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考三四百分的學生出國留學,他們留學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家有兒女悅教於行


為什麼要留學?什麼樣的人適合留學?什麼時機去留學?

首先介紹一下我這個大家族,我父親一輩兄弟姐妹六人,我這一輩堂表兄弟姐妹八人。其中我弟弟2004年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六年,碩博連讀,日本熊本大學“計算機圖像模糊處理”研究方向博士,2010年回國,放棄了去清華汽車工程系教書的機會,在一家電子地圖企業擔任CTO,定居北京;三叔家的堂妹,初中畢業後即赴美,讀的全美最好的六所私立高中之一,後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腦醫學”專業本碩博連讀,現在美國一大企業任技術高管,嫁一美國奧地利雙國籍銀行家後裔富N代,定居紐約;四叔家的堂妹高中畢業後赴法國,就讀於巴黎大學,本碩博連讀,規劃學博士,後嫁給一法國男同學,生了兩個漂亮的中法混血兒,任職於一家規劃事務所,定居波爾多;姑姑家的表妹,畢業於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現為河北一所大學的副教授,定居秦皇島;其他人在學業上也各有所成。八人中,出國留學3人,佔比37.5%;海外定居2人,佔比25%;博士4人(其中洋博士3人,土博士1人),佔比50%。看到沒?博士普及率已經50%,所以像我這樣的在家裡就不敢說自己有文化,也就是剛脫了盲識幾個字而已。

好,說正題。我想這樣的一個對教育比較重視和有海外留學及定居實戰經驗的家族對留學這件事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這次我們全面的回顧了一下自己的前半生,對幾個關鍵的人生節點進行了覆盤式深入刨析,基本取得共識。現記錄如下,供大家參考。同時也嘗試回答很多人的“你有條件,將來不得送閨女出國呀?”的追問,和有些父母動不動就說:“我家孩子學習就那麼回事兒吧,不行以後出國唄!”這一觀點的看法。

在我們看來,留學生有三種之分:

第一、精英型留學生。本科畢業於國內985,最低211,拿全獎去留學,就讀於國外知名大學且必須好專業、好導師。這些人畢業之後很少有回國的,基本上供職於國外的名牌大學、科研機構和世界500強企業。為什麼不回國?因為國外可以給他們提供非常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尤其在科研方面,與國外相比,一是國內很多前沿技術基礎太差,二是沒有國內科研圈這些汙七八糟的風氣,人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在學術中(這也是以顏寧為代表的回國人員為什麼出走的原因)。這類留學生也就佔留學生總體的5%,而且最多5%。這才是最應該留學的一類,如果你攤上這樣的孩子,那恭喜你了,無論如何也要讓她出國,那怕把房子賣了也要供。因為不這樣可能就會少一個院士或企業家。當然這樣的孩子留學也不怎麼花錢,也不讓你操心,而且投資收益特別有保障。

第二、普通型留學生。這類留學生在國內的時候學習就一般般,基本沒有985畢業的。跟風出國之後基本也沒有學理工科的,基本都讀經濟、商科、法律、藝術等專業,因為他們中大部分人是沒有搞科研的天賦的(這一點不承認不行,你天生就不是那塊料,就彆強求),畢業之後基本上在國外也立不住腳,起碼是不可能在大學獲得教職或進入大公司,絕大部分最後都回國了(替家裡在海外看資產的除外)。回國後的工作去向嘛,進大學執教你就別想了,然後就看各自家庭的活動能量了。家裡有路子的進了比較好的壟斷型國企,旱澇保收,衣食無憂。家裡沒路子的就扔進了北上廣深及二線城市的就業市場,因錯過了剛畢業的最佳就業時機,對國內的工作流程和文化氛圍反而不如沒出去的同齡人,外加自持海歸及投資回報率的心態作祟,所以生活奔波,獲得感很低。這類留學生佔留學生總體的15%吧。給這樣的學生和家長的建議就是“可去可不去”,如果你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且回國之後你能解決就業問題那你就出去見識見識,說白了也就是出去鍍鍍金,回來之後該怎麼著還怎麼著。但你比別人耽誤了好幾年,不論工作經驗還是婚戀成家,自行惡補吧。如果家庭條件一般,回國就業的路子您也沒預留好,就為了愛慕虛榮說起來好聽那就別扯了,投資收益完全不成正比,有那錢還是早早給兒子買個房子娶媳婦吧。但有一點要強調:這類孩子在國外基本沒學壞。

