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說“東北富得流油的時候,我們還吃不飽飯呢”,那麼東北曾經有多富裕?

鋼都大海


東北富得流油的時候,那個說話的網友見過?如果你沒見過就不要拍著腦門說話了,如果你見過,可以肯定的講,你是在說瞎話。建國初期,東北為國家提供百分之五十的生產總值,養活了多少人~當時人口起碼4億以上,被全國稱為老大哥,可老百姓並沒有那麼富得流油,仍然和全國人民一樣過著清苦的日子,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也吃過野菜、柳樹苟、楊樹葉、榆樹皮,也吃過麥麩子。我弟弟小,母親沒奶,就吃紅高粱面大餅子,乾燥的厲害,孩子糟的罪,現在想想都心疼。雖然,時代在變遷,人的思想在進步,但說話要公證,以事實說話。


吉祥一家y龍


我姓劉,我今年54歲,東北吉林省樺甸市人,我8歲的時候,山東人,拖家帶口去東北,我母親,看著可憐,都讓我給人家送點玉米麵過去,怕餓著孩子,我們家當時八口人,就父母兩人工作,我們家糧食當時也不夠吃,這就是東北人,不要汙衊東北人好嗎?



老頑童56789


搞笑,東北任何一個城市,在東北任何時期,都沒有過比北上廣更好的時期——無論八十年代之前,還是八十年代之後。我七十年代後期開始跑船的,就是專跑上海至渤海灣內幾個港口,北京我沒有去過,但根據各種報道和信息彙總,北京作為首都,即便是中國最窮的時期,也不比上海差多少,那時候可以說上海對全國貢獻利潤,全國為上海供應各種物質,全國各地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有過餓死人的現象,但上海在最差勁的時候也就在主食糧食供應裡配給一定比例的紅薯,所以那時候我有同學跑大連時,專門給大連人帶去上海生產的精白麵粉、卷子面等東西,大連那時候比東北的哪些城市更差勁?

廣州我最早是八四年去的,那時候全國改革還剛剛開始,市容市貌還和六七十年代一模一樣,不少公交車開關門時,賣票員還總是用兩個電線的裸露線頭搭一下,但即使這樣,廣州仍然絲毫不遜於大連,總體狀況應該還是比大連要好。

東北曾經有多富裕?東北大概也就在計劃經濟時期,重工業集中在東北強行發展,那時候應該是東北“富得流油”的時候,但是,這僅僅是相對於更落後的地區,東北大多數地方的農村,仍然沒有浙江沿海農村好,和江蘇長江以南地區也不會更好——

八十年代,我曾經坐火車從北方回到上海,也曾經做過火車從廣州回到上海,一路上的風景隨著火車越來越靠近上海,農村的景象會有明顯的變化,越接近上海,青磚綠瓦房子就越多。這是當時的現實狀況。不過,這個景象的變化,近一、二十年已經不那麼明顯了,沿海地區無論南北,總體上民眾的經濟狀況都好了不少。


天淞子


前幾天降溫,我同項目經理說,要防寒保暖,他說“你們東北人最怕冷”東北人怕冷嗎?東北大多數是從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過來的,他們敬畏自然,學會了生存法則,十八怪中“窗戶紙糊在外”歷史漢族人逃荒到東北大約一百多年,老東北人在東北開荒種地,他們受過軍閥,日本人,滿洲國欺壓,有文化的人不多,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的高才生去南方發展了,東北的人才外流,這也許是東北發展不起來的原因吧!


