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十六國場景——濫藥,絕響,與血衣:嵇氏父子的一生

東市,街頭。

三千太學生以頭搶地不止,他們正在請求大將軍司馬昭赦免嵇康的死罪。士子人多勢眾,盼以此誠能開金石,他們以為,這麼多人的挽留,必定能打動司馬昭的鐵石心腸。卻不知,他們對嵇康的崇高仰慕,反而把他逼上死路。

司馬昭不為所動,依舊堅決地要處斬嵇康。

斜影,漸長。

嵇康回首自己的身影,回首自己的一生。他今年四十歲,將要走向終點。終其一生,嵇康自問無愧。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把《廣陵散》教給一二知音,從今往後,此曲怕是要失傳了。

“最後彈一次吧!”

嵇康索來素琴,刑場上,響起了不絕的繞樑之音。宮,商,角,徵,羽,每一個音符,都在訴說情志;高山,流水,每一段音節,都是一個時代的絕響。

屠刀揮下,素衣染血,夜幕降臨。

兩晉十六國場景——濫藥,絕響,與血衣:嵇氏父子的一生

又吃完一服五石散。渾身燥熱,難以宣洩,唯有掄錘打鐵,發汗散熱,方能心安。這種生活,就是嵇康遇害前的日常。五石散真能讓人長生不老嗎?這樣的問題難以回答,嵇康只知道,此藥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服石的種種弊端已經把嵇康磨得衣寬形憔,但他還是不斷地吃著。

藥,難消停。

自正始八年(247年)太傅司馬懿誅曹爽以來,大魏的權杖便旁落於司馬氏手上。曹氏宗親近臣傾頹,司馬父子不臣之心昭然。忠臣難衛道,天子也濺血。淮南三叛,打著振興曹魏皇室旗號的王凌、毌丘儉、諸葛誕相繼授首;驅車南闕,皇帝曹髦本人也在白日之下被司馬昭的爪牙弒殺。

誰都知道,司馬父子必然會嬗代曹魏的江山,就像當日文帝曹丕受禪於漢帝一樣。值此之時,好友山濤舉薦嵇康代替自己接任選官一職。嵇康明白好友的善意,他思慮再三後拒絕了。現在接受官職,就相當於背棄大魏,投靠司馬氏。這種事,嵇康做不出。

忠,是他心中難以抹去的字。

從中,從心,不違本心,是為忠。嵇家本貧寒,從會稽搬到譙國後,嵇康的父親受魏武帝曹操提拔重用,嵇康自己又與曹操的曾孫女曹婉仙結為夫妻。嵇家的發興,離不開曹家的提攜;如今曹魏皇室蒙難,嵇康不忍拋舍昔日的恩情。

但司馬氏的威權,又歧是一介書生能輕易抗拒的?嵇康不能拯救曹魏王室於水火,只能選擇逃避。他縱情山林,不問政事;他服石醉酒,終日痴狂。但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消除司馬氏的害人之心。山濤在離職前舉薦嵇康自代,是希望好友能認清時勢;嵇康沒有領情,拒絕出仕的同時,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闡明自己隱居的決心,同時與山濤(字巨源)割席斷交。

嵇康隱隱感覺到,自己終將難逃司馬氏的加害。所以他才寫下這封絕交書,希望他朝臨難時,這封信能讓摯友山濤免於連坐。

皓月之輝在長夜中,難以被晦暗,卻易招螢火的妒忌。

一日,嵇康一如既往地在院子裡打鐵,門外來了一個客人,叫鍾會。鍾會是司馬昭身邊的紅人,他來這裡,絕不會只為一杯待客的清茶。

鐺!鐺!嵇康不為所動,繼續揮舞著鐵錘,打鐵。他沒有搭理鍾會。看起來像是不屑,但更可能是不敢。

他在教育孩子的《家誡》裡說過,千萬不要和官員過於親密。親近,就免不了言多;言多就必有所失。與官員交往,稍有疏忽,說錯了話,就要捲入難以掙脫的漩渦。

他在寫給山濤的《絕交書》裡也說過,自己很羨慕好友阮籍。阮籍縱酒時的輕傲不亞同志的諸友,但他可以從不臧否別人。隱瞞心中的真情實意,這種本事,嵇康學了一輩子,也學不來。

嵇康很清楚,像他這樣身世的人,像他這樣性格的人,必須遠離司馬氏掌控的朝廷。他逃避,服藥,飲酒,打鐵。嵇康給鍾會看見,這就是他現在過的生活,與世無爭,不問政事。

打鐵,良久。鍾會終於坐不住,起身要走。嵇康不敢確定鍾會是否真的領略到自己的本志,在鍾會走之前,他終於還是沒忍住。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嵇康問。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鍾會答。

鍾會的回答聽起來很有味道,但僅限於此而已。他並沒有真正的海量,金屬撞擊聲聲入耳,震怒了這個小人。回去之後,鍾會記住了被嵇康晾在一邊不理不睬的仇。

復仇嵇康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兩晉十六國場景——濫藥,絕響,與血衣:嵇氏父子的一生

嵇康有個摯友,東平人呂安。呂安妻美,被兄長呂巽姦淫。嵇康得知此事後,奉勸呂氏兄弟重歸於好,以免家醜外揚。呂巽做賊心虛,反誣弟弟呂安不孝。呂安身陷囹圄,求嵇康出庭以證清白。

嵇康知道,此事不容輕率。他早就向司馬氏表明,自己已是隱士一名,從此世事,將不聞不問。如果為了摯友而惹上官非,恐怕會授人以柄,招來危險。

但是,難道就要因此而埋沒良心,視不平而不鳴,見不義而失聲嗎?一股滾燙的炙熱在嵇康體內悸動著,這到底是服用了五石散的副作用,還是孟亞聖所說的那股“浩然之氣”在不吐不快?

