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次疫情後,身邊不少家庭表示,不再準備送子女出國留學了,你呢?對此怎麼看?

武漢大城小事


這話能信嗎?我第一個表示不信!

人都是善於健忘的,就在一個多月前,我還聽到很多孩子在國外的家長,看到國內疫情爆發性的增長,這些家長們的感慨是,幸虧我家孩子不在國內,不用為他們操心。

誰知道風水輪流轉?轉得就那麼快,轉眼,國內的疫情得到了比較好的控制,各地的新增病例都清零了,在治的病例都全治癒了,可是國外疫情又開始肆虐,這時候輪到那些家長們為他們在國外的孩子操心了,這種牽腸掛肚的日子不好過,以至於說出來等疫情過去了,再也不送孩子出去讀書的話,這種話,也就是在關鍵時刻發個狠而已,要不了幾分鐘轉過身就忘了,就想不起來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了,等到疫情過去,天下太平,世界還是回到老樣子,該送孩子出去的,還是會送孩子出去。

人的缺點之一就是會好了傷疤忘了疼,這並不稀奇,因為你處在疼痛的環境裡的時候,當你疼到不能忍受的時候,當然會想著好的時候會怎樣。等你好了時候,那個疼痛已然過去,你不可能還去唸念不忘,難道還要讓自己一直去記憶那種疼痛的滋味嗎?

所以說以後不將孩子送出國外讀書這樣的話,聽聽而已,不必當真!


蘇小妮


經過這次疫情後,我相信應該身邊不少家長,會重新審慎一些對是否還應該準備送子女出國留學認真思考一番!

有人說:“人總是善於健忘的,事關切身利益時,不管以前曾經遭受到什麼樣的挫折與困苦,都會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淡忘”。

經過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疫情在全民奮戰下取得最終勝利時,與之相反,世界上其它國家恰處於爆發期,此時留學生家長面前的是一道難解之題,讓孩子回來吧,一票難求不說,是否會中斷學業毀了孩子的前程?不讓孩子回來吧,在國外目前糟糕的疫情環境下,是否會讓孩子被感染真的很難說。可以說中國的父母永遠是操不完的心呀!

還有人說:“當疫情過去後,生活會繼續,大家依然會過著那種相互攀比的生活。因為誰也不想自甘落於人後,誰都想讓慾望得到滿足。

送孩子出國留學,完全取決於現實需求,有些家長總感覺外國的月亮就比中國圓,於是不惜一切代價早早把孩子送出國,希望孩子能移民。有一些家長看到孩子在國內考名校非常之難,於是便想走捷徑,便曲線救國繞一個圈子讓孩子先在國外上學,而後再回來讀高校。

這是人性,沒什麼好說的,我也承認,不反駁。無非都是精緻利己主義者在作崇!


我這裡說2個感悟:

價值觀

咱們的孩子無論在國外如何學習,大部分最終還是要回到國內發展的。但是,小學、初中甚至高中階段是孩子價值觀形成時期,這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咱們的孩子打小在國外適應了那裡的生活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回來後是比較難生存的。這一點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國外那種個人主義價值觀一旦形成,回來後往往很難適應中國這種文化環境,雖然國內現在非常開放,但是總體價值觀還是跟國外大相徑庭的,這一點很多家長可能會忽視,只看到國外學習環境的“優越”,忽視孩子價值觀的形成,這一點對孩子影響是終生的。我這樣說大家能不能明白,我舉個例子:知道為什麼歐美諸國家不管是政府還是普通大眾對我們中國都不太友好嗎?別去相信什麼場面話,我來告訴你原因,記住了,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體現在哪,優越感。我們中國在道光年以後就不太行了,那個時候西方國家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經過三次工業革命的發展,西方諸國的國力得到了飛速的提高和空前的繁榮。那個時候,他們說什麼,做什麼,想什麼,都是世界的標杆

,他們的價值觀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建立健全起來的。

歧視

無論你是多有錢,感覺地位多高,感覺很牛氣,送孩子出國似乎很有本事,其實,到了國外啥都不是,這是人家文化宣傳多少年的結果。說白了就是歧視你,這是骨子裡的文化,改不了的,你在國內再怎麼著,到了人家那裡就是“三等人”。

這次疫情發生,國外很多華人受欺凌,被侮辱就是典型例子,平時沒有矛盾的時候看不出來,一旦遇到類似社會問題,全部暴露出來了。看著“一等”公民不做,願意去人家那裡當“二等”公民,這對孩子負責任嗎?