獵棋52


曾經多富裕?可能對比現在的北上廣深有過之而無不及。城市新聞看很多了,曾經亞洲經濟第一,中國首都,全國最早燃氣管道,最早通火車,最早普及教育等等等等。。。。這些我現在依然相信,但是現在我在東北生活的真的很不好,我沒有夢想,我不知道未來怎樣,我貸款欠錢,我生活拮据,我羨慕經濟發達的地方,這是一個被拋棄的地方,這裡只是很多人堅守的最後港灣。


炸天幫幫主-吊炸天


我東北瀋陽人,我家八幾年就有彩電和冰箱了,我大概在九三年左右就住上樓房了,我有印象的小時候米飯白麵就沒短缺過,我小時候還是很自由自在的上學,逃課,出去玩遊戲機,我在小學的時候就經常看電影!小時候還有很多家長支援大三線,去到全國很多地方了,現在已經定居了!全國很多大型機械廠,鋼廠,技術機械工業都是東北支援的!很多煤炭,木材,石油都是東北支援的!聽我媽媽和爸爸說他們小時候,沒有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餓過肚子!那時候農村有糧食吃,農村親戚給我們送很多糧食!瀋陽機場數量目前來說也是全國之最!


東北王晟宇


我媽媽快六十了,她小時候好多山東人過來要飯,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我姥爺把一部分人領家去了,他們在我姥爺家吃住,臨走的時為了表示感謝給姥爺家滾了好多煎餅。

九幾年的時候我也遇到過山東人過來要飯,記得清清楚楚姥姥家做了五個饅頭,那時候的饅頭是長方形的又大又實誠,我和姥爺拿了三個給那個山東人…


00多年以後00


七十年代,東北哈爾濱親戚能寄來黃豆粉、大米,儘管也就各幾斤、頂多十來斤吧,但在此以前從沒喝過黃豆粉煮的豆漿,至今難忘那樣的味道。這黃豆是大伯家大哥騎自行車到鄉下和農民買的,馱回家自己廠裡磨的,磨的超級細,大米是他遼寧徒弟家收的,每年徒弟孝敬師傅二三十斤大米,就這點東西,當年真是稀罕物。


素食的貓


我四十歲,小時候八幾年,每年都有南方人來東北要飯,我們當時是鎮子,來要飯的我就知道安徽人多,其他人不知道,都是大人問是哪的,他們回答,每次都給點米,也有的給飯吃,來的少了必給,我也主動給,大人有時候不樂意給我都不幹,必須給心理才舒坦,覺得好像有良心似的。那時候我家開木器廠,還有倆上海人來我家打工,我們管他們叫上海蠻子,洗臉不直接洗,先洗毛巾擰乾再擦臉。東北一直以來都並沒有很富裕,但是捱餓時候極少,一直都屬於不溫不火,主要還是地大物博,地多就不捱餓,家家都有地,因此東北人獨立性比較強,並不靠集體獲得生存,所以東北人並不很團結。來東北的山東人也沒有人們想象的那大比例,本地土著不少的,都受滿族影響,包括跳大神的都是滿族習慣,小時候很多滿族的玩具,包括嘎拉哈,還有很多滿族建築,煙囪跟一般人家不一樣,是在外邊延伸出來一塊通道,再砌高煙囪,火炕也是滿族的。


大道至簡66666


東北以前富不富,現在人沒法體會。

就像現在的初中生無法體會可以不上課打老師的瘋狂年代一樣。

以前東北富裕,工業體系完備,是因為日本人在認認真真的搞建設,在他們的觀念裡,長春要比東京重要,大連要比大阪重要。

當然,他們最大的問題是沒搞清楚,這塊地是他們搶的,不是他們的固有領土,一旦再被別人搶走,或者原來所有者搶回去怎麼辦,他們沒想,日本人雖然兇殘,但在奸詐上面,遠不如英國人。

當時的東北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人口構成合理,教育覆蓋面大。

人材,市場,資本三要素都完備,當然能爆發出驚人的生產力了。

後來發展被打破,進入到了蘇式改革階段,全部變成了沒有活力的公有制,憑藉以前的基礎,繼續苟延殘喘幾十年。

就是這麼個演替路徑。

以後會咋樣,說不好,變好還是變壞,還是交給上帝抉擇吧!

老百姓,吃的好,凍不著,樂樂呵呵的,過一天是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