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把GMS的軟件轉到HMS?軟件開發者需要付出多大代價?

小一一哥哥


在2020年2月24日晚,華為宣佈開始全力打造HMS生態。此前華為也曾宣佈將每年投入10億美元,來激勵全球開發者投入HMS建設。至於怎麼把GMS的軟件轉到HMS?這是個技術問題,對於開發者來說,並沒有太大的難度【餘承東:從安卓轉移到鴻蒙只要1-2天】。但是,華為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而這才是華為要付出的代價:

(一)國內市場不會起波瀾

對於國內市場,由於早年穀歌的退出,谷歌服務對於國內的存在感基本等於0。國內的局面是各家廠商有各家廠商自己的應用市場,華為打造HMS,對於國內用戶來說,基本上可以用“感知不強”來形容!

至於國內應用的適配問題,早期已經有很多應用適配了方舟編譯器,相信在華為的努力下,國內絕大多數應用都能適配。BAT也不會在這個時候來使袢子,他們的大局觀肯定極高!而對於程序員來說,這更不是太大的難題。

(二)國外市場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市場——死衚衕

對於谷歌系(美國)來說呢?谷歌已經禁止華為Google Play,面對華為又搞出一個對手HMS,他怎麼可能支持?而油管、谷歌地圖、GMILE等應用又怎麼可能去適配HMS!

對於國外用戶來說,用戶能接受的就是安卓的Google Play和iPhone的APP store,為什麼要使用一個素未謀面的AppGallery呢,而且還是一個不能安裝最常用應用的HMS呢?就比如在國內你會去買一個不能用BAT以及字節跳動旗下所有軟件的手機嗎?

面對這樣的局面,有“知乎大佬”給出建議——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華為可以聯合谷歌系應用的競爭對手,相信各個軟件分類的第二名可能很樂意去開闢一個新的市場,但是依舊要面對他本身對於谷歌服務的依賴問題!

總結

萬事開頭難,面對困境,華為要做的不是放棄國外市場,而是迎難而上!谷歌服務,IOS的APP store這些對於用戶來說已經根深蒂固,油管,GMILE等軟件對於國外用戶來說也基本必不可少。華為HMS想要在國外站穩難度難大,但是這難度並不是來自軟件開發者,而是更上層的難題!


極速說天下



據說,去年底華為投入上萬人松山湖會戰,就是為了手把手協調開發者把GMS的主流應用移植到HMS,所以,這個代價絕對不小,尤其是對於依賴谷歌框架服務的應用。

首先解釋一下GMS,GMS的本質不僅僅是軟件,而是一種服務框架。GMS包括有Search、Search by Voice、Gmail、Contact Sync(聯繫人同步)、Calendar Sync(日曆同步)、Talk、Maps、Street View(谷歌街景)、YouTube、Google Play服務。


GMS和國內軟件沒有太大關係,國內的軟件本來就在華為應用市場,也不依賴谷歌的GMS框架提供服務,除非國內的軟件跟著華為的HMS一起出海。


除了提供谷歌自有的服務,更重要的是,GMS還提供了開放接口的能力,也就是開發者可以利用谷歌賬戶、谷歌地圖提供的開放接口,開發自己的應用,例如在自己的應用中調用谷歌地圖、谷歌錢包等等。

因此GMS服務框架內的應用分為幾類,一類是谷歌自己的原生應用,包括谷歌地圖、谷歌Gmail,YouTube等。這些應用屬於谷歌自己的軟件,不支持GMS肯定就是無法安裝的,這個沒有任何辦法,也就不用想了。


第二種一種是在不依靠谷歌提供的基礎服務,在Google Play提供APP安裝和下載的軟件,這些軟件由於不依賴谷歌應用市場,所以如果轉到HMS非常簡單,不需要有任何代價,可能就是類似於國內從華為應用市場轉到OPPO應用市場一樣簡單

所以對這類應用,開發者只要直接在華為的應用市場發佈就可以使用,這可能是HMS上最普遍的生態應用,因為最簡單,從軟件開發的角度來說和谷歌GMS服務的黏性最小。


真正麻煩的是第三種應用,也就是依賴谷歌的應用框架開發的應用,和谷歌GMS服務有比較大的耦合的服務,例如支持谷歌賬戶的登錄功能。這部分的應用是最麻煩的,因為和谷歌GMS的耦合性最大。我認為麻煩的地方有兩點,這兩點可能都能算開發者需要付出的”代價“

