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區 勇挑主引擎重擔 三十而立再出發

<table> 火炬區 勇挑主引擎重擔 三十而立再出發

健康醫藥、高端裝備製造、光電產業是火炬區三大支柱產業。圖為明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葉志文 攝

/<table>

2020年對於國家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下稱“火炬區”)來說,是一個特殊的起點,這個國家級高新區迎來了三個重要座標節點。

第一個,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治理大考,產業重鎮的應對之策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個,是中山迎來“打贏經濟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的開局,創新龍頭的精氣神是全市奮戰的風向標;第三個,30年前的3月23日,國家科委、廣東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三方簽約,火炬區成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成員。而今,三十而立迎來了“二次創業”新命題。

三大歷史節點疊加,火炬區走到了新的起點——

1990年,改革開放的高速列車在這裡踩下油門。新材料、新能源、機電一體化、生物醫療等產業集群飛速發展,火炬高新技術產業園、國家健康基地先後成立,孕育了珠江西岸上的創新型產業集聚區。

30年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改寫珠三角城市發展格局,“成長的煩惱”提出新考驗。站在一個新的歷史拐點,火炬區需要回答一個問題:國家級高新區的下一步在哪兒?

事實上,火炬區的復工復產行動和正在推進的“3·28”招商動向,已經給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以2億元資金撬動50億元“抗疫貸”,火炬“黃金四條”打響了重振虎威開局戰,是開足馬力的敢啃硬骨頭的勁頭;“3·28”招商錨定健康醫藥、高端裝備和光電產業,招引項目全為產業直投項目,是下定決心實打實地重塑“高新”產業的魄力。

拿出真招、實招、管用的招突圍、開創、轉型。火炬區已然明確,它需要高新技術產業的高度集聚,在國家級高新區新一輪競爭中贏得主動。

下重本發展高科技企業 “3·28”招商全為產業直投項目

重點招商引資項目7個、備選落地項目4個,重點在談項目3個;新增供地400多畝、項目投資總額約100億元、產值近300億元、稅收13.4億元……僅從數字上看,今年火炬區“3·28”招商成績單似乎沒有出奇之處。但在數字之下,細看這些項目的來頭,可以發現火炬區的佈局大有看頭。

從產業類別看,這批項目都有個共同點——高,即高產出特點。據統計,本次上臺簽約的項目中,絕大部分的畝產稅收超過200萬元,遠遠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這批項目的“高”,還體現在高技術特質上。如廣東金城金素總部項目,其投資方廣東金城金素製藥有限公司為上市公司金城醫藥(股票代碼:300233)控股子公司,是中國頭孢製劑領域創新型發展企業。金城金素在傳承老字號品牌“欖都堂”(始創於清·道光七年)的同時,又與歐美最大頭孢企業ACS DOBFAR建立全方位戰略合作關係,先後取得頭孢唑林鈉、頭孢呋辛鈉、頭孢西丁鈉、頭孢曲松鈉、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鈉全系列頭孢製劑國內首仿/首創增加適應症註冊批件。該項目總投資8億元,計劃建設金城金素總部,將有1個一類新藥(“十二五”國家重大新藥創制超級抗生素)、2個二類新藥在健康基地落戶,並已經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簽署了共建抗生素技術研發平臺的戰略協議,項目預計5年內產值超30億元。

此外,明峰核醫學設備產業化基地項目、康海泰晟生物醫藥CDMO平臺項目、廣東省製藥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新諾無掩模光刻設備增資擴產項目等其他簽約項目,在行業內都具有領先技術水平。這也集中代表了火炬區未來產業佈局的一個重要方向:進一步打造健康醫藥、高端裝備製造、光電產業三大支柱產業,實施三大產業集群強鏈補鏈行動,延伸產業鏈條。

從投資類別看,這批項目還有個特點——實,即講究實效的產業直投項目。儘管投資額不算太高,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些項目對強鏈、補鏈都具有重要作用。這些投資總額約100億元的項目,背後是一個高新區重塑“高新”內涵的雄心與決心:根據計劃,不含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項目在內,火炬區今年擬新增10個億元以上產業投資項目落地。而作為配套,該區年內整備500畝非房地產用地,三年整備3000畝連片產業發展用地,規劃建設深中通道出口灣西智谷、科技新城、岐江新城軌道片區三大平臺,打造近萬畝火炬產業總部帶。這無疑為火炬區推動健康醫藥、光電產業、先進裝備製造向產業高端延伸,在打造千億產業集群中當好先鋒打下基礎。

