建立本地崗位需求對接清單、產業發展補助清單、外出務工補助清單三方面應對措施),全力保障和增加困難群眾收入。因地制宜建設扶貧車間、社區工廠、專業合作社。鼓勵村集體以領辦、合股、服務等方式參與特色種養業、設施農業、傳統手工業等產業經濟發展。通過崗位援助、免費培訓、電商創業、技校培養多途徑推動就業,積極為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願的低收入農戶勞動力100%提供個性化就業援助。黃龍縣人社局副局長張耀龍告訴記者,“今年黃龍縣出臺各項惠民政策後,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就業。累計發佈適合貧困勞動力用工信息50多條,提供崗位550多個,實現復工復產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22人,開發各類公益性崗位269個,續簽、新納就近就地就業貧困勞動力208人”。

同時,黃龍縣出臺了《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十條措施》和《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優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的指導意見》等措施,有效緩解貧困群眾產業發展資金問題,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

“從促進貧困人口務工就業,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加快扶貧項目落地開工等十個方面應對,從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矮化蘋果等11個方面給了獎補政策,可以說確保了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不誤,截止目前,我們已經下達了第一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1996萬,撥付298萬的產業直補到戶項目資金。”黃龍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高玉軍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