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了事情,應不應該受到懲罰?如何讓他長記性?

Norman錦


有關孩子做錯事,我們的懲罰不是目的,我認為可以把孩子犯的錯分為兩大類,然後再根據類別進行處理。

一、原則性錯誤 社會規則和家庭的家規家法。諸如破壞公物。對於這一類的錯誤,我們可以這樣做:

1、預先的約定和告知,事前和孩子約定哪些屬於原則性的錯誤,對於家規家法可以以家庭會議的方式全家一同商榷制定;

2、和孩子約定好懲罰的方式和數量,如原則性的問題要用戒尺來幫助我們,打X個;

3、告訴孩子會打痛,在打的時候讓孩子自己說出為什麼要捱打,打的個數和約定的一致;

4、打完以後擁抱,告訴孩子只是為錯誤的行為負責而被打。

二、非原則性的錯誤 如把花瓶打破了,把牛奶弄撒了,把同學衣服上畫了筆跡等。對於這一類的錯誤,我們可以這樣做:

1、正面覆蓋,不去強調錯誤的行為,問孩子下一次怎麼做就可以有想要的結果了呢?

2、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牛奶撒了,你打算怎麼負責呢?給孩子建立“我是一個負責任的人”的信念,孩子可以想辦法解決問題,家長做正面的肯定。

讓孩子有了正向的信念,願意自己積極主動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迫於家長的威嚴去行為。


艾熙媽媽


第一,怎樣對待做錯了事的學齡前的幼兒?這個年齡段的孩正處在“人之初”的階段。天真活潑,無拘無束,撒嬌任性是他(她)們的天性。此時尚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家長也好,老師也罷,對待孩子必須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無論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須先給孩子講清楚規則和方法。什麼樣是正確的?什麼樣是不對的?怎樣去做?等等諸多問題。即使是這樣,有的孩子必定還會出問題的,即使孩子做錯了事,千萬也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大打出手。你可以利用物質獎罰的辦法,讓孩子長長記性,以便今後改正錯誤。比如,本來答應給孩子買什麼小食品,小玩具,新衣服的,告訴孩子因為做錯了事情,這個要求就必須取消了,等孩子改正錯誤之後,再以獎勵方式賣給孩子,豈不是更好嗎?

第二,怎樣對待做錯了事的小學生?因為小學階段的孩子,都已經受過三年的學前教育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已經有所提高了。可是由於有的孩子的自制能力較差,難免會做錯事,對待他(她)們,也不要大喊大叫,大打出手。如果孩子在家裡,家長可以罰他(她)多做些家務活,或者禁止他(她)們幾天之內不準上網,不準看電視節目等等。這樣也能讓他們長長記性的。在學校裡,那就更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了。

第三、怎樣對待做錯了事的中學生?大致和對待小學生的手段相同,不同之處是,中學生大都已進入了青春期,逆反心理特別強。對待他(她)們首先要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問題,千萬不要把孩子逼上絕路。

以上三點,就是我對這問題的觀點,希望能夠給您有所幫助,我在此拋磚引玉了,敬請老師們賜教!謝謝閱讀!








海角天涯1988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大多數孩子到了學齡期以後就有了基本的是非觀念,所以我覺得孩子犯錯後受相應的批評教育是應該的,有助於他改正錯誤。比如你說的孩子上課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這是孩子們最常犯的錯誤,我覺得幾乎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有開小差的經歷,不僅影響到了自己的學習,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別的小朋友,甚至影響班級秩序,我們有義務幫孩子去改正這個錯誤,那麼問題來了,應該怎樣處理呢?