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人很多,各種不如意,各種不滿意。目前國外疫情嚴重也有回來的,而且回來後看看他們的表現,在機場等一會就不行,就說是“我是從歐洲回來的留學生,就這待遇?”你以為你是誰?芸芸眾生而已,出去一趟習沒學好,反而忘了老祖宗的基本禮貌,實在可悲。 清末我們被多少國家輪番欺負,你說這樣的國家會尊重你嗎,他們只會跟自己的兒孫輩說,你們的祖爺爺當初在中國如何如何!

有些“海龜”要放到淡水裡面養一段時間,如果沒有死,還好,至少你在這個環境還可以生存下去,要中西合併,但不是讓你思想西化了。

近代史,我這裡不做述說:就是一部奮鬥史,改革開放三十年,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人民幸福感越來越強。

經過這次疫情後,有這幾點可以讓想出國的家長好好思考一下,我們中國強在哪裡;

  1. 聚斂人心的價值是巨大的,都說多難興邦,雖然我們不願意多難,但只有經受磨練才能更快的進步。在整個防治過程中,都會逐漸的集聚全國的人心,提升社會凝聚力,達成萬眾一心的統一價值觀。不要小看這樣的無形資產,在很多時候都是力量的源泉。
  2. 展示了中國強大的動員能力,疫情被迅速控制甚至撲滅,億萬家庭隔離許久,毫不動搖。這將對外展示中國強大的動員能力,也會為下一步中國與世界交流增加話語權。
  3. 強大的經濟實力,一切以民眾生命安全為前題,不打嘴仗,從嚴從快的來打贏這一打仗。
  4. 每天,各省都巨量增援抗疫物資,不息代價。
  • 口罩,消毒液,防護服,併發症藥品和其它醫用耗材;
  • 自來水,電,液化氣,供暖,汽油,柴油;
  • 隔離人員及其醫護、管理、後勤人員的加班費和餐飲費。
  • 直接參與上述物資生產、運輸和管理的企業人員加班費和餐飲費;
  • 臨時抽調的各類管理和路卡值守人員的加班費和餐飲費。
  1. 除了上述仍處於工作狀態的藥品、器材、食品、水、電、氣、暖、油和運輸企業,其它生產性企業和貿易性企業幾近停工。直接參與抗疫工作的總人數,估計約為1.5億。援鄂醫療隊緩緩不斷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及各大方艙醫院半月不到全部到位收納病人。一個千萬城市全部排查病例,72小時全部完成。

2.試問,世界上那個國家可以做到,多少年了,我們的標準是看著歐美的,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他們定標準,我們跟著做。從今往後,世界將會看中國的了,大家歷史書上看過聽說過一省救一國嗎,見過國家領導人“跪求”中國不計前嫌幫自己一把嗎?“達爾文進化論,60歲老人得不到救治,說我們信息為什麼不提前通知給我國”等等這些言論出之什麼人之口呀?

想出國留學的家庭,你們願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到這樣的國家去學習精緻利己主義,培養這樣的孩子以後功成名就後,製造一系列問題來打擊自己的祖國。

想出國學習也可以呀,20歲之後。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的好好傳承一下。中國文化傳承幾千年,尤其是精髓文化傳承未曾斷絕,是因為這些文化是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中國的文化是融入在我們的吃、住、行當中,必須要在我們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去體會與感悟。學成之後,歸國好好建設自己的家鄉,我們要把中國這些年的故事講給後人們去聽,什麼叫“人總是善於健忘的,那要我們幹什麼呢,不去教育自己孩子們,把教育權交給別人嗎?


程俊談教育


大家好,我是川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國經濟比較好的家庭很早就為孩子的學業和事業做了規劃,把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了。這次疫情統計在英國光小留學生就有1.5萬人。現在國外疫情爆發,這批孩子的去留和安全問題引起了國人的重視和擔憂。

經過這次疫情,身邊有不少家庭表示,不再準備送子女出國留學了,這是一個不太現實的問題。因為他們需要面臨著以下問題:

1、學習

孩子超過六歲在中國上小學的年齡,在國外系統學習了三四年了,回國面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怎麼上學?難道又從一年級開始來學嗎。這是孩子們回不來,留不住的最主要原因。

