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的起源——白天鵝的傳說


哈薩克族的起源——白天鵝的傳說

閱讀一篇好的文章如同遨遊仙界,記得關注薩姆魯克,帶你鳥瞰世間

哈薩克族的起源——白天鵝的傳說

哈薩克族的起源——白天鵝的傳說

中國網 時間2009.05.052019-05-24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卡勒恰哈德爾的首領,深受人們的擁護和愛戴。後來,因戰爭失利,部眾四散,他身負重傷,單獨一人在荒無人煙的戈壁上行走。當時正是炎熱的夏季,戈壁灘上猶如火爐一般。重傷和飢渴,使他生命垂危倒在戈壁灘上。突然,天上飛來一隻白色雌天鵝。

它給卡勒恰哈德爾幾滴口涎,然後把他帶到湖邊。卡勒恰哈德爾喝了水,傷病好像完全消失。頃刻間,這隻白色雌天鵝突然變成一位美麗的少女,於是兩人結為夫婦。婚後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哈薩克,意即“白天鵝”。

後來,哈薩克生下三個兒子,長子名別克阿爾斯,次子名阿克阿爾斯,三子名江阿爾斯。他們的後裔分別為哈薩克族的大、中、小玉茲(玉茲,當於地域性的部落聯盟);由於三個玉茲都是“哈薩克”的後裔,所以大、中、小玉茲的人們便以“哈薩克”為自己的民族名稱。

哈薩克族的起源——白天鵝的傳說

哈薩克族的起源——白天鵝的傳說

小編的故事,甚至在早些時候,人們是禁止狩獵天鵝當食物,哈薩克先祖們就有告誡後人說“終止白天鵝生命的人終將不得好報”也對保護這一物種起到了很好的訓誡,更是會把愛情比作白天鵝一樣神聖,因為白天鵝和狼一樣一生只會有一個伴侶,情聖穆哈哈里就有針對白天鵝寫過詩叫<>

擴展資料

哈薩克族的飲食與遊牧生活有密切聯繫,主要有茶、肉、奶和麵食。在哈薩克人的日常飲食裡,可以一日無菜,但決不能一日無茶。

一日三餐,白天的兩餐,主要是飲用磚茶和茯茶煮出來的清茶或奶茶,奶茶的做法是在煎好的濃茶里加點鹽,兌點奶和奶皮、酥油,伴之以饢或炒麵、炒小麥,這是早餐和午餐。晚上吃一頓帶有肉、面的主食,大量飲茶,冬可驅寒,夏可解暑。因為食肉多,喝茶可幫助消化和增加營養。

在冬季來臨,大雪即將封山的時候,哈薩克人要宰殺一些馬、牛、羊,再把部分肉加工成馬腸子、牛肉灌腸和燻肉、炒肉片等作為冬儲肉,這樣加工出來的肉可以吃到來年的春天。

哈薩克族的奶製品主要用羊奶、牛奶、馬奶、駱駝奶製成。有諺語說:“奶是哈薩克的糧食”。可見奶製品在哈薩克族食品中的分量。奶製品的種類主要有鮮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奶糕、馬奶酒等等。

因遊牧生活需不斷搬遷,哈薩克族麵食的製作方法也簡單、方便,不受條件限制,傳統麵食主要有烤餅,油餅、炒小麥、“那仁”(把煮熟的羊肉切成小塊覆蓋在麵條上的一種手抓飲食)、“包爾沙克”(羊油炸麵糰)等。

生活在城市裡的哈薩克族除了上述的部分飲食外,還跟周圍的兄弟民族學會了做各種風味的飯菜,飲食結構趨於多元。同時,反過來又影響了農牧區的哈薩克人,豐富了他們的餐桌。維吾爾族的米腸、面肺子,回族的粉湯等都成為哈薩克人的家常便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