第三、垃圾型留學生。您記著:在國內是學渣,在國外還是學渣,沒有逆襲的。這類人就不應該出國,都是國內學習什麼也不是的,甚至連高考都不敢參加的,二本都不上線的,要不就在國內早早讀個“國際學校”一直惦記走捷徑的。出了國也沒幾個好好學習的,讀一垃圾野雞學校,家裡有錢的就泡妞同居開跑車進賭場,沒錢的天天ChinaTown打工,每天混跡於華人圈,連語言關都沒過。學個屁習,最後都拿一中國教育部不承認的爛學校的屎文憑回國找工作。這時又分化了,還是條件好的家庭給這樣的孩子塞進一個所謂的“好單位”早早養老,或者子承父業跟他那沒文化且熱衷於吹牛逼的爹一起開公司吧。放心,這些人若干年後也沒什麼出息,不惹事就是他們對父母最大的貢獻。家庭條件差的最慘,孩子本身就學渣純純的,你應該認識到在國內你天天看著管著學習都不行,你把孩子送到國外進行“快樂教育”就能學習好了?怎麼可能呢?自制力差的孩子在沒有父母的管教下什麼毛病都學會了,不給你領回來一個小黑孩子就不錯。您搭上養老錢押上房子最後換回來一個天天等你安排工作的大寶貝兒,那時什麼叫“雞飛蛋打”的心情您自己品吧。真心建議這些學生去藍翔,學門手藝吃飯不丟人。這類留學生佔目前留學生總體人數的80%,他們是留學中介和什麼澳大利亞、新西蘭、一年制英國碩士等國的垃圾學校最喜歡的群體,因為人傻、錢多、好騙。

以上這些是我的兄弟姐妹們和我對留學這個問題的基本看法,也就回答了“孩子什麼時候出國”的熱點問題。我的女兒現在就讀於北京市西城區一所不錯的公立小學,學習成績很穩定,有多穩定呢?就是從來都是年級第一,沒考過第二。所以從目前看學習成績和自律性還行,但畢竟太小,才三年級。我不知道將來她會變成什麼樣,萬一變成第三類人呢?所以我每次跟朋友們的回答都是“我不確定孩子是否適合留學”,這是我的真實想法。


斯人獨在


打個比方,你有錢,孩子學習差,考不上國內大學,你就讓他混社會嗎?還不如送出去,長長見識,練練外語,以後說不定家裡出口生意用得著,而且國外大學裡中國同學也不乏家世好的,結交點人脈回來比在國內高中畢業出來混好吧,真以為有錢人只注重面子花冤枉錢嗎?只是人家選擇最優的方式而已,花錢買教育罷了,反正不缺那個錢,我高中也有同學成績差的混子,美國混了四年回來了,整個人有自信了很多氣質也好,社交和獨立能力都很強,在國內都是父母照顧反而沒有去國外鍛鍊人,至於出去以後沒出息的比例,跟國內差不多。


五十度方


很多人都是為在國外混個文憑,鍍一層金。如果運氣好,可以在國外找個好的工作,如果再弄個綠卡或加入外籍是最理想的。這樣出國留學的終極目的就祘達到了。否則就混個文憑回國,抬高點身價後,在國內找個比較好的工作,多掙點錢就算了。本來出國的人中除了個別精英能有所作為外,絕大部分人都是因為家裡面有倆錢。在國內激烈競爭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又不想自甘平凡,抱著闖一闖的僥倖心理去留的學。所以有不少人到最後也是一事無成。不過好在家裡有錢,即使啃啃老也無所謂!因為這部分人從小嬌生慣養,小時候沒管,大了管不了啦。反正錢該花的花了。家長也盡了力了,孩子不爭氣。也就只好由他去了。


