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7名師生“線上逆行”參與“雷火救援”

“大家辛苦了,雷火志願者的工作於今天正式結束!”3月14日晚,雷火志願者周巖在“雷火金書問題自查小組”微信群裡發出了這句話,標誌著周巖所在的志願者小組負責的“防疫問題與自查”版塊正式畫上句號。

周巖是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研二學生,2月17日加入了由清華大學瀋陽教授組建的“雷火志願者”團隊,參與“防疫問題與自查”版塊的寫作。像周巖這樣的雷火志願者,在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還有6人,他們中最早的志願者1月底便參與其中。

河大7名師生“線上逆行”參與“雷火救援”

圖為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周巖在家編寫“防疫問題與自查”版塊。

河大七名師生加入網絡救援團隊

“雷火志願者計劃”是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瀋陽在網上發起,已吸引超過1000名志願者報名加入,其中“90後”“95後”以近七成的佔比成為主力。這些青年志願者不乏有來自清華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等全國各地高校的在校大學生,還有包括法官、醫生、教師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雷火志願者”主要從“救援”和“研究”兩方面開展工作,分別向社會提供救災防疫的信息支援和編著疫情輿論深度報告,為政府、企業、媒體和海內外研究者提供參考。2月22日,共青團中央專門發文點讚了這個“90後、95後佔比近七成”的網絡志願者團隊。

“當時看到國內的疫情報道,尤其是關於武漢的,內心特別難受,想著為抗疫做點事情。”新聞傳播學院的蘇敏老師一看到《雷火明書(精華版)》正在招募志願者,便毫不猶豫加入其中。《雷火明書》由“雷火志願者”臨時組成的“學術共同體”共同編著,而精華版則是在雷火明書的基礎上所做的提煉與昇華。

在蘇敏老師的組織下,周巖、閆春旭、路穎、李慶豪、甘乘旭等5位同學也紛紛參與到志願活動,成立了雷火志願者河北大學“小分隊”,負責“防疫問題與自查”版塊的寫作。除了上述六人,在1月28日最早加入“雷火志願者”團隊的還有河北大學的段會姣,她則參與了雷火明書基礎版的寫作。

河大7名師生“線上逆行”參與“雷火救援”

圖為“雷火金書問題自查小組”內的工作聊天截圖

參與這樣的活動感覺收穫不少

“防疫問題與自查”版塊要做好政策解讀工作,收集網民呼聲,對政策短板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強的建議。擔心自己提的建議太空、太虛,小組成員們還時常與社區抗疫志願者們溝通。”志願者周巖說,寫作初期自己常常覆盤終稿,在初稿上標紅,琢磨哪裡做了調整、為什麼做調整,會和老師、同學共同探討怎麼能寫得更好。

每天晚上討論選題,確定要寫的內容,次日早晨開始寫作,統稿。研一的志願者們課業繁重,然而他們不曾想過放棄。為了防止耽誤進程,“組長,請查收”,深夜寫稿、交稿便成了常事。“時刻關注著疫情的進展,能結合專業知識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感到無比的溫暖。”新聞傳播學院研一學生閆春旭說道,此前他也曾參與過志願活動,但這樣一種特殊的形式,彌足珍貴與難忘。

蘇敏老師負責學院的教學安排工作,網上教學開始後,由於時間衝突,由周巖協調著小組志願者繼續貢獻著河北大學的力量。與精華版總負責老師和同學溝通,及時傳達稿件修改意見,“防疫問題與自查”小組志願者們的寫作越來越嫻熟。

志願者們相約一起去武漢賞櫻

“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我和小組成員和老師們交流自己的收穫和疑問,克服了自己的靦腆。”段會姣說道,在用數據分析政策關鍵詞的過程中,有進步的同時也逐漸意識到自己創新意識和專業知識上的不足,今後會為之努力,提升自己。

“這個微信群不會解散,經過近一個月的相處,彼此已經成為了非常熟悉的朋友。”周巖介紹道,組建起河北大學“雷火志願者”小分隊至今,互相學習和進步的同時,志願者們已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大家相約,今後一塊兒參加志願活動,一塊兒去武漢看櫻花。

(燕都融媒體記者任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