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一年級,老師要求看圖寫話要寫得好,結果都是家長念孩子寫下來,有用嗎?

能不能有一首歌的時間


如果你問 結果父母念孩子寫 這種方式有用嗎?我得說,沒用!我女兒就是一年級,經常作業做到十一二點,拖拉,磨蹭,因為心疼我也念過,然後發現她就開始等我念答案,甚至念題。最後咬咬牙,不幫了,她開始好轉了,雖然也錯得讓人哭笑不得,但是進步不少。老師有教孩子方法,父母沒必要插手多少,怕與老師的教法衝突而產生更多不必要的矛盾,不教但可以追問孩子老師是怎麼教的?你自己還發現了什麼規律?讓她多思考,畢竟她的路要她自己一步一步走,不狠,孩子成長得慢!相信孩子,挫折是必經之路!


季諾一一


大家好,這裡是小雅老師課堂,答疑解惑,互相分享。

我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我來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1、您之所以輔助孩子完成了看圖寫話,是因為擔心孩子自己寫的看圖寫話沒達到老師的要求,到學校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坦率地說,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我孩子一年級剛開始接觸看圖說話的時候,我也這樣做過。

2、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剛開始接觸看圖寫話,確實是比較陌生,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個短板。有的孩子看不懂圖無從下筆,有的孩子看懂了圖,卻不知道怎麼去組織語言,把它寫成一段一段的話。

3、其實我想說的是一年級的孩子不會寫看圖寫話是很正常的表現。如果說一年級的孩子拿到一幅圖,立馬就能觀察出圖中所要表達的,而且能轉換成文字,並且都是自己獨立完成的,那隻能說明這個孩子肯定是受過這樣的訓練,要不然不會這麼優秀。

4、我記得我孩子一年級的時候看到看圖說話也是非常的發愁,甚至會急得掉眼淚,因為寫不出話來呀!擔心老師批評他呀!

那麼我的方法就和您有些相似。

5、在孩子剛剛開始接觸這個看圖說話的時候,我一般採取引導的方式,對照著這張圖片,全程用引導的口吻,讓孩子先講出這張圖的上有哪些人,或者是哪些小動物,在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圖中的人或者物都在幹什麼呀?就像平時講故事一樣,把圖中發生的事情講出來就行了。

6、接著,我會告訴孩子其實看圖說話就是一個句子+一個句子+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就組成了一篇看圖說話。這些句子一一交代清楚圖中的時間,地點,人物,發生了什麼事情,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按照這個邏輯組成一個一個的句子就行了。

7、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在寫看圖說話時,只要將圖中的主要事情交代清楚就可以了,沒必要去要求每個句子的美感,那都是對小學三四年級甚至是五六年級小學生做的要求。

8、我們對一年級的孩子要求不要太高,因為一旦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達不到這個要求?接著就會產生一種畏難的情緒,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看圖說話沒興趣了

9、我們在給孩子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是讓孩子努努力抬抬手就能夠拿到的目標。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有信心,而不至於畏難情緒太嚴重會導致一提到看圖說話甚至是作文就很害怕那種。

10、對於家長輔導孩子寫看圖說話也好,還是輔導孩子寫作文也好,我是這樣看待的。很多人會說那一定要孩子自己動腦筋,家長不能夠輔導,否則就讓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

11、其實這個顧慮大家都有,但是我們要這樣去想,剛剛開始一年級的孩子去接觸看圖說話的時候,就好像一個小寶寶剛開始學走路一樣。

12、我們回憶一下剛剛開始走路的孩子

,我們是不是要用手牽著寶寶慢慢的走,然後等寶寶走著走著,走穩了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慢慢脫手自己走了,甚至是自己跑了。

13、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一個從輔助到獨立的過程。如果我們丟手丟快了,孩子就會摔傷,如果摔得輕還好,摔重了這個後果誰來承擔?那麼在學習上去學習一項新知識也是一樣的道理。

結束語:我們的孩子學習和孩子學走路是一樣的道理,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急不來!讓孩子一個人去做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看圖寫話,怎麼寫也寫不出來,是不是會很討厭自己不會的東西由此產生畏懼心理呢?所以道理就是如此。

好了,這裡是小雅老師課堂,喜歡的朋友加關注,收藏,轉發,點評。


小雅老師課堂


家長念,孩子寫,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辦法,為了讓孩子在老師那裡看上去還不錯,其實最終結果就是自欺其人,老師是糊弄不了的,自己教的孩子還不知道嗎?當然,如果你覺得能糊弄老師,有些老師也願意配合你裝呆。