青虛山散人


有一部分這樣的孩子,他們大腦開竅比較晚,比一般的孩子晚1---5年不等,但是一旦開竅了,或者說學會了如何學習,那麼會像好學生一樣成績飛快的提高。但是,在中國當前的教育體制下,這樣的孩子沒有機會,中國社會不會給這樣的孩子等待的時間,高考,一次機會,不可能回讀好幾年,社會壓力也承受不起。這樣的孩子在國內沒有出路了,一輩子幾乎就完蛋了。可是,國外的學校完全跟國內不一樣,國外的大學隨便報名,不用考試,當然想畢業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這也是國外大學含金量比國內高的原因),很多人不能按時畢業,可以不停的上學,一直到各科都達到畢業成績為止。這樣的學校可以給聰明孩子,笨孩子,完全一樣的機會,任何人制造努力,就可以大學畢業。這就是為什麼國內學習差的孩子出國上學的原因之一吧。


laomaobeibei


下面我說的有點亂但是不影響我要表達的觀點:火柴(洋火)火車汽車飛機高鐵動車,電視電腦電扇電磁爐電飯煲電燈,QQ微博微信手機淘寶互聯網,衛星原子彈全球定位系統導彈潛艇反導系統,超市……我實在是念不過來,來說說這些東西有中國腦洞建立起來的原始創造和思維架構嗎?中國的飛速發展很多也是在這之上改良甚至青出於藍勝於藍,但不等於可以藐視西方的教育方式,排在清華北大的國外名校不是他們自己排的,中國百年來的留學史讓國走出國門學習到了先進的科技,理念給中國加速發展帶回了火苗和方向。有人會說現在的留學生根本不如老一輩的,我想說的是了,老一輩的人總說年前人不如他們按他們的邏輯社會會應該是倒退著,事實證明他們是錯的。我們不要執著於實物表象而脫離了事物本質,給這幫孩子土壤他們就會生根發芽。


雛鳥觸動


有錢的人在孩子身上特別舍的花錢,把孩子送到國外寄託美好希望,花些錢心裡踏實,另外在國外進行包裝,搞學歷,買文憑等等,抬高身價,回國後搖身一變都是國際一流大學畢業,什麼研究生,博士生等等五花八門,走捷徑,在中國謀一高薪職位。


歲寒三友ht


留學前思考這7點,確保你是否真的適合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並不是人生的終點,只是讓你通往更加廣闊的人生道路的一種途徑。不要只是為了出國留學而留學,而從未思考過出國留學能為自己帶來什麼樣的提升,以及為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帶來什麼樣的幫助。

如果出國後對你自身的發展還不如國內,那為什麼要出國呢?有人可能就是不具備出國的體質,出國後反而限制了自身發展,留學黨出國後被退學的案例也時有發生。雖然大部分人可能不至於這麼極端,留學畢竟花在金錢和時間方面的成本巨大。

01

留學必須是主動選擇後做出的決定

有家長聽著別人家的孩子出國,出於羨慕和攀比也想讓自己的子女出國。也有學生覺得高考或者考研就是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為了逃避國內考試和學習的壓力才選擇出國。類似這樣的情況,統統屬於被動出國。

也就是說,學生本身並未真正認識到出國對於自己意義和價值。

如果決定留學不是你自己的決定,而是完成父母的命令,那麼留學就變成了應付,不管是申請階段,還是留學後的生活中,你都會陷入無限的被動中,一旦缺乏主動探索的動力和好奇心,留學的路將會比一般人要困難很多,你也體會不了進入新世界的快樂也接收不到新世界給你的巨大啟發。

02

至少有一點主動學習的能力或者跡象

國外和國內的教育體制完全不同,學生的自由度很大,一般學生在國內應試教育的高壓下可能已經“不堪重負”了,出國之後就可能會“放鴨子”,從而導致學習成績急速下滑。

所以必須提前具備一點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並非是指能按時完成老師作業的乖寶寶,而是更加傾向於有求知慾望,願意主動獲取知識的良好習慣。

03

獨立,至少有學會獨立的潛力

獨立不是留學後就能立即獲得的能力,在國內能體現你獨立能力的機會可能沒有國外多,所以如果不能提前預知獨立能力對留學生活的重要性,留學之路可能也會很崎嶇。

為什麼獨立能力對於留學如此重要呢?因為你是出國不是出門那麼簡單。異國他鄉、無親無故,所有大事小事都要自己一手扛起。

這種獨立包括獨立生活、獨立學習。從留學之初的買菜做飯、租房,處理宿舍關係、人際溝通,到期末複習、小組作業,生活和學習中有種種瑣事需要一個人處理和麵對。

獨立不是想想就能實現,它需要各種能力和強大的邏輯提供支持。如果做不到獨立,光是交學費、垃圾分類、付賬單、辦信用卡這樣的事情也能難倒一個人。

最重要的是獨立處理問題,在碰到難題時,知道作出正確的判斷,如何抽絲剝繭、如何利用手頭資源、如何向對的人或機構求助。困難各有不同,但如果能有統一的方法論,就能事半功倍。

