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縣:圍繞中心“樹紅旗” 聚焦脫貧“強堡壘”

近年來,西和縣基於對上級精神的準確把握和承接落地,基於對中心大局的精準切入和深度融合,基於對支部導向的路徑探索和具體實踐,基於對基層幹部的動力激發和活力釋放,組織在全縣農村和機關事業單位中深入開展“紅旗黨支部”創建,旗幟鮮明樹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導向,將基層黨建和以脫貧攻堅為主的各項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精準對接,引導廣大基層黨組織爭星樹旗、比學趕超,綱舉目張服務中心大局,以點帶面釋放倍增效應,實現了基層黨建上水平,中心工作上臺階。

  瞄準“上情”定目標,鎖定“下情”創載體。2017年以來,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省委分領域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市委先後部署開展了農村“五推進”工程、機關“嚴轉樹”活動。如何既將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全面承接、深度貫徹、落細落實,又緊密結合縣情實際、著眼全局工作,找準基層黨建引領中心工作的切入方向。我們通過深入調研、科學研判,針對農村和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的不同特點,精準提出了創建目標。在農村,對照7大標準和42項規範,突出“村級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響好”的“五個好”要求,緊緊圍繞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鄉風文明5項重點工作“爭星樹旗”,分別創建“星級黨支部”,樹立“五星級”的“紅旗黨支部”。在機關事業單位,突出政治引領,注重作用發揮,圍繞政治建設、組織建設、黨員隊伍、工作作風、作用發揮5個方面“創先爭優”,打造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互促互進、相得益彰的“紅旗黨支部”。

  聚焦“標準”抓支部,彌補“短板”夯基礎。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大抓基層、大抓支部,全縣683個黨支部實現標準化、佔比88%,精準整頓提升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89個,全面整改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基本活動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23項,基層黨建工作“短板”有效補齊。在農村,以配強班子為關鍵、選優書記為核心,調整村“兩委”正職183名、村民小組組長108名, 214個村實現“一肩挑”、佔比56%;129名村文書達到大專以上學歷、佔比33.6%;選聘專職化村黨組織書記31名;選配村後備幹部1578名並全員培訓,並向其中的249名貧困家庭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每月補助1000元。持續強化基層工作保障,累計改造提升黨群服務中心292所;整合1.86億元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全面消除“空殼村”,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在機關,將創建工作和開展“嚴轉樹”活動、整治“四不”問題緊密結合,大力整治“燈下黑”“兩張皮”等突出的作風問題,依託“甘肅黨建”平臺,“線上”和“線下”結合開展組織生活,全覆蓋建設“黨員之家”,實現了基層黨建上水平、中心工作上臺階。

  嚴格“考評”重質量,強化“表彰”激活力。在考評方式上,既簡化考評方式,也堅持質量標準,不分配表彰指標,不搞平衡照顧,從嚴從實確定表彰對象。在結果運用上,以正向激勵引導為主,農村“星旗黨支部”每1顆星獎勵3000元,“五星級”的“紅旗黨支部”在此基礎上再獎勵5000元,其中20%用於補貼村級辦公經費,另外80%通過獎勵提高村幹部報酬。評為農村“紅旗黨支部”的鄉鎮包村領導、包村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長、第一書記年度考核直接評定為優秀等次,優先提拔使用。對評為機關事業單位“紅旗黨支部”的,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及專職黨務幹部在評先選優時優先推薦,優先提拔或重用。通過整合各類考核、檢查和評比,加大政治上、經濟上、精神上的激勵力度,有效減輕了基層負擔,增添了幹部動力,激發了基層活力,特別是去年以來,全縣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組建黨員突擊隊400多個開展“拆危治亂”行動,堅持應拆盡拆、能修則修、該治必治,拆除危房7萬餘間、殘垣斷壁8萬多米,城鄉人居環境煥然一新。面對突如其來的在新冠病肺炎疫情,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緊要關頭衝鋒在前,築起了一座座堡壘、樹立了一面面旗幟,真正成為疫情防控的“主力軍”、群眾依靠的“主心骨”。

  通過近兩年的創建,全縣各級黨組織樹立了大抓基層、大抓支部的鮮明導向,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的氛圍日益濃厚,緊抓中間、帶動兩頭的局面已經形成,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作用充分彰顯。2018年,創建形成“紅旗黨支部”15個、“星級黨支部”111個,落實獎勵80多萬元。2019年通過自評,已初步評選出“紅旗黨支部”30個、“星級黨支部”近200個,基層黨建工作實現了“點上開花”到“面上結果”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