2、國籍

這些家庭之所以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上學,就是覺得國外的醫療、教育、就業、環境都比國內好,最主要的就是為了有外國國籍,現在時間積累到中途放棄,估計大多數也會捨不得。

3、生活

從小在國外生活重新回到國內,都會有所不適應的。就像我們這些打工的人,在外面工作生活了五六年之後,回去老家生活不習慣的,生活節奏不一樣,很多過年回去的,一旦在家呆久了,就會覺得缺了些什麼,哪怕是在外面過得不如家裡好,還是習慣出來打工。這些孩子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生活。

當然經過這次疫情,很多打算把孩子送出國的家庭會重新考慮,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有沒有必要非得把孩子送出來,再過十年八年等孩子們長大了,我們國家也許比其它強國發展的還要好。

我是川川媽媽,擁有一個17歲女兒和一個5歲兒子,有著照書養的理論知識,也有著豬養的實踐經驗。關注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一起來討論育兒路上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

川媽育兒


這次疫情過後,我覺得一兩年內,出國留學的人數會減少。

因為這次疫情讓他們看到了我們祖國的給力。

一聲令下,全國按下了暫停了!

一聲令下,火神山、雷神山迅速建起!

一聲令下,全國各省馳援武漢!

先比之下,外國的做法令人擔憂。

口罩不帶,封城不聽,聚會不斷。

另外,特別是小留學生,面對疫情,家長去不了,孩子回不來,的確揪心!

太小出去,要在國外呆十來年,有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可能發生。

再者,網友們對那麼小出國留學做法的批駁,也會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恐怕也會限制。

過小出去,對祖國的認同感會減弱,泛自由化思想嚴重。

所以,近一兩年出國留學的熱度可能會降溫。


初中語文李老師


經過這次疫情後,身邊不少家庭表示,不再準備送孩子出國留學了,對此,你怎麼看?

看到這個題目呢,想起了今天與同事的對話。同事有兩個小孩,他說出什麼國呀,在國內不是一樣可以成才嗎?你看看現在這些小留學生在國外多可憐!我可捨不得孩子這麼小就給送到國外去。

我說你那主要是因為窮教師的緣故,一年都掙不到十萬塊,怎麼能負擔得起孩子出國留學的費用呢?人家動輒幾十萬一年,多的甚至上百萬一年,咱們都是一樣的,根本不可能考慮這個事情。留學的費用你付不起,只能在嘴巴上面逞狠罷了!

同事十分惱火,嫌我不會聊天,說逗哏還需要捧哏,你個老先生上來,直接就是拆臺啊!

確實是這樣的,留不留學,首先還不是看有沒有疫情,而是要看口袋裡是不是鼓鼓囊囊?銀行卡上沒有七位數,還奢談什麼留學呢?

疫情過後,還是照常會出國留學,原因如下:

1,人是最健忘的動物,所以才會有好了傷疤忘了疼這句古話。舉例來說,人人都知道酒駕醉駕的危害性,知道賭博可以讓人傾家蕩產,妻離子散,但是有多少酒鬼賭鬼,前面剛剛發了誓,一轉身,就又開始貪杯嗜賭,只記打不記痛啊!

2,不少人有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從來不為自己活,而是要活在別人的影子裡,眼光裡和評價中,別人怎麼做自己也便怎麼做,人家能做到的事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做到,根本不管這事兒是不是適合自己,有沒有必要去做?

3,還有一些人意志特別堅定,想好了的事就一定會去做,再大的困難,他們也要想盡辦法去克服。當然,也存在撞了南牆也不會回頭的一根筋驢脾氣,一條道走到黑,誰也勸不回來的那種人。


劍客談教育


現在說不送子女出國留學都做不得數的。

新冠疫情之下,狀況頻出,讓大家看到了許多平時沒有機會看到和了解到的一面。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國內、國外對待疫情的態度,對待國民的態度。

我覺得出國留學和疫情沒有直接聯繫。出國留學是為了學習知識,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出國留學沒什麼不好。

不過,如果只看到出國的好處,看不到國內學習的好也是不客觀的。國內也有世界頂尖大學,頂尖學科。

其實,出國留學還是建議從個人家庭情況、孩子實際狀態出發。國外有的學校國內也有與之相當的學校,如何選擇都沒錯,都是為未來有好的發展做準備。

如果是為了留學而留學就沒必要了,要謹慎選擇學校才好。


悠然閱讀


對於子女出國的問題,我一直就有考慮,18至20歲之前,不考慮出國留學,之後出國留學靠孩子自己的學習能力爭取,有興趣、有合適的專業可以考慮出國留學。

為什麼在18至20歲之前不出國?