第一個是技術層面的,華為的HMS提供了華為賬號、錢包服務(Wallet Kit)、掃碼服務(Scan Kit)、華為地圖能力(Map Kit)、應用內消息、消息通知、身份驗證等能力,谷歌的GMS當然也提供了這方面的能力。機遇這些能力的軟件,如果要移植到HMS,HMS需要完全替代這些能力才行,一旦GMS提供的能力HMS覆蓋不到,APP就沒法移植。


所以軟件開發者肯定需要有一定的工作量重新適配HMS的接口,軟件的上層代碼不需要更改,就是底層的接口需要適配HMS重調,想應的測試和適配也需要有一定的工作量,這個工作比開發一個新的APP小很多,但是至少我估計也需要2人月的適配時間。

所以這就直接導致了第二個問題,HMS如果用戶數量不足的話,開發者可能會覺得代價太大不願意移植GMS的APP,或者HMS提供的服務沒有谷歌GMS的全,開發者也不會考慮移植,這個時候HMS就比較麻煩了,畢竟GMS上的APP移植到HMS還是要考慮應用體驗的。


所以我覺得從華為的角度來說,一方面鼓勵主流應用的開發者把APP移植到HMS,使用HMS框架替代GMS框架,華為可能需要付出比較大的成本。另一方面,華為需要在谷歌GMS覆蓋不到,或者使用比較少的地方,鼓勵本地開發者開發類似的替代谷歌的應用,這樣也避免兩者接口不一致的問題。

HMS任重道遠,可能需要在海外一個骨頭一個骨頭的啃,而且YouTobe這種谷歌親兒子其實很難替代,這種華為可能只能扶持抖音這種應用替代了。


如果國內的手機制造商,在海外也支持華為的HMS的話,這事就好辦一點點,但是貌似這個是不可能的。


IT老菜鳥


最終打敗google的可能是另外一個google,Android源於open,如果她違背初衷,終將被另一個open系統替代。一個封閉的系統如果想替代Android我覺得除非發生奇蹟,阿里,索尼,微軟,三星,諾基亞等已經嘗試過了都沒有創造這個奇蹟,拋開情結不說,goole公司絕對是一個牛掰的公司,無論經濟實力,人才儲備還是企業文化,她可不是當年的諾基亞可比的,更何況她也不會坐以待斃。所以,我覺得華為要想創造這個奇蹟的話,open和合作是第一步,不是花點錢吸引一下開發者這麼簡單,微軟就是前車之鑑。


孤sun風


你是個擺攤賣東西的,把你的攤位從繁華地段的大市場搬到荒郊野外需要多大代價?

有人說搬運公司定價一公里一元,市中心到野外100公里,所以代價是100元,就是幾包煙的價格

真正的代價是原來你生意絡繹不絕,一天利潤100元,到野外後幾乎沒人,更別提賣出去了,代價是一天100,直到有一天城市擴張,野外變成繁華地帶

做生意最怕畫大餅,就算大餅是真的,有幾個人有資本撐到大餅成真的那一天


時光之心15


只有華為手機才有hms,也就是說,開發者接入hms只有華為能用,就有點為華為單獨開發應用的味道,面向的用戶太單一。gms不侷限手機型號,理論上安卓都可以,開發者只需要接入gms就等於給所有安卓進行適配了。就看hms能否安裝到其他安卓上


chinaxy47


其他軟件都沒問題,關鍵是谷歌系的軟件youtube谷歌地圖等等不給你用,對外國人來講,相當於淘寶支付寶微信都不能用,即使其他軟件都遷移過去,還是有很多人不會買的


被咯武器咯嗒


目前還不需要轉換,因為目前華為的hms還是在安卓系統。如果將來華為推出鴻蒙系統,那時可以用華為的編譯器進行編譯,完成之後對代碼適當調整就可以了,當然也可以針對鴻蒙做一些優化,不需要太多代價


中國上古王年研究組


HMS應該還是還是安卓系統吧,就像國內華為手機現在用的安卓系統一樣,也不能用GMS而已。現在取名HMS,就好像是從智能電視改為智慧屏一樣,當然能激發愛國情懷,也僅此而已!


譚工37448808


後端接口做對接就行了,前端不需要做什麼調整吧。要看應用廠家的態度。


Jamesyoung143977937


開發者付出的代價不大,用戶的數據遷移才是大問題。華為應該也有相應的工具轉移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