首先,要問清楚孩子犯錯誤的原因時什麼?不可以不分青紅皂白就去指責孩子吧?問清楚原因後在分析孩子到底錯在了哪?去和他講道理,當然能聽進去道理的孩子肯定是平時父母就比較重視管教的孩子,這類孩子很容易就記住自己的錯誤,而另一類就是熊孩子了,可能有點被寵過了,什麼都不怕,那麼我覺得你可以試著和他溝通,可以採用鼓勵他改正就送禮物的小辦法,也可以說再犯錯就罰不買玩具等方法,肯定是得拿讓他重視的東西去和他談判[捂臉][捂臉][捂臉]。

當然說歸說,教育孩子的卻是門很深的學問,這只是我個人觀點,如果有不合適,請多多指教。





薄荷微涼雨


🌸小孩子犯錯,

🌸就像樹苗長出了一個側枝。

🌸為了讓他長得筆直,

🌸抑制側枝的生長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修剪(懲罰),

🌸也可以不給它陽光

🌸直到主幹枝頭足夠強大

🌸形成頂端優勢

🌸就不需要怎麼管理了!


靜思學苑


孩子做錯了事,應該給孩子一些適當的懲罰,但是怎麼懲罰是要講究方法和智慧的。

首先,孩子犯錯讓他受到適當的懲罰,是有好處的。

第一,也是在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讓他明白,有些事情你可以幹,有些事情你是不能幹的。讓他明白什麼是紅線,你是不能觸碰的。

第二,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學會自己承擔。你做錯,就應該接受懲罰。不要讓孩子逃避責任,要讓他敢於承擔。

第三,通過懲罰後,汲取經驗和教訓哦。

其次,我們爸爸媽媽在遇到寶寶犯錯的時候,怎麼去處理呢。

第一,不要帶著自己的情緒,更不要在自己生氣的時候把自己的情緒發洩給寶寶。

第二,先詢問寶寶原因,心平氣和,耐心。比如,你為什麼要拿果果的小車車呢?

第三,給與理解和示範正確的方式。比如,媽媽知道寶寶只是喜歡果果的玩具,自己拿來玩了。媽媽應該理解,並告訴寶寶,下次要拿別人的東西要徵得別人的同意。自己帶寶寶去找果果商量,示範給他看。

第四,當你懲罰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告訴他為什麼,讓他知道被懲罰的原因。讓孩子心服口服,不然孩子會逆反心理。

第五,懲罰孩子的時候不要翻舊賬,就事論事。

第六,注意場合,給孩子留一點面子。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懲罰孩子最好在自己家裡面,不要在外人在時候批評。

第七,注意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凡事都有一個度,要循循善導。

個人觀點,希望大家做一個有智慧的家長,正確處理好孩子犯錯受懲罰的問題。




愛我所愛小娜娜


對孩子做錯事進行懲罰,是最無能的教育方式!

1、孩子原本無對錯意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基於人的本性,人性與生俱來是向善的,而由於後天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好與壞的差別。所以說,孩子原本沒有好壞之分。不論年齡大小,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無非有兩個目的,要麼為了得到快樂,要麼為了避免痛苦。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理解問題,孩子的行為就無所謂對與錯了。由於孩子的是非觀念並不明確,大多是從自己的感覺出發,要麼為了一時的快樂和慾望得到滿足,要麼為了逃避困難和痛苦,很少像成年人那樣對自己的行為先想到後果,所以,做出來的事情難免都是正確的。

2、懲罰 “治標不治本”。

人在犯錯後,大多不願意承認自己錯誤,甚至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進行辯解,把錯誤歸咎於他人,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心理,我們要理解孩子這種心理意識。

犯錯給與懲罰的原理,來自於犯錯應承擔後果的思維模式,這只是成年人站在社會角度的理解,可孩子並不會這麼認為。如果家長懲罰孩子,就等於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採取訓斥、打罵、責怪或其它形式懲罰孩子,是簡單粗暴的、不負責任的、滿足成年人發洩情緒和權威感的、自私的教育方式,殊不知,這會給孩子帶來以下幾種傷害。

(1)使孩子產生防衛心理,導致再次犯錯時會撒謊。

(2)使孩子的心變得越來越“硬”,產生牴觸心理,變得更加難以管教。

(3)導致孩子對家長不信任,無法建立良好的溝通。

(4)產生逆反情緒,一意孤行,甚至逃避、離家出走。

(5)對生活感到沒有情趣,對自己產生自卑心理,心情壓抑,對人生失去信念,甚至想到自殺。

所以懲罰孩子犯錯,不但“治標不治本”還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3、提高孩子的認識比懲罰更有效

