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7名师生“线上逆行”参与“雷火救援”

“大家辛苦了,雷火志愿者的工作于今天正式结束!”3月14日晚,雷火志愿者周岩在“雷火金书问题自查小组”微信群里发出了这句话,标志着周岩所在的志愿者小组负责的“防疫问题与自查”版块正式画上句号。

周岩是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研二学生,2月17日加入了由清华大学沈阳教授组建的“雷火志愿者”团队,参与“防疫问题与自查”版块的写作。像周岩这样的雷火志愿者,在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还有6人,他们中最早的志愿者1月底便参与其中。

河大7名师生“线上逆行”参与“雷火救援”

图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周岩在家编写“防疫问题与自查”版块。

河大七名师生加入网络救援团队

“雷火志愿者计划”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在网上发起,已吸引超过1000名志愿者报名加入,其中“90后”“95后”以近七成的占比成为主力。这些青年志愿者不乏有来自清华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还有包括法官、医生、教师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雷火志愿者”主要从“救援”和“研究”两方面开展工作,分别向社会提供救灾防疫的信息支援和编著疫情舆论深度报告,为政府、企业、媒体和海内外研究者提供参考。2月22日,共青团中央专门发文点赞了这个“90后、95后占比近七成”的网络志愿者团队。

“当时看到国内的疫情报道,尤其是关于武汉的,内心特别难受,想着为抗疫做点事情。”新闻传播学院的苏敏老师一看到《雷火明书(精华版)》正在招募志愿者,便毫不犹豫加入其中。《雷火明书》由“雷火志愿者”临时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共同编著,而精华版则是在雷火明书的基础上所做的提炼与升华。

在苏敏老师的组织下,周岩、闫春旭、路颖、李庆豪、甘乘旭等5位同学也纷纷参与到志愿活动,成立了雷火志愿者河北大学“小分队”,负责“防疫问题与自查”版块的写作。除了上述六人,在1月28日最早加入“雷火志愿者”团队的还有河北大学的段会姣,她则参与了雷火明书基础版的写作。

河大7名师生“线上逆行”参与“雷火救援”

图为“雷火金书问题自查小组”内的工作聊天截图

参与这样的活动感觉收获不少

“防疫问题与自查”版块要做好政策解读工作,收集网民呼声,对政策短板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建议。担心自己提的建议太空、太虚,小组成员们还时常与社区抗疫志愿者们沟通。”志愿者周岩说,写作初期自己常常复盘终稿,在初稿上标红,琢磨哪里做了调整、为什么做调整,会和老师、同学共同探讨怎么能写得更好。

每天晚上讨论选题,确定要写的内容,次日早晨开始写作,统稿。研一的志愿者们课业繁重,然而他们不曾想过放弃。为了防止耽误进程,“组长,请查收”,深夜写稿、交稿便成了常事。“时刻关注着疫情的进展,能结合专业知识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新闻传播学院研一学生闫春旭说道,此前他也曾参与过志愿活动,但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弥足珍贵与难忘。

苏敏老师负责学院的教学安排工作,网上教学开始后,由于时间冲突,由周岩协调着小组志愿者继续贡献着河北大学的力量。与精华版总负责老师和同学沟通,及时传达稿件修改意见,“防疫问题与自查”小组志愿者们的写作越来越娴熟。

志愿者们相约一起去武汉赏樱

“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我和小组成员和老师们交流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克服了自己的腼腆。”段会姣说道,在用数据分析政策关键词的过程中,有进步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创新意识和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今后会为之努力,提升自己。

“这个微信群不会解散,经过近一个月的相处,彼此已经成为了非常熟悉的朋友。”周岩介绍道,组建起河北大学“雷火志愿者”小分队至今,互相学习和进步的同时,志愿者们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相约,今后一块儿参加志愿活动,一块儿去武汉看樱花。

(燕都融媒体记者任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