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給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

lovebenyao


最強烈的感受,借用網絡上的名句!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雖然疫情來的突飛猛進,但作為普通人,切身感受是,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可以說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日韓都是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

有國才有家,這是我們的情懷,而倡導獨立人權的國外,恰恰缺少的就是這種精神!

我們有捨身取義的犧牲精神,武漢的封城!全國人民的蝸居!切斷途徑,為國家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全民人民的執行力,也是我們獨一無二的,一聲令下,祖國大地,上到東部發達城市地區,下到西部偏遠山區農村,那個社區那個村口都有值守人員看護!

隨著中國疫情的收尾,國外疫情的上漲,我們清楚的看到,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強大!

雖然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我們看到她正在努力的前進!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草原影音


全球疫情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為中國力量點贊[贊]中國為全球疫情防控付出巨大犧牲 貢獻不容抹殺;積極開展對外抗疫援助,中國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向有關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盡顯大國風采,真正的大國是有一顆兼容的心,幾千年的風韻不是任何國家能敵的,當真正的困難來臨,看各國的處理方式就顯得一清二楚什麼是大國,什麼是胸懷天下!

前金球先生說:疫情讓人看清世界,中國真的很強大,歐洲顯得脆弱。這次疫情讓人們看清了世界,誰才是真正強大的國家。在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中國人眾志成城,大家都很守規矩,在兩個月之內搞定了一切。

這就是中國,偉大的中國!


妖姬姐姐


疫情爆發的時候由於所居住的小區一直處於封閉狀態,我真切地體驗到了所謂的“囚徒處境”。

疫情爆發這一段時間,我的心理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幾天前還雄心勃勃的我,感到焦慮、無力、荒誕,懷疑自己已經制定的一年的計劃。

一方面,我開始反思疫情產生的深層原因;另一方面,退隱之念揮之不去。

生命如此脆弱,以前從未有如此這般切膚的感受,數千人條生命說沒就沒了。不管你身處哪國,是何膚色,不論你是政府高官還是明星巨賈,在小小的病毒面前幾乎不堪一擊。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玉損,一個個快樂的家庭破碎,這種感受尤其強烈。

著名社會公共政策專家、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克里福·柯布曾警告說:一次足以摧毀人類文明的世界危機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威脅。事實上,它已經懸在我們的頭頂。生態災難很有可能以大規模傳染病的形式出現。

想來他被評為與《寂靜的春天》作者卡遜齊名的“20世紀最有洞見者”絕非浪得虛名。

這次疫情可能會使人意識到自己的脆弱和卑微,重新定義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要而言之,它可能強化人們的生態意識。

與此相應,國家治理層面和公民自我管理層面的變化也會發生。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無法再原封不動地回到過去了。

疫情在全球的四處蔓延,讓我們對 “環境無國界”、 “病毒面前,人人平等”有了直觀的感知,進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有了切身的體會。

不管形形色色的“部落主義”、“單邊主義”和“排他主義”的擁躉高興與否,各國人民的命運事實上已緊密地系聯在一起了。

面對嚴峻的生態危機和其他一系列全球問題,各國之間的和衷共濟應該成為我們共同的努力,建設生態文明應該成為人類共同的追求。

此次疫情將促使我們不僅深刻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擺正我們在自然中的位置,而且促使我們深刻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矯正我們和他人的關係。

在疫情爆發的時刻,我們暴露出了自己的脆弱品格。從生態文化的角度看,這揭露了三個層面的事實:

其一,人類都是短暫、有限、脆弱的肉身性存在,都能感受痛苦,都隨時會抵達生命的大限;

其二,真正的生態關懷不僅僅是保護動物,而且應該聚焦人文關懷(尤其是底層關懷);

其三,體驗窘境的人們並非是完全無辜的,相反,他/她對其當下的處境負有責任。

這次要不是我們的舉國體制,要不是疫情只集中在武漢爆發,光供應武漢這種上千萬人口大城市的吃喝都是問題。

中國的鄉村還在,還有億萬農民,如果能把廣大的鄉村建設成“詩意的棲居地”,不僅有助於化解長期困擾朝野的城鄉對立,而且有助於增強了中國的生態堅韌性,一旦大的生態災難來臨,就有了廣闊的迴旋空間。從這次疫情中農村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遠遠地低於城市,我們不難獲得某種啟發。

鄉間清新的空氣,有機農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無疑也有助益提升人體的免疫力。

要善待自己農村的親友,將來真有生態災難,農村是可以保命活人的地方。

現在,公眾和管理者都達成了一個共識:應該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這是覺醒的標誌。

疫情發生的同時,還有一些生態事件也爆發了:由於封路,蜂農沒法帶著蜜蜂遷徙,造成蜜蜂餓死;印度蝗災肆虐,有可能侵入中國境內;草地貪夜蛾在海南捲土重來;南極洲氣溫越來越高;澳洲火災剛過去不久……從生態文明的角度看,這些事件具有內在的關聯。

它們可以說都是生態危機的表徵,或者可以說就是危機的一部分。這是人類長期虐待大自然的結果。

從83%的野生哺乳動物的滅絕,到50%的植物滅絕,從吃狗到吃猴,從吃果子狸到吃蝙蝠,人類對大自然幾近瘋狂的掠奪,對野味幾近變態的迷戀,不禁使我想起印第安人的歌謠,只有當最後一棵樹被刨,最後一條河泛毒, 最後一條魚被捕,你們才發覺, 錢財不能吃。

其實到了那個時候,人類自己離滅絕也就不遠了。

在這次疫情中,令我最感到欣慰的有兩點:其一,公民意識的強化——許多人開始在想象和現實中參與國家的治理;其二,生態意識的強化——越來越多的人決定不食用野生動物。

越來越多的人贊成分餐制,雖然是疫情迫使大家過起了臨時的慢生活,但也有人在想:我們真的有必要過以前那種終日奔波不止的所謂“現代生活”嗎?這些都是可喜的現象。

當然,感到悲哀之事依然存在:如疫情發生時,有人依然在販賣野生動物,部分地區的餐館還出售來歷不明的狗肉;大街上仍舊有人毫無顧忌地吐痰……
最令我欣慰的是神州大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氣象和舉國上下同舟共濟,共赴時艱的風貌。

令我感到悲哀的有兩點:

一是發展主義依然根深蒂固,消費之上的消費主義依然強勢。

其表現就是“有錢的拼命購物,沒錢的拼命憤怒”。

借用明代大儒王陽明的話說,真是破外在的病毒容易,破心中的病毒難啊!

二是,在對疫情進行反思的人群中沒有看到太多年青人的身影。

一些人該打遊戲打遊戲,該看韓劇看韓劇,該考研的準備考研,該考公務員的埋首題海。

新冠病毒由醫學專家去對付,我依舊我行我素,按照既定的人生軌道前行,沒有意識到疫情是一場生態危機,是在警示我們生態災難的來臨。事實上,生態問題的嚴峻性真的容不得我們再佛系下去。

人類要避免毀滅的命運,需要從根本上變革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自然,我們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要變。

以死記硬背“標準答案”為特徵的應試教育大抵上只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人,這些人“一遇大事就呆若木雞”也是大概率的事。

希望人們能擁有憂患意識,能夠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用我們中國人古老的智慧表達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希望這次疫情能夠警示更多的人醒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