這個問題涉及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的傳承問題。中國文化傳承幾千年,尤其是精髓文化傳承未曾斷絕,是因為這些文化是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中國的文化是融入在我們的吃、住、行當中,必須要在我們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去體會與感悟。這一點,在國外的生活圈子中是很難感受到的,所以孩子在年幼的時候,我們是不考慮送孩子出國。

其次,在18歲或者20歲之前,我會向孩子傳授如何學習國學經典的方法。國學經典的學習,需要有三種老師。

一是以人為師。老師用語言告訴孩子國學經典的內容講的是什麼,應該如何去理解,如何用“一”來貫通所有的學問,對國學經典慢慢達到一以貫通的感覺。同時,老師還要在日常的行為過程中,告訴孩子如何將“一”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如何用切實的行動來踐行所學。

二是以文字為師。中國文字在文化傳承上面是很有優勢的,用視覺化的文字組合,傳承複雜深奧的文化。通過對文字的認識與理解,懂得人生學習的根本方向與核心所在。另外,我們的經典文化也是通過文字記錄的,需要向古聖先賢的文字進行理解與感悟。在領悟的過程中,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印證正確的行為準則。

三是以己為師。自己不明白關鍵的時候靠老師指點,自己明白的時候就要向自己學習。這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關鍵,向自己去學習,才能真正感受到“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的真正含義所在,也才能學會“無為而為”的真正用意所在。

這些文化,在國外是很難找到的,雖然國外也有優秀的老師,但在這方面的內容,我還是認為我們國家有先天的優勢。而且我們國家在某種情況下就是最和平的國家,有什麼困難,國家都會帶頭向前衝,解決人們的諸多問題。這樣安全的國家,正好是我們靜心學習的好地方。

20歲以後,看孩子的能力與意願

20歲以後,孩子該學習的核心關鍵,基本都已經學到,剩下的就是去實踐、印證,孩子在國內實踐或者到國外實踐都是可以的。要出國留學,一方面看孩子自己的本事,有能力考到國外學習進修,就先考出成績來。沒有成績,靠家庭資助去學習,大可不必。

另一方面,20歲的孩子,也能夠自己行動起來,去嘗試用勞動掙得生活收入。家庭可以適當補貼孩子學習,但不會承擔孩子的全部支出,需要孩子自行解決一部分。

結語

送孩子出國留學,實際各個家庭的教育觀念,觀念不同,選擇就會不同。出國留學,我的家庭可能會選擇,但不會在18至20歲前選擇,把基本的本領學會了,再說國外學習的事情。

送孩子出國,您有何打算?歡迎留言交流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分享教育方法、學習方法,助力孩子成人、成才!

童教雷鳴


有條件的,該去還得去,因為這個世界是開放的,不能閉關自守。只是不要把太小的孩子放在國外,將來他成了外國人對國家,對自己都沒有多少好處。對國家是人才流失,對自己是無人養老盡孝。

除非你認為中國人太多,把孩子戰略轉移到國家,等中國實現共產主義的時候來個裡應外合,一舉拿下世界各國,一步到位地實現了共產主義。


飛飛貓說話


不再準備送子女出國留學了?

看到這個結論,我實在不敢這麼認同,起碼我身邊的同事沒有因為疫情的影響,而暫緩今年孩子出國留學的念頭,畢竟,以目前的影響來看,疫情遲早會過去,而選擇不送子女外出留學,顯得有些短視。

不知道題目怎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雖然現在國外的疫情鬧的有些人心惶惶,但至少還沒有聽說那個國家的留學生應為疫情的原因而活不下去或者感染病毒,且情況恰恰相反,在我國疫情之初,大批的留學生、海外華人和華僑,為我國抗擊疫情而自掏腰包購買防疫物資,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初的醫療物資的緊張。

在海外疫情急轉直下,雖然也有一大批的留學生選擇歸國,但仍舊有大批的留學生選擇留在當地,為當地的抗疫、防疫貢獻力量。並且,這部分留學生由於深受國內家長的牽掛,對於防疫也是準備最為充足的一批人,家長雖然為他們提心吊膽,但截止目前,還很少聽說因為疫情而發生留學生遭難的情況。