孩子一年級,初始時看圖寫話不會寫,非常正常,家長要做的主是正確的引導。其實,不一定非要請專業的老師,家長自己有一定的文化素養都是可以的。

拿到一幅圖(後面寫多了會變成兩幅、三幅、四幅等),家長可以讓孩子來說,圖上有什麼。比如說太陽、小溪、花朵、小鳥、孩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孩子說得不全面的時候,你可以提示他再看看還有什麼,而不是直接告訴他漏了什麼。

看清楚圖上有什麼以後,再來看看是在什麼時間,在做什麼。比如說爸爸在打電話,媽媽在看書,爺爺在看報,小鳥兒在飛,小免子拔蘿蔔,陽光當空照等等。

看明白在做什麼之後,再讓孩子看圖上的人物、動物的表情怎樣。例如奶奶在開心地笑,小兔子高興得跳起來,媽媽發怒了……

把這些問題一步步都問過,讓孩子說過之後,讓他將整個圖面的內容連貫起來說,並且可以將語文書中學到的詞彙(或者課外看到的好詞)結合起來運用到其中,然後讓他自己寫下來。

僅僅是寫完不夠,寫完讓他讀一遍,然後再問他剛才自己說過的內容是不是都寫全了?還有哪些要補充的?在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自己學過的詞彙?

練習了一段時間以後,你可以提示孩子將內容擴充,將短句變成長句。比如說小兔子在山坡上高興地採蘑菇,爺爺在沙發上安靜地看報紙,媽媽在廚房裡邊唱歌邊做飯……

孩子會通過這樣的訓練得以快速提高,平時即使不寫看圖說話的時候也可以給孩子說一些句型練習,熟練使用形容詞。

一年級孩子初學看圖寫話,確實需要一個過程。有經驗的老師都會將這個作業在週五佈置,這樣學生和家長都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家長可以引導,切忌你說他寫,那樣孩子永遠沒法提高。

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贊再走唄。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孩子剛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是真的不會做看圖說話。 我家孩子第一次做看圖說話的時候,完全是一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樣子。如果這時候,家長完全不幫助輔導或者指引,這個看題說話孩子完成不了。

那怎麼有效的幫助孩子,家長的幫忙有用嗎?

每個人面對第一次的任務,都需要幫助和指點。

看圖說話,是一年級小學生練習日後作文的基礎。

很多看過繪本的孩子對於看圖說話會有一點感覺,但還是很難抓住重點,孩子看圖看的很散,完全不知道如何落筆,如果這時候家長不幫助輔導一下,這個作業孩子基本沒法做。

每個人學習的時候都會需要知道“規則”——做什麼、怎麼做。

那麼這時候最好的途徑就是看別人的“成品”。


我家孩子第一次寫看圖說話,完全不會寫。我和題主一樣一樣,孩子第一次的看圖寫話,是我說給孩子,她一個字一個字寫了進去的。

一年級所有的知識點,對於孩子都是嶄新的。

孩子的大腦裡面,還沒有存儲任何關於看圖說話的“規則”和“方式”。

這時候,孩子識字量也很有限,看範文仿寫的可能性都沒有。


家長的幫助,在這個時間點,是用寫的方式告訴孩子,如何表達一幅畫面中內容。

這是孩子建立自己“系統”的時間,必須有家長帶她進門。


孩子以後就不願動腦筋自己完成看圖寫話了?

不會的。

就像孩子學習走路的時間,媽媽會拉著她的手,一步一步邁開步子。最後孩子會甩開媽媽的手,自己決定怎麼走了。

看圖寫話也是這樣,第一次孩子感覺到原來這樣就是看圖寫話;但是有媽媽的幫助,顯得很輕鬆;第二次,看圖寫話又來了,繼續找媽媽。

這一次,媽媽不能再像第一次那樣幫孩子了。

我家孩子的第二次看圖說話,她期待著我繼續說,她像個小記錄員那樣再寫到作業本上。我說,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圖,我開始問她:圖裡面有什麼?他們在做什麼?他們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圖上還有什麼?還能找出來什麼呢?


孩子一點一點開始進入到看圖的狀態,每發現一個新內容,就非常興奮的指給我看;

最後,我問她,這幅畫在說什麼呢?孩子看看我,試探著說了一句話。

他們在打掃衛生。

怎麼打掃的?有的在擦黑板、有的在掃地、還有的在端水進來。

那你們學校一般什麼時間打掃衛生呢?放學以後。


我說,孩子,你已經把這幅圖說完了。

你只需要把你說的這幾句話寫上就已經完成了今天的看圖說話。


看圖說話,媽媽怎樣引導孩子“上路”?