鐵錘敲不平凹凸彎曲的鐵面,唯有吐出這一口正氣,方能忠於本心。

東市,街頭,嵇康正等待著裁決的屠刀落下。

他為好友呂安仗義執言,被鍾會趁機讒言於司馬昭面前。此時司馬氏正因為弒殺皇帝曹髦而面臨著空前巨大的輿論壓力,淮南三叛雖然都被平定,但戰爭後的硝煙讓司馬昭坐立難安。世間上,到底還有多少人不服司馬家的君臨?三千個不懼生死的太學生,堅定了他必須殺死嵇康的決心。

這是《廣陵散》最後一次在世間奏響,也是舊時代最後一次在世間吶喊。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道?過去的“建安七子”,即便身處漢末三國的分裂亂世,其風骨也是激昂的、雄健的、深沉的、慷慨的;而今,和嵇康一起被世人稱為“竹林七賢”的士子,卻只能終日醉酒放誕,只能借物比興,只能言不由衷。

這樣的世界,又有什麼值得嵇康留戀的呢?唯一可惜的,就是沒有把《廣陵散》教給一二知音。可是,此時此間,又能找到誰來領略曲中之意?

人無志,非人也。若志之所之,則口與心誓,守死無二。

絃斷,曲終。

嵇康死時,他的兒子嵇紹還不到十歲。如此六尺之孤,嵇康臨死前卻沒有半點擔心。他知道,有山濤在,他的兒子就不會是孤兒。(巨源在,汝不孤)

山濤沒有辜負嵇康,嵇紹在他的關照下,成長為一個不亞於其父的男子漢。山濤給嵇紹的關照,可不只是經濟上的接濟。當嵇紹男大當立之時,山濤為他在朝廷謀了份工作。

此時的“朝廷”,已改姓司馬。雖然有山伯伯的舉薦,但嵇紹難忘殺父之仇,猶豫不定。山濤當然知道他的顧慮,他對嵇紹說:

“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於人乎!”

天地之間,四時變幻都有消平安息的一天,更何況人呢?拘泥於形式上的孝道,難道就是亡父嵇康希望所見的嗎?

“若夫申胥之長吟,夷齊之全潔,展季之執信,蘇武之守節,可謂固矣。”這是嵇康留給嵇紹的其中一句遺言。伍子胥、伯夷、叔齊、柳下惠、蘇武,這些先賢是嵇康為遺孤選定的偶像。很明顯,嵇康並非不允許嵇紹仕官。嵇康關心的,只是兒子嵇紹能不能忠於自己,忠於道義。

何為忠?從中,從心,不違本心,是為忠。洗脫父親冤屈的最好辦法,就是把父親的忠義重現於今天。嵇紹想通了,不再猶疑,來到首都洛陽。

不久之後,朝政頹敗,八王亂起。中都屢遭兵災,天子也被迫起駕親征。時任侍中的嵇紹也正在準備行裝,緊隨天子的腳步,踏上沙場。

臨行前,有人特意來問候他,讓他準備好千里良馬。嵇紹聽言,色正辭嚴地答道:“一旦有什麼閃失的話,我有臣子的節氣護體,駿馬又有什麼用呢?”

嵇紹就這樣跟著天子一起出徵了。王師在蕩陰遭遇敵軍,遭遇前所未有的慘敗。軍隊亂作一團的時候,緊緊守護在天子身邊而寸步不離的,只有嵇紹。

戰事結束後,倖免於難的天子被安頓下來。侍臣想要替他更衣浣洗,熟料天子穿著髒兮兮的衣服,不肯脫下。

“這是嵇侍中的血,不可以洗掉。”

忠,也是嵇紹心中難以抹去的字。當年東市街頭的《廣陵散》,真的成為絕響了嗎?或許,它只是被重唱成別樣的一首歌,唱作嵇侍中的血,唱作張睢陽的齒,唱作顏常山的舌,唱作文丞相的正氣歌。

琴絃斷,歌仍續。這是我們民族的幸運,也是我們民族的偉大。

兩晉十六國場景——濫藥,絕響,與血衣:嵇氏父子的一生


參考書目和資料:

1、房玄齡.《晉書》

2、司馬光.《資治通鑑》

3、嵇康.《嵇康集》

4、陳壽.《三國志》

5、劉義慶.《世說新語》

6、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7、孟凡治.《環境·藥·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寒食研究》

8、祝江波.《服石:嵇康悲劇與魏晉世人之風尚》

9、曾良玉.《嵇康的隱居研究》

10、巴曉津.《嵇康的忠君觀念探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