話又說出來了,現在的病毒疫苗已經進入臨床階段,大面積的生產應用也很快到了,屆時,有了疫苗的職稱,這次全球範圍的疫情也就很快過去,去海外留學仍舊是一件比較時髦和有前景的事。

總之,因為這次疫情,不再送子女出國留學的家長還是少數,多數家長還是為孩子的未來謀劃。


迷途遠望


看到這個問題,我腦海只想到一種場景。

寒號鳥在崖縫裡凍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著:"哆囉囉,哆囉囉,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

這些家庭的所表達的觀點,只不過是應景抒發一下感慨而以。類似於下邊幾條:

每次體檢完之後都告訴自己,明天開始一定要 規律飲食,運動健身。

每天早上艱難的起床後,都告訴自己今天晚上一定要早點睡。

每次玩遊戲的時候,都告訴自己就玩一小會,最多一把。

每次酒醒之後,都發誓下次一定不能再喝多了。

每次失眠以後,都反覆的跟自己說,下次睡前再也不看手機

……

如果相信這種說法,那麼上邊這幾種情況都應該可信。

等疫情過後,計劃留學的依然為此而努力奮鬥;沒有機會或者沒有計劃過的也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


那麼這次疫情為什麼會讓很多家庭有這樣的想法呢?

這次疫情,中國打滿了上半場,外國打滿了下半場,留學生打滿了全場。

我不說疫情開始時從國內逃離避難,國內穩定後又千里投毒的渣渣,那畢竟是少數。

更多的留學生,疫情初期在國外組織各種募捐活動,籌集抗疫物資捐到抗疫一線。當國內穩定時,自己又身處在病毒肆虐的境外自我隔離,防止將病毒帶回國內。

大多數的留學生都是這樣的,他們是好樣的,是偉大的,我們不能因為幾顆老鼠屎而遷怒與所有的留學生。

很多留學生現在的處境是相當危險的,他們受到的不僅病毒的威脅,還有物資的匱乏,甚至生命和財產、人身攻擊的威脅。

最近你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標題:

【中國留學生英國戴口罩被挑釁辱罵,1人被打!駐英使館強烈譴責】

【全球戰疫·荷蘭丨面對挑釁辱罵、強制退租等歧視現象,留學生應該怎樣妥善應對?】

【1.5萬小留學生滯留英國,母親哭求包機遭網友炮轟】

【中國留學生:1月底我從美國往中國寄口罩 現在反過來了】

……

隨著國內醫護戰線英雄們日以繼夜的奮戰,全國人民積極配合自我隔離,我們終於逐步控制住了疫情。

反觀境外的很多西方國家,提出了所謂的“全民抗體”,自由集會,歧視亞裔,放棄救治兩種疾病以上的老人……

通過這次疫情,明顯的讓很多人認識到我國體制的優越性,認識到中華民族團結一致,面對天災人禍必將戰而勝之的決心和能力。

在災難面前,最安全的港灣,是家,是中國。


為什麼說所謂的不再準備送子女出國留學只是一種說詞而以?

現在討論的最激烈的就是1.5萬未成年的英國留學生問題。

英國留學的學費是很貴的,能夠有能力從小把孩子送到英國去讀書的,在國內至少也是社會精英階層。

那麼小的孩子,怎麼就捨得送到萬里之外的陌生環境去求學?在國內他們是有能力上最好的學校的。

瞭解之後你會發現一個重要線索。

在英國生活10年以上,就可以拿到永久居住證了。

算算如果從小學開始,那麼到大學,他們就會成為英國公民。

再回來繼續學習深造,或者從海外回國創業,政策上都是有很多優惠和支持的。

這1.5萬人從小接受著西方教育,思想很多已經西方化,對祖國的感情也越來越淡漠,90%以上都將會成為英國人。

所以等疫情結束,他們一定會回到英國,繼續他們未完成的入籍之路。


當然,雖然他們早已不是中國心了,但是稚子無辜,那些滯留英國的小留學生,根本就由不得自己。

父母崇洋媚外,想把他們送到國外,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又能做些什麼?他們根本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也沒有拒絕的權力。

從法律上講,他們現在依然是中國公民,有權利回到自己的祖國。

我們的政府,也在想一切辦法保護這些孩子,盡一切可能,儘早讓這些孩子回家。

等這次疫情過去,無論這些孩子還要不要回英國去留學。

我想他們應該記住一點:在最危難的時刻,是祖國保護了他們。中國,才是我們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