不要給孩子說,你先自己看圖!

孩子對於看圖說話這個新“品種”還不熟悉,她還沒有找到“抓手”的地方。

媽媽要帶著她,挖掘孩子對圖片的注意程度。

我家孩子有一次寫一篇看圖說話。三個小學生在種樹。題目要求孩子完成的看圖說話中必須有時間地點人物動作這些要素,還要加進去一些可能的節氣。

孩子說,春天囉,種樹就是春天嘛。時間基本有了。

人物呢?三個小學生唄!

不分男女生嗎?嗯,二個男生一個女生。

男生在做什麼?女生在做什麼?一個男生在種樹,一個女生在扶住樹苗,還有一個男生提著水桶。

再看看,畫面裡面還有沒有漏掉的呢?


孩子爸爸過來看了一眼圖,發表了一個不同的意見:這個應該是前一年種下的樹木,你看,樹坑裡面都有小草長出來了,小樹苗還頂著好幾片新葉子,這個也不一定是植樹吧,還挺像是第二年來給前一年種的小樹除草澆水呢。


是不是呢?

一張圖片當然可以有不同的解釋,這樣還可以鍛鍊孩子思維的多向性,可以是這樣,也可能會是那樣呢。

但是最終,我看了語文書上的單元內課文內容,還是建議孩子以植樹為主要方向去寫——沒辦法,這個題目一定是有“標準答案”的。思考可以有多面性,但是主流方向還是要把握住。


我家孩子現在三年級,有了以前的看圖說話的基礎,現在寫作文根本不問我,有時候寫不下去了會拿給我看看,徵詢一下我的意見,但是人家對於我的意見基本不用,那種感覺就好像是我激活了點什麼,孩子在一瞬間靈感出現,拿起本子回房間自己寫去了。


在小孩子尚未建立任何“素材”和“規則”的一年級,看圖說話,需要大人的指點。

一年級的看圖說話,不用很複雜,幾句話而已。

家長帶著孩子看圖,讓孩子說話,再把他自己的話寫上去。

孩子會“玩的”很高興的。因為大人給他“開拓”出來了一條通向寫作的路。

————————————————————————————————————

我是芯媽,與孩子共同成長;與您共同探索育兒之道。每日遇到新問題,每日解答新問題;互幫互助,敬請關注[芯媽心語]。


芯媽心語


大家好,我是生來註定不平凡。很高興受邀回答這個問題。我作為一名老師,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年級的小孩子該不該學習看圖寫話?

就我而言,我就得非常有必要,學習要趁早,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都是到了二年級才慢慢的接觸到看圖寫話!讓孩子一年級就學習看圖寫話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首先,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

這個階段的孩子,也許話比較多,但是語言組織能力比較弱,有時候說了半天都不知道他們再說什麼!早點學習和接觸看圖寫話可以讓孩子又一個組織語言的概念。

第二,有助於孩子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很多二年級的孩子,在看到一幅圖的時候無話可說,有些很是看不懂,究其原因就是想象能力的欠缺有待提高!

第三,孩子可以通過看圖寫話,可以學到一篇完整的看圖寫話是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組成的!

寫作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你還需更加努力!





生來註定不凡


作為一線老師,來聊聊自己的看法吧!

怎麼說呢?不能說一點作用沒有,如果非常說這一點作用有多少?是能用一毛來形容!是九牛一毛的一毛,請看清楚!

為什麼這麼講呢?

一年級,無論是看圖寫話,還是其它學科,這個時候興趣是最重要的。然爾呢,一項簡單的看圖寫話,直接把孩子的興趣給吞沒了,這還不行,還得把家長搭上,於是呢,一寫看圖寫話,家裡的氣氛就緊張起來了,這種情況下,想讓孩子的看圖寫話水平提高,甚至馬上見到效果!

騙鬼去吧!

自己念一句,孩子寫一句!更甚至家長直接寫好,讓孩子抄一遍!沒錯,第二天到學校,是得了個優,可是,有屁用呢?糊弄鬼呢吧!

好吧!糊弄鬼,鬼還信!您是孩子的親爸親媽,您信嗎?換種說法,這種念一句寫一句,和寫好再抄一遍,不是赤裸裸的抄襲嗎?

口口聲聲說反對抄襲,結果說,最終遇到孩子學習後,還是成了最討厭的那個人。

我們不妨先學一學,孩子上學了,作為父母也必須要保持學習興趣。你想啊,自己不學習,到時候孩子考你一句詩,你接不下來,或者問你一道數學題,搞不出來,好意思嗎?