孩子犯錯後,如果能夠使他認識到錯誤,並做出發自內心的真誠道歉,比懲罰更有效。所以,對犯錯的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行為和心理,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他是怎麼想的,然後,幫助孩子糾正。讓他看到、並感受到由於他的錯誤已經或將會導致哪些後果,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產生了哪些影響,教他設身處地的想問題,考慮別人的感受,才能讓他從內心感受到愧疚。懲罰的目的是為了糾正錯誤,如果利用孩子犯錯的機會,教給孩子分辯是非的能力,使孩子做事有分寸、守規矩,比起懲罰更有效。

4、鼓勵孩子做正確的事情。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孩子學到規矩,好孩子不是打出來的,也不是懲罰出來的,懲罰只能帶來負面影響,這個影響可能是深遠的。恰恰相反,好孩子是引導出來的,是鼓勵出來的。鼓勵孩子做正確的事情,是正激勵,懲罰孩子做錯事是負激勵。在成年人看來,懲罰犯錯作為一種手段,似乎合乎處理問題的邏輯,但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講不是不可以用,但一定要慎用、少用。

綜上,我認為,孩子犯錯,無論用那種手段或方式進行懲罰,都是不應該的,都是最無能的教育方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2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345585d6f124f1ab166528c7e0a9da5\

世紀致遠升學規劃


給幾點思路:1.孩子成長百分百沒有不犯錯的,犯錯不好,錯終歸是錯,不如做對了好;但從另一方面講,犯錯也好,因為孩子改掉錯誤,就會進步,如同蟬蛻一樣,更上一層樓,這樣看來,孩子犯錯不要大驚小怪,正常對待即可。2.對於孩子犯錯,應該有必要的懲戒,而且必須有,但這裡要先理清一個概念,懲戒,懲戒不等於棍棒相加,也就是說,懲戒不是單純的懲罰,更不是簡單的肉體懲罰,懲戒至少包括兩層意思,懲罰誡勉,意思豐富,方式多樣,針對孩子的具體性格特點,找到一個能讓孩子思想上“一激靈”的方式方法即可。至於長記性,教育孩子是長久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會畢其功於一役,因為人一生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提升的過程,說實話,我今年五十了,自己覺得還是有那麼多的缺點,甚至是缺陷,到現在我還經常反省為什麼總有些毛病改不掉,其中有性格的原因,更多的是劣性習慣使然,告訴自己戒之,戒之。


高祖南向坐


孩子做錯事了該不該懲罰?我認為這要分事情的大小,有無跟品性有關?還有就是孩子的認錯態度。比如舉個例子,小孩頑皮打爛了家裡一個貴重物品,孩子知道自己闖禍了,心裡也很難過,很內疚。此時就不該懲罰孩子,但可以教育他以後不要這樣魯莽,因為這個東西很貴,爸爸媽媽掙錢不容易,希望她以後要多加小心。另外一個例子,孩子偷父母的錢,無論錢多錢少,並且在問的過程中還撒謊,此時就要嚴懲,要讓他自己這個事情的重要性。

我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媽媽,我看過很多問題小孩。總結出了這麼一個育兒道理: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品性,有關品性問題的事一定不能輕視。前段時間看一則新聞,一個小孩因為媽媽沒有滿足他買手機,於是就對他媽媽券打腳踢。我認為無論什麼理由,孩子只要打長輩,也無論是輕還是重,都要嚴肅懲罰。還有一點,我一直堅信棍棒之下孝子。雖然現在很多家長捨不得打孩子,但一個人如果從來都沒有受到過懲罰,沒有吃過皮肉苦,他就不是知道痛是什麼?也不會知道改過是什麼?總之,該打還是要打,原則的事不能含糊


瀟瀟之路


應該!不去修理犯錯的人,會害了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