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斯科塞斯的傳奇史詩鉅作:向黑幫傳奇告別

文 |戈弓長

黑幫史詩鉅作《愛爾蘭人》上映後好評如潮,多個美國主流媒體給出滿分評價,為2019年的影壇畫上完美句號。76歲的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率御用演員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喬·佩西和哈威·凱特爾,一眾年逾古稀的老將再戰江湖,為黑幫片譜寫一曲悲壯輓歌。三個半小時的影片氣魄宏大、人物眾多,以冷靜寫實的視角展現美國社會政治背後的黑幫暗影。社會動盪與戰爭創傷,少數族裔的合作與爭鬥,底層人物的奮鬥與毀滅,冷酷陽剛的黑道梟雄,刀頭舔血的非常人生,忠誠與背叛、兄弟情義讓位現實利益的不變戲碼,罪惡的靈魂在荒謬的世界裡備受煎熬⋯⋯本片堪稱斯科塞斯職業生涯中所探討主題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對20世紀黑幫類型電影的回顧總結和最後謝幕。


馬丁·斯科塞斯的傳奇史詩鉅作:向黑幫傳奇告別

電影《愛爾蘭人》劇照

馬丁·斯科塞斯1942年生於紐約,在被稱為“小意大利區”的下東區伊麗莎白街長大。在這個意大利移民的獨立王國裡,居民有自己的法則,不管警察和法律,黑道和教會最有勢力。他的電影一手是槍,另一手是《聖經》,貧民區隨處可見的街頭犯罪,天主教的原罪意識,導致了斯科塞斯對罪惡與救贖主題的偏好。兒時曾立志成為神父的他因為神學院的成績糟糕,轉投紐約大學電影系,此時正值20世紀6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女性主義運動、反越戰和反主流文化運動風起雲湧,美國政治經濟文化大動盪,傳統價值觀遭到重創。與此同時,好萊塢遭遇電視業競爭,大製片公司紛紛倒閉,斯科塞斯、喬治·盧卡斯、斯皮爾伯格、科波拉等一批年輕的 “電影小子”受到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和法國新浪潮電影薰陶,一反傳統好萊塢製造世俗夢幻、華麗虛浮的商業大片,以低成本小製作,把鏡頭對準暴力墮落的社會現實。

斯科塞斯1972年導演的 《冷血霹靂火》又名 《大篷車伯莎》,首次觸及犯罪題材。大蕭條時期,鄉村女子伯莎和工會領袖比爾、賭徒雷克,三個男女沿鐵路搶劫,最終被警察逮捕或死於非命。影片反傳統戲劇情節,充斥著血腥暴力的槍戰和性,雌雄大盜亡命天涯,沒有出路的底層人沒有目的一路搶殺的劇情明顯有法國新浪潮名作 《精疲力盡》,以及 《邦尼和克萊德》的影子。相比這些影片中左派無政府主義,反社會反體制,無法無天、以死作罷的叛逆英雄,天主教文化背景出身的斯科塞斯一貫右傾,維護體制、法律和傳統道德,罪人終將接受審判,以血贖罪。片尾處窮人勞工的代言人比爾以耶穌的姿勢被釘死在火車貨櫃上,罪惡掃清,反叛破產,秩序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