好吧!好意思!

然爾,不知列位老鐵想過沒有,當孩子問您時,您的第一反應時,等一等讓老爸查查手機。這種行為,是在暗示孩子,以後再遇到難題,你可以求助手機。時間一長,孩子自學能力怎麼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如何培養?

列位可想過?

請您不要說,自己很忙,沒有時間學習,更沒有時間陪孩子學習!這不是扯淡嗎?誰不忙,這世界上有不忙的人嗎?難道說,為了孩子都抽不出來點時間嗎?

若是這樣,那我無話可說!

畢竟,孩子是您的!

我們無法左右!

回到正題,對待孩子的看圖寫話也好,其它難題也罷,請不要代替孩子思考,不妨讓孩子先想想,孩子是有能力的,你只不過是害怕孩子寫得不好,然後呢?

更重要的是,害怕第二天被老師指出問題,自己接受不了!

那麼請問,僅僅為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虛榮心,把自己的孩子習慣給毀掉,甚至讓其越來越失去獨立思考和學習能力,這樣做值嗎?

各位老鐵們,怎麼看?


說文寫作


代替孩子寫作文,很多家長確實是這樣做的,因為孩子本身對作文就沒啥概念,要麼是流水賬,要麼是根本憋不出來幾個字,家長一著急,就自己模仿著語氣寫上了,這樣可以又快又好地交差了。

我在前幾天,還看過一篇報道,講到了青年作家蔣方舟。

青年作家蔣方舟自7歲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被湖南省教委定為素質教育推薦讀本並改編為漫畫書。2004年,蔣方舟獲中國少年作家杯一等獎;2008年,蔣方舟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

但是報道中說,有人質疑,蔣方舟小時候的作文就是媽媽代筆,並不是她真正寫的。

其實,我的觀點是:

孩子們的腦洞都特別大,讓他們寫,雖然他們寫的都很幼稚,卻都是真實想法,哪怕是流水賬也好,但是我們的教育已經很難允許孩子們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要成績,作文好的會被當做範文,孩子也覺得面子上有光彩,家長也覺得省心不少,但是少了很多童趣,多了很多套路。

我兒子的作文一直是他自己寫的,不管寫的好與壞,我都希望他能抒發出自己的情感來,本來童年就這麼幾年,為何不讓他自由發揮自己呢。我小時候作文,媽媽也從來沒有輔導過,都是自己看各種故事書,自己琢磨著用詞造句,這樣慢慢鍛煉出來的。

而這個過程雖然養成的相對艱難些,但是功底卻是真正紮實的,以後也是可以提筆就寫不費勁的。

如果父母總是包辦,孩子可能會越來越依賴大人,寫一寫就賴著不肯寫,或者是寫的不好了,沒有得到表揚,心理會有落差,反倒產生畏難心理。

我希望孩子的成長模式是:

最初他肯定會遇到困難,寫的不夠好,不會當做範文,但是隨著知識的慢慢增多,閱讀量的增加,他會開始考慮措辭,考慮佈局。

就像國外媽媽因為幼兒園老師教了孩子,字母O,這位媽媽很生氣,因為她覺得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本來孩子可以把O想象成蘋果,想象成太陽,有無數的可能,而老師卻把這一切都破壞了。

我期望的也是

孩子雖然寫的不夠完美,但是完全是他自己寫的,有他自己的風格,會更有個性化,而不是隻會寫套路文。

記得尹建莉老師的方法是,哪怕孩子的整體作文很爛,但是其中一句話很好,也會重點挑出來誇獎他,讓他感受到其中的樂趣與信心。給孩子信心和耐心,他會回報給你驚喜。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簽約作者,不傾城傾國只傾娃,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

jason媽咪有辦法


我家現在上二年級,依然還有看圖寫話。我的感受是指導孩子看圖寫話,主要抓住四個環節“看、想、說、寫”。


1、看:就是要教孩子認真觀察圖片中的內容。首先看看有幾幅圖,一年級一般是單幅比較多,我們現在二年級有多副圖了。

單幅圖家長要引導孩子按照順序來觀察,比如從上到下或者從遠到近或者從左到右或從中間到四周,對畫面的所表達的內容有個整體性的瞭解。多幅圖,要引導孩子比較圖與圖之間的聯繫和變化,看看多幅圖講了一個怎樣的小故事。孩子觀察完了,問問孩子:圖中有幾個人呀,或者是幾個小動物,手上拿的什麼?在幹什麼?儘量引導孩子看仔細。


