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有擔當!增城“逆行者”親述平凡的故事,帶來“不平凡”的感動!

戰“疫”有擔當!增城“逆行者”親述平凡的故事,帶來“不平凡”的感動!

2020年新春

一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悄然打響

在疫情面前

我區湧現出了一大批有責任和擔當的“逆行者”

他們用信念和行動支撐著這座城市的防疫戰


  3月19日晚,由中共廣州市增城區委宣傳部、增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的增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平凡的感動”故事匯直播活動在增城區融媒體中心舉行。

戰“疫”有擔當!增城“逆行者”親述平凡的故事,帶來“不平凡”的感動!

  增城區集中醫療觀察點聯絡人胡黎盛、廣州市冠樺勞保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育龍、三星村黨支部委員鍾偉昌走進直播活動現場,通過自述的方式,分享了抗疫背後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溫情故事。


今天

為致敬在抗疫戰鬥中所有的“逆行者”

直播活動現場

4位增城區朗誦協會會員

聲情並茂地朗誦了一段感人的詩歌

《嚴冬過去是春天》

戰“疫”有擔當!增城“逆行者”親述平凡的故事,帶來“不平凡”的感動!

增城年輕歌手、音樂製作人劉俊宇

戰“疫”有擔當!增城“逆行者”親述平凡的故事,帶來“不平凡”的感動!

用聲音傳遞溫暖和力量

期盼儘快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與抗疫一線的英雄們早日團聚


胡黎盛

事無鉅細擔起集中醫療觀察點的“大管家”

  胡黎盛原本是荔城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外科的一名中醫師,1月26日,他接到上級領導的安排加入到該院組建的醫療保障隊伍,投身於增城區集中醫療觀察點的工作。

  胡黎盛每天都有新的狀況需要處理,從人員的轉運、接收、入住、管理到後勤供給、清潔消毒、垃圾處理、汙水排放,再到防控指引的落實、臺賬的記錄和數據報送等,可謂是十分忙碌而又事無鉅細的“大管家”。

  在這期間,最讓胡黎盛感觸良深的事情,是元宵節他們給兒童患者準備了湯圓和玩具,並得到了兒童與其母親的感謝。

  一開始觀察對象不是特別理解他們的工作,胡黎盛記得有一位聲稱要絕食的觀察對象,當時無論怎麼勸解都不肯吃東西。於是他馬上跟值班民警一起給這位觀察對象做思想工作,鼓勵他要樹立抗擊疫情的信心。經過半個小時的勸說後,這位觀察對象也意識到自己的衝動,後來也一直配合工作人員的管理工作,最後如期解除了觀察。

  胡黎盛之所以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場戰“疫”中,離不開家人們的支持。他70歲的老母親主動在家替胡黎盛照顧孩子,愛人在工作的同時全方位地照料他的飲食起居,而他的妹妹也幫忙安排兒子上網課,家人是他最堅實的後盾,讓他在工作中沒有後顧之憂。

  身為一名醫務人員,看到每天越來越多的觀察對象解除觀察覺得非常開心,接下來也會繼續在平凡的崗位中繼續戰鬥,直到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陳育龍

開足馬力生產口罩解決市場“一罩難求”

  陳育龍是廣州市冠樺勞保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冠樺公司”)總經理,在春節期間得知疫情形勢嚴峻,口罩作為防疫“必需品”,市場上出現“一罩難求”的情況。他認為疫情當前,匹夫有責,必須不講條件馬上恢復生產,努力為全國抗擊疫情盡好企業的一份責任。


  大年初二,陳育龍立即從家鄉驅車400多公里返回增城區新塘鎮,並迅速召集全體員工儘快返崗。“我逐一打電話動員員工積極為抗擊疫情出力,並採取了補貼5倍工資、報銷車費、路費等措施,甚至派專車到重點疫區以外的城市接送購票困難員工返崗,終於在第二天順利生產了。”


  自冠樺公司復工復產以來,陳育龍始終堅持“只能上,不能退”的信念,每天全心全意地撲在生產一線,18小時上崗,24小時在崗,帶領工人們不間斷生產口罩,並解決了重重難關。


  為了進一步提高產能,陳育龍一方面組織公司的技術工,與廣汽集團派來支援的工程設備人員一起,合力改良打造樣板生產線;另一方面,他多方面籌集資金,引進新設備,新開加開生產線。口罩的日產量從最初的5萬個,提升到了現今的180萬個。


2月20日,陳育龍向黨組織鄭重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希望在抗疫一線加入中國共產黨。經過上級黨委考察、審議後,3月10日,陳育龍正式成為中共預備黨員,並編入冠樺公司黨支部。


鍾偉昌

防控生產兩不誤指導農戶播下希望的種子

  鍾偉昌是中新鎮三星村黨支部的委員、村委會副主任。1月24日,他接到上級部門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後,便於第二天上午返回到崗位上,馬不停蹄地開展村居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動員本村黨員和各合作社社員到村出入口守崗,對出入本村的人員進行詢問檢測;另一方面,他挨家挨戶地派發疫情防控宣傳單張,引導村民高度重視疫情並做好自我防護措施。


  在疫情防控期間,也迎來春耕播種的季節,為了防控生產兩不誤,鍾偉昌動員農戶準備春耕工作。“春耕前,我叫上村民農戶坐在一起協商交流,由於近年天氣比較乾旱,我讓他們提前完成犁地、浸泡谷種、打田等工作。”鍾偉昌說,春耕指導農戶種植的品種主要是增城絲苗米,村民們也叫它“三星谷”,是三星村的品牌產品,成功試種的“增科新選絲苗1號”“象牙”喜獲首屆全國優質稻(秈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金獎。


  “今年我租下了三星村500多畝土地種植絲苗米,目的是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標準化、產業化,致力於打造屬於三星村本土的優質絲苗米產業園,推動我們村向田園綜合體發展,帶動村民共同富裕。”鍾偉昌說,打造田園綜合體是村民增產增收的出路,也是三星村民的夢想。“疫情雖然尚未過去,但是我們已經種下了希望的種子,期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早日勝利,一起迎接豐收的喜悅。”


審核:吳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