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2+2+1”模式奏響春耕“交響樂”

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民網長沙3月27日電 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進入3月,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滔溪鎮春耕復產正如火如荼進行著,放眼望去滿眼鵝黃新綠。“今年我又增加了100餘畝的早稻種植面積,現在種田政策好,而且機械化耕種即便捷又省力,收入可觀呢!”南山村種糧大戶李神降一邊說著一邊操作耕田機對稻田進行復墾。

滔溪鎮是典型的生態農業型鄉鎮,農作物生產是該鎮主要的經濟來源,為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確保百姓“菜籃子”“米袋子”常滿長穩。滔溪鎮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採用“2+2+1”模式——大戶抱團、 農企互助+農機助力、科技服務+資源要素向大戶傾斜,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搶抓春耕生產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投入到春耕生產工作中,紮實抓好春耕復產工作。

大戶抱團“迎”春耕。“李老闆,我家那插秧機壞了,明天可以借你的用一用嗎?”“老劉,你家的氮肥有空閒的不,我買的氮肥還在路上,有的話先勻我一包先用著。”這幾天,滔溪鎮“種糧大戶聯盟群”熱鬧非凡,各合作社春耕生產交流信息不曾間斷。滔溪鎮共有耕地面積9266畝,培育農業合作社23家,規模經營總面積達5160畝。該鎮因勢利導,鼓勵種糧大戶抱團聯盟,為農資購銷、農機調配、技術服務等提供便利。截至目前,抱團種糧大戶已有17家,耕地面積約4000餘畝。

農企互助“促”春耕。在滔溪鎮南山村安化縣神降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水稻育苗基地裡,綠色盎然,附近村民聞訊趕來,一睹免費早稻秧苗長勢情況。“這秧苗長得真壯實,神降給我留兩畝的秧苗呀!”村民李伯高興地說。為調動農戶春耕生產的積極性,滔溪鎮投入近10萬元,鼓勵種糧大戶利用規模優勢集中育苗,並由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提供技術支撐,成苗後免費發放給農戶栽種。目前,滔溪鎮早稻已集中育苗500餘畝,可滿足3500餘畝早稻移栽需求。

農機助力“護”春耕。滔溪鎮長樂社區稻田裡一臺臺現代農業機械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作業,成了春耕生產的“主力軍”,三畝多的田不出三十分鐘,就完成了翻耕工作,為春耕生產進度提供了有力保障。“一直以來農業生產最困難的就是用工問題,機械化種植既省人工、省時間,又符合當前疫情防控的要求。”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得益於農機設備的助力,滔溪鎮種植大戶春耕復產達到了98%,早稻種植面積達3500餘畝,200餘臺現代農機設備正活躍在田間地頭。

科技服務“助”春耕。“疫情當前,你們要做好個人防護。最近氣溫波動較大,要注意秧苗的管培,這是水稻生產的關鍵……”在滔溪鎮南山村,種植大戶李輝的秧苗已陸續播種到位。綠色的秧苗培育基地裡,滔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指導李輝早稻秧苗培育技術要點。這也是春耕復產農業技術小分隊助力春耕復產工作的一個縮影。

連日來,滔溪鎮抽選業務骨幹、農技專家、年輕幹部等80餘人組成13支春耕復產農業技術小分隊下沉至各村(社區),精準分類、集中力量,開展為期1個月的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把農技課堂搬進田間地頭。與此同時,為全鎮69戶種糧大戶分別安排一名年輕幹部作為聯絡員,指導種糧大戶有序開展春耕復產和疫情防控,幫助協調解決農資、農技、防疫物資等方面的困難。“農技專業人員送‘技’上門,根據各村(社區)自然條件、勞動力及產業基礎進行‘量體裁衣’,‘一對一’幫扶指導,有針對性地對有機水稻種植技術進行現場教學培訓。既避免了集中培訓帶來的人員聚集風險,又實現了科技服務與群眾需求的有效對接。”滔溪鎮主要負責人文燕青說。

資源要素“保”春耕。為了支持今年春耕生產,滔溪鎮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按照農戶種糧面積實行差異化補助,資金、技術、政策、項目等重點向種糧大戶傾斜。一方面堅決落實上級政策,按照每畝200元的標準獎補給實施早稻生產的種糧大戶。另一方面積極為種糧大戶提供高標準農田,幫助種糧大戶增產又增收。(封志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