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順豐挺進“無人區”

千億順豐挺進“無人區”

2020年3月23日,快遞“一哥”順豐控股(002352.SZ)交卷——2019年營收突破千億,淨利潤57.9億元,兩項數據同創歷史新高。

在這份年報中,順豐2019年業務量48.3億票,同比增長28.5%,增速略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快遞行業市場份額佔比7.6%。

市場份額之所以沒有持續下滑,是因為一向“高冷”的順豐已經進入下沉市場。

2019年5月,順豐推出針對電商行業的特惠倉配產品,又在11月份接手唯品會旗下的品駿快遞,下沉效果立竿見影。2019年第四季度,順豐業務量同比增長超過50%,增速相比“通達系”一騎絕塵。

即便如此,順豐想從“通達系”地盤中虎口奪食並不容易。

若將快遞市場比喻成一個蛋糕,直營制的順豐一直獨享最上層的奶油。在利潤最豐厚的“時效件”市場中,順豐佔據絕對主導地位,而體量更大、利潤微薄的電商件市場則留給加盟制的通達系公司瓜分。

在快遞戰場穩住陣腳,順豐繼續野望。它正用快遞化的模式進軍全流程供應鏈市場,覬覦著採購、生產、流通、零售、售後等每個環節的利潤。

千億之後,順豐繼續挺進 “無人區”。

快遞戰場止跌

在傳統快遞戰場,順豐已經止跌。

2019年,順豐營收達到1121.9億元,同比增長22.37%。按照業務結構劃分,收入佔比前三的業務分別是時效快遞、經濟快遞和快運。

時效快遞包括順豐即日、順豐次晨和順丰標快三個產品,主要依靠航空、高鐵運力,是公司利潤奶牛;經濟快遞主要指順豐特惠,主要依靠公路運輸;快運是指20KG以上的包裹業務。

過去兩三年,由於宏觀環境變化和電子文件滲透率提高等原因,順豐倚重的時效件業務增速撞上天花板。

2019年,時效快遞業務收入565.21億元,同比增長5.9%,系過去5年以來的增速最低,低於當年中國GDP的增速(6.1%)。2017和2018年,該板塊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別是17.6%和14.3%,相當於時年GDP增速的2.5倍左右。

經濟快遞取代時效快遞,成為順豐最大的業務量增長點。年報顯示,順豐2019年經濟板塊收入269億元,同比增長32%,收入規模相當於2016年的2.23倍。

該板塊的增長主要源於電商下沉市場。

2019年5月,順豐推出電商特惠產品,憑藉性價比與通達係爭奪市場份額,當年11月份又接手唯品會旗下的品駿快遞。第四季度,該公司業務量達到15.9億件,同比增長51.5%,增速超過通達系。

快遞行業“量”和“價”難以兩全,業務量暴漲沒能為順豐帶來同比例的利潤增速。

2019年四季度,順豐收入334.23億元,同比增長31%,是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一個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6.96億元,是當年貢獻最少的一個季度,僅比2018年同期增加3397萬元。

從2015年到2019年6月,順豐的市場佔有率從9.48%一路下滑到7.26%。

作為一家直營制公司,順豐需要在人員、車輛、場地、飛機、IT等各方面投資巨大。一旦市場份額下滑,快遞件量不達預期,就意味著運力過剩,裝載率下降,對應的是成本持續上升。

“成本居高不下,公司必然會走下坡路,進軍電商市場可以攤薄成本,引導網絡擴張,這對順豐來說是一次戰略性的轉折。”快遞行業資深人士、雙壹諮詢創始人龔福照告訴《稜鏡》。

開啟園區資本化

2019年,順豐淨利潤57.9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後的淨利潤42.07億元。兩者之間的差額除5.45億元的政府補助,還包括一筆6.14億元的“投資收益”。

這筆“投資收益”系順豐轉讓旗下產業園所得。

2018年8月,順豐公告稱,旗下深圳市豐泰電商產業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順豐豐泰”)將以持有的物流產業園為資產標的,設立資產支持專項計劃,通過發行ABS(資產支持證券)募集資金,儲架規模50億元,有效期兩年。

順豐當年發行第一期ABS,募集資金18.46億元,同時實現資產增值投資收益8.08億元。2019年,順豐在儲架額度內發行第二期ABS,募集資金13.6億元,實現投資收益6.14億元。

通過這兩筆交易,順豐將旗下5個產業園易手,但作為物業經營方負責日常管理,對應總投資收益共計14.22億元的淨利潤。

順豐稱發行ABS是為“盤活公司存量資產,拓寬融資渠道,增加運營資金,滿足項目滾動開發需求,加速產業園戰略佈局”。

“ABS發行的關鍵在於項目能產生穩定現金流,通過存量資產融資不僅可以節約成本,還可以緩解資金壓力,實現輕資產運作。”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稜鏡》。

