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东北富得流油的时候,我们还吃不饱饭呢”,那么东北曾经有多富裕?

钢都大海


东北富得流油的时候,那个说话的网友见过?如果你没见过就不要拍着脑门说话了,如果你见过,可以肯定的讲,你是在说瞎话。建国初期,东北为国家提供百分之五十的生产总值,养活了多少人~当时人口起码4亿以上,被全国称为老大哥,可老百姓并没有那么富得流油,仍然和全国人民一样过着清苦的日子,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也吃过野菜、柳树苟、杨树叶、榆树皮,也吃过麦麸子。我弟弟小,母亲没奶,就吃红高粱面大饼子,干燥的厉害,孩子糟的罪,现在想想都心疼。虽然,时代在变迁,人的思想在进步,但说话要公证,以事实说话。


吉祥一家y龙


我姓刘,我今年54岁,东北吉林省桦甸市人,我8岁的时候,山东人,拖家带口去东北,我母亲,看着可怜,都让我给人家送点玉米面过去,怕饿着孩子,我们家当时八口人,就父母两人工作,我们家粮食当时也不够吃,这就是东北人,不要污蔑东北人好吗?



老顽童56789


搞笑,东北任何一个城市,在东北任何时期,都没有过比北上广更好的时期——无论八十年代之前,还是八十年代之后。我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跑船的,就是专跑上海至渤海湾内几个港口,北京我没有去过,但根据各种报道和信息汇总,北京作为首都,即便是中国最穷的时期,也不比上海差多少,那时候可以说上海对全国贡献利润,全国为上海供应各种物质,全国各地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过饿死人的现象,但上海在最差劲的时候也就在主食粮食供应里配给一定比例的红薯,所以那时候我有同学跑大连时,专门给大连人带去上海生产的精白面粉、卷子面等东西,大连那时候比东北的哪些城市更差劲?

广州我最早是八四年去的,那时候全国改革还刚刚开始,市容市貌还和六七十年代一模一样,不少公交车开关门时,卖票员还总是用两个电线的裸露线头搭一下,但即使这样,广州仍然丝毫不逊于大连,总体状况应该还是比大连要好。

东北曾经有多富裕?东北大概也就在计划经济时期,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强行发展,那时候应该是东北“富得流油”的时候,但是,这仅仅是相对于更落后的地区,东北大多数地方的农村,仍然没有浙江沿海农村好,和江苏长江以南地区也不会更好——

八十年代,我曾经坐火车从北方回到上海,也曾经做过火车从广州回到上海,一路上的风景随着火车越来越靠近上海,农村的景象会有明显的变化,越接近上海,青砖绿瓦房子就越多。这是当时的现实状况。不过,这个景象的变化,近一、二十年已经不那么明显了,沿海地区无论南北,总体上民众的经济状况都好了不少。


天淞子


前几天降温,我同项目经理说,要防寒保暖,他说“你们东北人最怕冷”东北人怕冷吗?东北大多数是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过来的,他们敬畏自然,学会了生存法则,十八怪中“窗户纸糊在外”历史汉族人逃荒到东北大约一百多年,老东北人在东北开荒种地,他们受过军阀,日本人,满洲国欺压,有文化的人不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的高才生去南方发展了,东北的人才外流,这也许是东北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吧!


猎棋52


曾经多富裕?可能对比现在的北上广深有过之而无不及。城市新闻看很多了,曾经亚洲经济第一,中国首都,全国最早燃气管道,最早通火车,最早普及教育等等等等。。。。这些我现在依然相信,但是现在我在东北生活的真的很不好,我没有梦想,我不知道未来怎样,我贷款欠钱,我生活拮据,我羡慕经济发达的地方,这是一个被抛弃的地方,这里只是很多人坚守的最后港湾。


炸天帮帮主-吊炸天


我东北沈阳人,我家八几年就有彩电和冰箱了,我大概在九三年左右就住上楼房了,我有印象的小时候米饭白面就没短缺过,我小时候还是很自由自在的上学,逃课,出去玩游戏机,我在小学的时候就经常看电影!小时候还有很多家长支援大三线,去到全国很多地方了,现在已经定居了!全国很多大型机械厂,钢厂,技术机械工业都是东北支援的!很多煤炭,木材,石油都是东北支援的!听我妈妈和爸爸说他们小时候,没有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饿过肚子!那时候农村有粮食吃,农村亲戚给我们送很多粮食!沈阳机场数量目前来说也是全国之最!


东北王晟宇


我妈妈快六十了,她小时候好多山东人过来要饭,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姥爷把一部分人领家去了,他们在我姥爷家吃住,临走的时为了表示感谢给姥爷家滚了好多煎饼。

九几年的时候我也遇到过山东人过来要饭,记得清清楚楚姥姥家做了五个馒头,那时候的馒头是长方形的又大又实诚,我和姥爷拿了三个给那个山东人…


00多年以后00


七十年代,东北哈尔滨亲戚能寄来黄豆粉、大米,尽管也就各几斤、顶多十来斤吧,但在此以前从没喝过黄豆粉煮的豆浆,至今难忘那样的味道。这黄豆是大伯家大哥骑自行车到乡下和农民买的,驮回家自己厂里磨的,磨的超级细,大米是他辽宁徒弟家收的,每年徒弟孝敬师傅二三十斤大米,就这点东西,当年真是稀罕物。


素食的猫


我四十岁,小时候八几年,每年都有南方人来东北要饭,我们当时是镇子,来要饭的我就知道安徽人多,其他人不知道,都是大人问是哪的,他们回答,每次都给点米,也有的给饭吃,来的少了必给,我也主动给,大人有时候不乐意给我都不干,必须给心理才舒坦,觉得好像有良心似的。那时候我家开木器厂,还有俩上海人来我家打工,我们管他们叫上海蛮子,洗脸不直接洗,先洗毛巾拧干再擦脸。东北一直以来都并没有很富裕,但是挨饿时候极少,一直都属于不温不火,主要还是地大物博,地多就不挨饿,家家都有地,因此东北人独立性比较强,并不靠集体获得生存,所以东北人并不很团结。来东北的山东人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大比例,本地土著不少的,都受满族影响,包括跳大神的都是满族习惯,小时候很多满族的玩具,包括嘎拉哈,还有很多满族建筑,烟囱跟一般人家不一样,是在外边延伸出来一块通道,再砌高烟囱,火炕也是满族的。


大道至简66666


东北以前富不富,现在人没法体会。

就像现在的初中生无法体会可以不上课打老师的疯狂年代一样。

以前东北富裕,工业体系完备,是因为日本人在认认真真的搞建设,在他们的观念里,长春要比东京重要,大连要比大阪重要。

当然,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搞清楚,这块地是他们抢的,不是他们的固有领土,一旦再被别人抢走,或者原来所有者抢回去怎么办,他们没想,日本人虽然凶残,但在奸诈上面,远不如英国人。

当时的东北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构成合理,教育覆盖面大。

人材,市场,资本三要素都完备,当然能爆发出惊人的生产力了。

后来发展被打破,进入到了苏式改革阶段,全部变成了没有活力的公有制,凭借以前的基础,继续苟延残喘几十年。

就是这么个演替路径。

以后会咋样,说不好,变好还是变坏,还是交给上帝抉择吧!

老百姓,吃的好,冻不着,乐乐呵呵的,过一天是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