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外社工”抗疫記:他就是瀋河區優秀志願者孟祥義

“編外社工”抗疫記:他就是瀋河區優秀志願者孟祥義

孟祥義(右)在工作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社區工作者不畏危險,逆行而上,衝鋒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書記,我是共產黨員,請求參加社區疫情防控,要和你們一樣衝鋒在前。請黨委批准。”說這話的是瀋河區南塔街道薈萃社區的孟祥義。今年35歲的孟祥義是非公企業瀋陽唐竹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2017年被評為瀋河區優秀青年志願者,2019年又被推選為區優秀正風肅紀監督員,街道和社區熟悉他的人都親切地叫他“小孟”。

正月初五,本來在家休息的小孟得知社區疫情防控需要大量人手,便放棄在家陪伴懷孕6個月的妻子,來到社區主動向黨委遞交了《請戰書》。為了提升社區疫情排查防控工作效率,他將自己心愛的吉普車作為疫情宣傳排查防控應急車,無償提供給社區使用。防疫期間,他持續30余天,堅持值守到深夜,有時一直忙到凌晨兩三點鐘。渴了,喝口冰涼的礦泉水;餓了,衝包方便麵就榨菜。每天夜晚,他頂著寒風,和社區工作人員及志願者們一起值守在南塔東街路口,仔細排查外來人員和車輛,為出入小區的人員檢測體溫,生怕漏查一個。

見社區工作人員忙得很辛苦,2月3日下午,他特意驅車跑了50多公里路,到農村為社區工作者買了150斤雞蛋、30包掛麵、15條毛巾、15塊洗衣皂。還連續幾個晚間,為在寒風中堵卡值守小區的志願者送去香腸、熱豆漿,為大家暖心暖情鼓幹勁。

疫情期間,小區封閉管控,外賣、快遞一律禁止入內。面對幾十斤重的桶裝水,50斤重的大米,小區內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常常望“物”興嘆。小孟見了,就幫忙從小區門口一直給扛上樓。老人們看著心疼,對他表示感謝,可他總是笑呵呵地說:“難得的鍛鍊機會。不客氣!”

如今,沈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小孟白天忙著公司的復工復產,晚上一有空,就到社區各值守崗點轉一轉,看看還需要他幫著做點啥。社區黨委書記伊英麗告訴記者,一場疫情,讓周圍的人更加認識了小孟。社區裡的黨員群眾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社區工作人員熱情地稱他為“編外社工”。


帥正新聞、沈報全媒體記者 呂良德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