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去我家住!”让无家可归的外乡人落泪——井琼

一句“去我家住!”让无家可归的外乡人落泪——井琼

两个月来,病魔肆虐,疫情汹涌。

新冠肺炎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开来……

有人偷摸外逃,有人请战出征

有人蒙混过关,有人坚定“逆行”

有人不幸离世,有人治愈出院

有人道德绑架,有人解囊相助

……

疫情或多或少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正是在这段特殊的时期,让我们收获无数感动!


抗“疫”虽难,但——人心很暖!

在松阳县工业园区工作的福建人曾广春从没想过他自己有一天会“流落街头”……

曾师傅在松阳的一家企业上班,1月23日他因工作需要返回了松阳。不久,他租住的房子到期了。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疫情突然暴发,房子找不到,上班上不了,酒店不能住,客车停运,滴滴停开……各种状况瞬间令他陷入了绝境!

万不得已之下,他决定开启“囧途”:徒步走到丽水,然后坐高铁回福建。2月2日一大早,自认为准备充足的曾师傅,一路往丽水方向走。到晚上6时,他走到了裕溪乡卡口,被执勤工作人员拦截询问情况。按照规定,他被送至松阳县城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进行隔离观察。

2月6日,解除隔离的曾广春依旧愁闷,因为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去哪儿,怎么去?

正当他无计可施之时,他所在的集中医学观察点副组长、丽水市青联委员井琼知道了他的情况,不假思索地说:“去我家住,我家里有房空着。”

一句“去我家住!”让无家可归的外乡人落泪——井琼

井琼是松阳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在县城太平坊有幢房子。房子的4楼之前亲戚住着。年前亲戚搬走后,房子暂时空着。

随即,井琼就打电话给老公徐超平嘱咐好,把曾广春送到家里安置,还准备了床铺、电热毯以及牛奶、方便面等食物。

2月7日上午10时许,曾师傅坐在简单却温暖的房间里,心情激动地打电话给远在福建的家人:“我有落脚地了,井琼医生让我住她家,你们不用挂念。我遇到好心人了……”

工作稍有空闲,井琼就给曾广春发微信:“曾大哥,有什么需要跟我说,我让老公给你送去。安心在这住着,不用客气。”“最近身体怎么样?体温都正常吗?出门记得带口罩!”“最近天气冷了,注意保暖,别感冒了!”……

一句“去我家住!”让无家可归的外乡人落泪——井琼

2月8日元宵节,徐超平还特意给曾大哥准备了汤圆、香肠、酱牛肉、麦豆饭等。“刚好碰上元宵节,人总是会想家的,我们给他煮点汤圆,送点点心。”

45岁的曾广春攥着那碗热乎乎的汤圆,止不住热泪盈眶,他哽咽道:“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我嘴笨!这样的恩情我会记一辈子!如果不是井医生一家人,我现在的不知道在哪儿……谢谢!谢谢!今后,遇上别人需要帮助,我肯定也会伸手……”


一间小屋,收容了一个无处可去的外乡人

一碗汤圆,包含了一份视同家人的关怀

一句“去我家住”,道出了齐心抗疫的最深蕴意


面对曾师傅的感激和知情者的赞扬,井琼一家人觉得这是件小事,“微不足道”“举手之劳的事”“党员该做的”“能帮助到别人我们也很开心”……

在这次疫情中,井琼和徐超平夫妇都主动请战,要求到抗“疫”工作第一线。

2月2日,井琼接到抗“疫”任务,就义无反顾地一直坚守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负责隔离点100多名隔离人员的饮食、身体和心理状况,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连续18天不能回家。

她的丈夫是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生,除了需要在医院临床一线工作外,还经常参加医院抗“疫”志愿服务以及党员社区执勤工作。

家里最让她担心的是她两个年幼的女儿还有年老多病的父亲,5岁的女儿哭闹着让爸爸把妈妈接回家,这让井琼很是心疼。但她觉得能在抗“疫”一线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自己很自豪很骄傲。“我们是党员,这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不管任何情况,都要冲上去,既是为了大家,也是为了守护我们每个人的小家。”

一句“去我家住!”让无家可归的外乡人落泪——井琼

在井医生一家人身上,我们看到平凡人的善良在闪闪发光。她们放弃与亲人团聚的假期,全身心投入到抗“疫”战线,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带头冲锋在前,守护人民安康;她们毫不吝惜给予陌生人帮助,帮他人渡过难关,让外乡人感受到身在异乡的安心和温暖。

这场战役,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每个人都面对抉择。


是舍一己安危,还是守自身平安

是冲锋陷阵,还是畏惧退缩

是助力配合,还是袖手旁观

是义不容辞,还是视若不见

……

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惊喜地发现:

“勿以善小而不为”或许我们每个人能做的都不多,但我们每个人做的点点滴滴都有意义!在我们身边,总有人始终像太阳一样温暖,像星星一样明亮,用他们的点点光热,为我们驱散阴霾,给我们希望力量!


感谢每一个“逆行”的你

感谢每一个无私的你

感谢每一个善良的你

感谢每一个勇敢的你

让我们共同迎接战“疫”的胜利,

携手期待春暖花开!


作者:孙丽雅,丽水市松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供稿:团丽水市松阳县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