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G20首腦的抗疫公開信

致G20首腦的抗疫公開信

FFR寫在前面: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於3月26日在北京舉行。當日峰會召開之前,包括魏尚進、林毅夫與曹文凱在內的華裔經濟學家與藥學公共衛生學家、4位諾貝爾經濟學家獎得主、諸位國際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等20人,向G20 首腦發出一封聯名公開信,倡議聯合抗疫並動用更多資源幫助貧困脆弱的國家。


致G20首腦的抗疫公開信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

發達國家現已開始看到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響,而大多數國家的情況將會進一步惡化。但是,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延遲採取緊急措施將導致難以想象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影響。這些影響將在未來幾十年困擾我們。G20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致G20首腦的抗疫公開信

在發達經濟體艱難應對COVID-19疫情傳播的同時,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正面臨著對人類生命、社會凝聚力和經濟破壞的前所未有的集體威脅。新冠病毒目前正逼近衛生系統脆弱和機構薄弱的國家,有可能造成大量死亡。全球7000萬流離失所者的情況更是如此。全球各國竭力抗疫,巨大的經濟損失將不可避免。隨著疫情蔓延,人們將出於恐懼而遷移,因而導致社會動盪、暴力和安全問題。此外,如果一些國家抗疫失敗,新冠病毒可能成為地方性流行病,在地區和全球各地產生一波又一波新的破壞性疫情。

在一個正快速關閉的窗口期內,我們要確保至少給這些國家一個管理危機的戰鬥機會,並在這條可能很長的隧道盡頭提供一些通向光明的指引。非洲、南亞和中南美洲仍處於一個可能漫長的流行病週期的開端。截至撰寫本文時,非洲54個國家中已有43個出現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記錄。在過去8天中,確診病例數增加了六倍。也門和敘利亞也剛剛加入名單。

致G20首腦的抗疫公開信

正如富裕國家的政府正努力保護其最弱勢的公民一樣,它們既有義務也有切身利益保護弱勢國家。全球性的抗疫必須在公共衛生和經濟政策兩條戰線上展開。在公共衛生方面,我們必須立即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HO),並支持醫療響應管理的國內機構,保障衛生和其他基本物質的物流和供應鏈。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立即加快全球發現疫苗和治療方法的努力,並將他們在全世界公平地生產和分配。

我們還必須向面臨毀滅性財政支出和大規模資本外流的國家提供緊急資源。這些國家遭受的經濟影響將遠遠大於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任何情況。由於財政空間有限、債務水平高企和外部資本所剩無幾,它們保護本國人口的能力非常有限。

當務之急,我們應確保世衛組織有足夠的資源繼續領導全球響應。整個聯合國系統以及相關的國際金融機構——在兩次人為災難和大蕭條之後建立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

致G20首腦的抗疫公開信

抗擊疫情的資金缺口亟待填補。全球備災監測委員會已提出至少80億美元的緊急資金要求。其中 20億美元用於加強世衛組織的應急和備災響應,7.5億美元用於診斷,3 0億美元用於研發、分佈式製造和交付疫苗,還有22.5億美元用於預防和治療COVID-19的藥物。

當然,應對經濟影響所需要的努力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量級。到目前為止,恢復美國經濟已花費了2萬億美元——我們只能想象讓那些因大宗商品價格、旅遊業收入和匯款量崩潰而正在分崩離析的國家恢復元氣,以及保護那些最脆弱的國家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做出了令人歡迎的快速反應,但所需要的資源量級巨大。我們需要找到全新的、創造性的方式,利用全球金融力量來支持這些機構和受影響的國家。

作為代表我們專業領域的20名醫療專家和經濟學家,我們在此敦促G20首腦,緊急提供必要的資源,以減少人類生命的損失,併為最脆弱的人們提供支持。與無所作為將造成的社會和經濟成本相比,所需的投入微不足道。如果我們不能力挽狂瀾,將會受到歷史的嚴厲審判。

致G20首腦的抗疫公開信

簽署人:

考希克·巴蘇(Kaushik Basu),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國際經濟協會主席;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

埃裡克·伯格洛夫(Eric Berglöf),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

蒂姆· 貝斯利(Tim Besley),國際經濟協會前主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

曹文凱(Victor Dzau),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長

傑里米·法拉(Jeremy Farrar),英國惠康基金會負責人

艾哈邁德·賈拉爾(Ahmed Galal),埃及前財政部長

謝爾蓋·古裡耶夫(Sergei Guriev),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巴黎政治大學教授

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安妮·克魯格(Anne Krueger),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林毅夫,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北京大學教授

諾拉·拉斯蒂格(Nora Lustig),拉丁美洲和中美洲經濟協會的創始人;杜蘭大學教授

恩戈齊·奧孔約·伊維拉(Ngozi Okonjo-Iweala),世界銀行前董事總經理;尼日利亞前財政部長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

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國際經濟協會新任主席,哈佛大學教授

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紐約大學教授

尼克·斯特恩(Nick Stern),世界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安德烈斯·貝拉斯科(Andrés Velasco),智利前財政部長;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公共政策學院院長

倫納德·萬切肯(Leonard Wantchekon),非洲經濟學院創始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魏尚進,亞洲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 本文經原作者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翻譯:吳畏,編審:潘琦。

* 本倡議參與者魏尚進教授現任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學術訪問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同時擔任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中國經濟研究組創始主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曾任亞洲開發銀行(ADB)首位華人首席經濟學家、經濟研究與區域合作局局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貿易與投資處處長,世界銀行(WB)顧問等職務。

* 2019年12月,北京當代經濟學基金會當代經濟學獎評獎委員會決定,將2019年當代經濟學獎授予魏尚進教授,以獎勵其在競爭性儲蓄以及經濟全球化下國際貿易統一計算框架兩個領域對發展經濟學做出的傑出貢獻。2015年6月,魏尚進、張曉波合著的《競爭性儲蓄動機:中國持續增長的性別比例與儲蓄率》(The Competitive Saving Motive: Evidence from Rising Sex Rations andSavings Rates in China)曾獲得第十六屆(2014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 原文鏈接:https://voxeu.org/article/covid-19-pandemic-letter-g20-leader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