有留學生曾提到,留學經歷對自己來說最大的意義,就是自己有了到任何一個陌生的國度都不感到慌張恐懼,這就是留學對於獨立意識的增強作用。

04

遇見留學後的困難依然堅持出國

有人以為逃過國內的高考或者國內的學業壓力就能萬事大吉,出國變成了逃避和放飛的出口,那就是你對留學真的不瞭解。

不少人以為出國就是天天Party、滿世界旅行,你以為這就是留學的全部?他們埋頭啃著一本接一本的磚頭書的時候、熬夜趕著一篇又一篇論文的時候,你並不知道,當然他們也不想讓你知道。

這一點,就和高中老師告訴你,"熬過高考,進入大學日子就舒服了"一樣具有欺騙性。在國內讀大學可以混到畢業,但在國外,你就得好好體會一番什麼叫起五更爬半夜了。

剛出國時要努力適應課堂氣氛和節奏,努力不掉隊,期中要考試,時不時趕論文趕截止日期,期末周時熬通宵是常事。沒有勤奮和努力,想要完成學業很難。

除了學習,留學生還要努力適應一個全新的社會和文化環境,這一點有多難,你看有多少華人在唐人街呆了一輩子也無法融入就能感受到一些。

所有的困難都是可預見的,如果知道這些困難,你還能毅然決然選擇出國,那這條你可以過了。

05

留學的客觀條件

沒錯,留學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費起,雖然留學的費用已經趨於平民化,各種金融手段,留學貸款也在越發多元化,雖然遠遠高於國內就讀的學費,但出於教育投資的回報率來看,留學所產生的平均價值是遠遠大於國內教育。

家庭的財力是對孩子出國留學的一種保障,但並不要求特別多的存款和特別富足,很多家庭會把留學的費用想象做天價,但仔細搜索比較會發現其支出並非不可控,在適度的財力保障下進行教育的投資是現今越來越多的家庭的選擇,但不建議傾盡所有隻為把孩子送出國門,應當進行合理的預算才是最科學有效的。這個條件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

06

最後一招,留學也可以提前試一下

鞋子是不是合腳,總要試一試才知道。想試一試自己是否適合留學,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參加國外高校的開放日,或是參加旅行和遊學,實地感受一番國外的文化環境,去學校裡參觀一番。如果沒有條件,可以多聽一些外國高校的公開課,多搜索國外校園信息,不要讓道聽途說的消息矇蔽了雙眼。

如果覺得自己真的不適合出國,那麼何時中止留學計劃都不晚。叫停留學可能是終止,再也不考慮出國留學,也可能只是按下了暫停鍵,讓出國計劃推後,比如從出國讀高中變成在國內讀完高中再出國讀本科,讓自己做出充分的學習準備和心理建設,培養了足夠的獨立意識後再出國,想要出國讀書,什麼時候都不晚。

07

很多人經常忽視的一點,你要格外重視

由於壓力精神崩潰,導致自殺的留學生備受關注,所以,保證身心健康很重要。不求成材,但求成人,這大概是每個家長共同的心願。

你的身體和心理是不是很健康呢,到國外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壓力都是非常大。如果你在國內非常閉塞、內向,到了國外由於語言的障礙你會更加閉塞、內向、不願意和別人交流,你的心理疾病會更加嚴重。這會導致你不適應國外大學生活。

當然,所有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你想換個環境,利用外界因素打開你的內心世界,也不是不可以。

出國留學並不是人生的終點,只是讓你通往更加廣闊的人生道路的一種途徑。

不要只是為了出國留學而留學,而未思考過出國留學能為自己帶來什麼樣的提升,以及為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帶來什麼樣的幫助。


公務員之路


國外大學入學門檻低,畢業門檻高。國內大學入學門檻高,畢業門檻低。成績差去國外讀大學,就是花錢給孩子再買一次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