土地是稀缺資源。

截至到2019年年底,順豐豐泰在全國擁有和管理的產業園還有45個,持有物流場地土地面積約7098畝,公司總資產56.7億元,淨資產56.48億元,營收644.34萬元。

這意味著,順豐的產業園資產證券化空間比較充裕。

年報顯示,2019年順豐短期借款明顯減少,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的總額顯著增加,共計約192億元,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率從2018年的48.35%升至54.08%。

順豐管理層對此解釋:“負債總額是因併購DHL供應鏈大中華區業務的融資以及發行可轉債而增長較多,未來伴隨可轉債的陸續轉股,資產負債率會有所回調。”

2018年10月,順豐宣佈以55億元的價格收購DHL在華供應鏈業務。

2019年11月,順豐發行一筆58億元的可轉債,期限6年。

新業務獨立融資

除電商特惠產品,新業務正在提振順豐整體營收。

年報顯示,2019年順豐新業務板塊收入合計286億元,佔整體營收的比例從2018年的18.9%升至25.6%。

其中,快運業務營收126.6億元,規模最大;冷運和醫藥行業收入50.9億元,是2016年的3.5倍;同城業務營收19.5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最快。

這些新業務處於投入階段,暫不能為順豐創造利潤。

“經濟件、快運、同城等業務伴隨市場擴張,在進一步擴大網絡覆蓋,規模效益將進入新一輪爬坡期,影響公司2019年整體毛利率較上年度下降0.5個百分點。”順豐年報寫道。

以快運為例,2019年7月,“順豐快運”品牌出爐,與2018年成立的“順心捷達”形成雙品牌運營,前者定位高端市場,後者採用加盟制,專注中端市場。

公告顯示,順豐快運(包括順心捷達母公司)2019年度營業收入125.14億元,虧損3.79億元;2020年1月,順豐快運營收13.29億元,虧損203.79萬元。

快運業務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但依舊虧損。順豐選擇引入外部合作伙伴,減少自身投資,分散經營風險。

2020年2月,順豐宣佈旗下順豐快運業務融資3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北京信潤恆、CCP、鼎暉新嘉等。

快運業務之外,運作三年有餘的 “順豐同城”已於2019年實現獨立公司化運作,並於當年10月對外推出“同城急送”品牌。

“即時物流作為新零售的基礎設施,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發展至千億級規模,成為行業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預計未來五年,即時物流行業仍會保持30%以上的增速,市場空間巨大。”順豐年報中寫道。

進軍全流程供應鏈

在消費互聯網時代,順豐曾多次嘗試電商,比如“嘿客”、”順豐優選”和“豐趣海淘”,都乏善可陳。但它希望抓住產業互聯網浪潮,其第一個切入點是工業級物流。

“2003年,淘寶的出現意味著消費互聯網興起,企業關心的是能不能通過平臺把東西賣出去,形成交易閉環。隨著5G等新技術出現,產業互聯網時代到來,企業更強調的是交付閉環,物流因此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上海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儲雪儉對《稜鏡》表示。

目前工業級物流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市場,眾多企業都在提供各式各樣供應鏈環節服務,還沒有出現明顯整合。

“順豐供應鏈能為客戶提供貫穿採購、生產、流通、零售、售後維修的全流程供應鏈服務。”3月24日,在一次投資者關係交流活動中,以順豐董事兼財務負責人伍瑋婷為首的管理層表示,在併購完成DHL在華供應鏈業務之後,順豐最大轉型在於通過科技把傳統供應鏈服務實現規模化、複製化。

這是一次從2C到2B的轉型,從價值鏈下游的配送環節延伸至整個供應鏈,這對順豐而言註定是堂艱難的必修課。

供應鏈並沒有一個官方定義,通常是指從客戶的客戶,到供應商的供應商,對貫穿其中的產品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集成式管理。這意味著,順豐希望從物流環節,滲透至上游的生產、供應、銷售等諸多環節。

根據中國聯合與採購聯合會公佈的數據,2019年1-11月,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2.8萬億元,由運輸、倉儲和管理三大板塊構成。順豐所屬的快遞業只有6000多億元的市場規模,在社會物流中算是細小分支,在供應鏈市場更是微不足道。

“2B不是單純意味著運輸,而是包括需求預測、倉儲管理以及供應鏈金融等一攬子服務,最終要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儲雪儉表示。

2014年左右開始,順豐圍繞快遞業務,陸續佈局冷運、重貨快運、同城、倉儲以及金融等新業務,還在過去兩年收購美國冷鏈企業夏暉和DHL在華供應鏈業務,進軍2B市場。

“對於順豐這種體量的公司,保證業務增長必然要拓展業務邊界,即使試錯,也必須拿出一定資金,否則可能會錯過一些重大的機會。”龔福照認為。

順豐管理層坦承,目前公司用快遞化模式推進供應鏈的方法是全球唯一的,沒有對標的企業。換句話說,它在這個戰場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