2、想:看圖寫話的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者動物,比較單調,家長可以通過適當的提問,鼓勵孩子進行合理的想象

。比如問問孩子:他們會說些什麼呢?如果你是他的話,你接下來會幹什麼呢?我經常讓孩子把自己放進圖片裡去代替某個人物或者動物,這樣他就會比較容易地發揮想象力。


3、說:一年級的孩子寫作能力還不強,所以在寫之前讓孩子先說出來更好。低年級的孩子還小,所以日常表達缺乏條理和連貫性,有時候前言不搭後語,跳躍性很強。我家就是這樣。我一般在寫之前讓他先講一遍給我聽聽,然後指出問題,幫助他再梳理一遍,等到差不多通順的時候,再讓孩子寫下來。


4、寫:剛開始接觸寫話的孩子,家長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基本能說清楚有什麼人、做什麼事、說什麼話就行。只要寫幾句就行了。老師的要求也是如此,我記得一般是三四句,就過關了。平時還可以買點小學生看圖寫話的作文選給孩子讀一讀,看一看,哪怕一開始不會寫,抄一抄也沒事,因為在抄的過程中,也是一種學習和記憶。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能模仿出來,不必急。


所以說家長不能只給結果,而不教孩子過程,不然的話,孩子離開家長就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喜歡的話請點個贊!

我是輕煙說育兒,專注育兒理念的傳播。歡迎關注交流!


輕煙說育兒


一年級孩子的看圖寫話,如果需要家長說孩子寫,香片覺得,可能你的孩子需要加強這三個方面的練習:

1.閱讀練習。

很多孩子之所以無法在看圖寫話的時候寫出有用的內容,很可能是因為孩子閱讀的書籍過少,缺乏語感。

家長可以陪孩子選擇一些他喜歡的繪本,利用空餘時間進行親子閱讀。在閱讀的時間裡,那還是先觀察一下畫面上可以看出些內容,家長給孩子講完單頁的內容之後,讓孩子猜一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進行閱讀繪本,孩子組織語言的能力就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2.多聽故事。

我家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舉行了一次講故事比賽。他之前從來沒有試過自己講故事,但是因為這一次比賽,他就跟我學了兩篇故事。

最開始他是想講《三隻小豬》的故事,可是班上有另外一位同學已經講了這個故事。我和孩子決定講他最喜歡的繪本——《肚子裡有個小火車》的故事。

說實話,這個故事的內容可真不短,他又不認識多少個字,我一度擔心他沒辦法記憶下來。

後來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帶著他講過三遍之後,他完全可以看著繪本的圖畫,然後開始講故事。

講故事比賽那一天,他雖然有一小部分內容講得不太清楚,可是他依然很開心。這次他的講故事比賽算是開啟了孩子對講故事的興趣,他很多時候喜歡自己拿一本繪本,對照著的圖畫講故事給弟弟聽。


3.引導孩子的表達規範。

一年級的看圖寫話是有一定的規範的,家長在引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可以用問問題的方法進行引導。

先讓孩子觀察一下畫面:

畫面上是什麼天氣?這是什麼時間呢?

畫面上都有誰?他們是在哪裡?

他們做了一些什麼事情?他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你覺得他們這樣的行為是值得你學習還是值得你避免的呢?

用一個個問題幫助孩子去思考和表達,會減輕他的難度。


只要多加強閱讀,鼓勵孩子多講故事,然後用問問題的方法引導孩子去思考,相信看圖寫話對孩子來說將不再是難題。


放飛的香片


一年級的孩子寫看圖說話的作文確實有難度。但是寫得多了,也就慢慢的會了。在指導學生作文的時候,老師不大可能個別指導,基本上只能做比較詳盡的整體指導。接受能力強的孩子,幾次之後,就能夠掌握作文的大體結構,但但有一部分在語言上沒有什麼天賦的孩子,根本還摸不著看圖說話的門檻。這個時候,當然要靠家長幫忙了。

家長不會指導作文,但是自己寫幾句話還是行的。而且,對於一年級學生看圖作文的要求,不就是三四句符合圖片且通順的話嗎:在哪裡?有什麼?幹什麼?有的孩子這些問題都能回答出來,但是不會組織語言,即使是家長念,他們抄,潛移默化,慢慢的他們也就會寫了。

剛開始學作文,有天賦的孩子另當別論,沒有天賦的孩子,先給他們一個模版,讓他們仿寫,對於規範他們的寫作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有些孩子作文事實在是太天馬行空,以至於毫無章法。所以,一二年級的時候,即使時家長念,學生抄,對於他們寫作文還是會有幫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