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為何劉邦卻可以?別不信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為何劉邦卻可以?別不信

沐猴而冠帶來的誤解,項羽是個明白人

第一次見到“沐猴而冠”這個成語,是在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註釋中,當時在讀到這段時,第一感覺便是為項羽沒有聽從留在關中稱王的建議而感到惋惜,緊接著便對項羽處死提出建議的人感到不可理喻,縱使對自己有冒犯,但這樣的謀士留著用不可以麼?還是劉備禮賢下士的作風給人感覺更好些。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為何劉邦卻可以?別不信

不過隨著自己長大和閱歷的增加,回過頭再來看這段故事,才發現當初的自己是多麼的幼稚。

成語“沐猴而冠”,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大意是說在項羽滅掉秦國進入咸陽後,有書生向他建議應該在關中稱王,將這裡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但項羽卻藉口自己思鄉情切一口拒絕了,於是書生便諷刺項羽是一隻穿衣戴帽的猴子,虛有其表,且不是真人,我們一起來看司馬遷描述這段故事的原文:

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給項羽提出建議的人指出了關中的地利優勢,但卻忽略了最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天時”和“人和”,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為何劉邦卻可以?別不信

項羽推翻秦國後,其餘幾國的義軍勢力尚在,甚至遠高於項羽自身的勢力,這明顯就不是關中稱王的好時機,所以天時不在項羽這邊。又因為項羽坑殺了20萬秦軍,關中百姓幾乎家家縞素,表面上雖然礙於項羽的淫威,但心理無疑是恨死了這位“屠夫”,所以人和也不在項羽這邊。

“天時”和“人和”都不在項羽這邊,僅僅擁有了地利又有什麼用呢?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為何劉邦卻可以?別不信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

每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都會在建立初期發生大大小小的叛亂,這幾乎成了慣例,但這些起義叛亂往往都是一群烏合之眾,或是衝動的蠻打蠻幹,或是絲毫不講究謀略。這些人往往對老百姓兇的一逼,見到官軍一來就散掉大半了。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為何劉邦卻可以?別不信

陳勝吳廣起義發動的農民軍是如此,後來項梁組織的楚國義軍也是如此,雖然後者軍紀好些,但卻好的有限,畢竟都是沒有經過正規訓練,臨時招募的士兵。而秦朝之所以沒能夠挺過來,主要原因在於秦始皇的突然駕崩,沒有處理好權力交接問題,導致趙高和李斯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秦二世,秦朝高層產生了激烈的內鬥。

而即使是這樣,章邯率領的刑徒兵依舊把六國義軍打的落荒而逃,項羽的叔父項梁便是死於這個時候。但此時恰好趕上了趙高與秦二世權力鬥爭的關鍵時刻,章邯與皇帝失去了直接聯繫,加上秦二世最終落敗身死,讓章邯一下子慌了,因為部隊失去了根據地的支持和補給。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為何劉邦卻可以?別不信

其實如果章邯再堅持一兩個月,新繼位的子嬰就把趙高解決掉了,章邯也就重新與中央建立的聯繫,再與趕來的秦軍主力匯合,平定內亂就只是時間問題。但這一切都被項羽破釜沉舟打亂了節奏,尤其趙國別將司馬卬(後因戰功被項羽封為十八路諸侯之一的殷王)攻佔河內,切斷了章邯的後路,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章邯投降項羽。

這場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戰爭,弱勢一方的的項羽獲勝來的極為巧合,其中秦朝內部的權力鬥爭,以及項羽的破釜沉舟,都是十分關鍵的因素,但只有雙方的時間差錯開一丟丟,結果或許就會大不一樣,對於這點章邯心知肚明,卻又很無奈,項羽同樣很明白,勝利來的既有些僥倖,又有些突然。

就好像買彩票突然中了個大獎800萬,興奮的狀態降低的客觀判斷利弊的能力,之前破釜沉舟的勇氣與理性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收穫龐大秦軍俘虜的惶惶不安,所以項羽才會在秦軍投降以後,做出坑殺十幾萬秦軍的衝動行為,也正是這一行為,絕了項羽稱王關中的可能性。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為何劉邦卻可以?別不信

畢竟幾十萬家庭,家家縞素,幾乎每一戶百姓都跟項羽結下了死仇,“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老秦人可是有仇必報的。這一點項羽後來也意識到了,所以才會燒了宮殿,著急回老家,一方面是擔心陷入關中百姓人民戰爭的汪洋中,另一方面自己率領的楚國義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搶的盆滿缽滿的楚國士兵,此時第一個念頭不再是打仗,而是趕緊回家。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為何劉邦卻可以?別不信

那麼為何劉邦就可以在關中稱王呢?

在鴻門宴之前,其實即使是劉邦也是很難在關中紮下根的,因為此時在老秦人眼中,劉邦和項羽都是一路的。直到劉邦再次起兵暗度陳倉,與項羽開始爭奪天下時,才具備了在關中稱王的條件。在老秦人眼裡,此時的劉邦不再是項羽一系的人,而是與項羽對抗的“英雄”。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為何劉邦卻可以?別不信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為了給之前被項羽坑殺的親人報仇,老秦人才開始死心塌地的支持劉邦。這也是為何之前戰無不勝的章邯,會在關中敗給劉邦的重要原因,當地百姓的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投降項羽的章邯無疑成了叛徒漢奸一樣的人人唾棄的角色,而反抗項羽的劉邦成了英雄,戰爭結果自然一邊倒了。

秦朝得以一統六國,一切與其絕佳的地理環境有關係,函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讓六國聯軍束手無策。但這一切的基礎,都建立在關中平原是秦朝百姓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這一前提條件的,從百姓到士兵,都將這片土地當做了自己的家園,保家衛國自然英勇無畏。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為何劉邦卻可以?別不信

那位建議項羽在關中稱王的人,既沒有看到天時的因素,更忽略了人和的重要影響,紙上談兵般的給出自己所謂的意見,目光何其短淺!在不被採納後,又侮辱已經是萬人之上的項羽,真可以說是膚淺和無知了。

沐猴而冠,可笑的是說這句話的書生……

項羽的這一行為註定了他無法在關中稱王,為何劉邦卻可以?別不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