全面強化科技支撐 重點承接港深創新資源溢出

有一組數據耐人尋味:在這次中山市新冠肺炎防治科技攻關預立項項目名單中,火炬區的企業佔了75%,其中大部分為生物醫藥企業,也有智能製造企業。在疫情考驗下突圍而出,不僅需要善於抓住機遇的市場嗅覺,更需要紮實的科研攻關能力。

努力把火炬開發區打造成創新發展的主引擎——這是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賦予火炬區的使命。在火炬區2019年工作總結暨奮戰2020年工作部署大會上,中山市委副書記、火炬區黨工委書記陳文鋒所作的報告集中體現了對這一使命與角色的回應:堅持高新技術產業定位不動搖,加強科技創新資源、創新平臺、新型研發機構的前瞻佈局,重點承接港深創新資源溢出,在促進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融通發展上為全市作貢獻。

根據計劃,火炬區2020年爭取實現R&D經費(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比重3.6%以上,高企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1/3以上,新認證高新技術企業50家,新增市級及以上研發機構10家。

與此同時,在發展服務業方面,火炬區把重點放在了構建附加值高、輻射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集群方面,一方面積極引進公司總部、上市公司、風險投資基金、創業基金、擔保機構和文化創意機構;另一方面,則大力發展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新零售等新生業態,支持檢驗檢測、財務法律、商務流通等現代中介服務機構做強做大;同時,實施高端生產服務業產值倍增計劃,培育一批億元以上服務業龍頭企業。通過加強與深圳重大科技創新資源載體對接協作,共建認證、中試等成果轉化平臺,推動成果孵化產業化。

觀察

重燃“火炬”的快慢邏輯

重整行裝再出發,全面推進火炬區“二次創業”——看似熟悉的口號,今年卻有了新的內涵。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在中山重振虎威開局之際,在迎來建區30週年之際,火炬區的“重整行裝”,是帶著自我追問的反思,是準備迎難而上的勇氣,是決心重塑產業形態的魄力。

再出發,需要“快”招。這樣的“快”邏輯,在火炬區疫情下的復工復產行動中可以窺見:從撬動50億元投資的“抗疫貸”政策出臺到攜手16家銀行合作、促成首批企業簽約,僅用了一週時間。“黃金四條”推動企業滿血復工復產,火炬開發區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不僅體現了該區對復工復產的迫切,更是這個國家級高新區在庚子年春天對長遠謀劃的一個開局。

再出發,也需要“慢”功夫。火炬區發出“發展七問”,便是對固有發展方式依賴的反思。“不‘高’不‘新’,項目一個不要”——在今年招商洽談會上,火炬區喊出了這麼一句口號。從這次招商引資項目可以看出,火炬區沉下心來佈局高技術產業,是下決心放棄一部分見效快的低技術企業的:一心“重本”發展高科技企業,忍痛“割肉”過渡加工類、汙染類、限制類企業。為了真正把高技術產業的集聚效應做起來,火炬區下定決心重塑產業格局,將重點放在“高新”這篇文章上,耐心把產業版圖佈局好,只為將來更為長遠的打算:進一步打造健康醫藥、高端裝備製造、光電產業三大支柱產業,實施三大產業集群強鏈補鏈行動。

無論是“快”邏輯,還是“慢”功夫,背後是火炬區從“火炬速度”到“火炬質量”的思考。三十而立,期待“科”字當先的改革闖將,為中山重振虎威、打贏經濟翻身仗帶來最強勁的引擎。

訪談

中山市委副書記、火炬區黨工委書記陳文鋒:迎著風雨上頂著浪頭衝 奮力重塑火炬輝煌

在中山重振虎威開局之年,火炬區如何鍛造內生動力、完成新使命?中山市委副書記、火炬區黨工委書記陳文鋒表示,圍繞聚力建設“全市創新發展的主引擎”“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的先行示範區”“一流國家級高新區”,火炬區堅持高新技術產業定位不動搖,以大格局謀劃大發展、大平臺、大交通,大力推進“交通攻堅年、項目落地年、穩企安商年、作風建設年”建設,堅決打贏經濟翻身仗,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全市重振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中扛起責任擔當。

喊出“發展七問”大膽創新解難題

南方日報:當前火炬區正處在關鍵歷史發展節點上,機遇與挑戰並存。如何客觀看待機遇和挑戰,打開火炬區工作新局面?

陳文鋒:挑戰永遠是更好的機遇。火炬區正處在“五年定百年”的挑戰賽中,只要敢拼敢闖、真抓實幹,我們的機遇是前所未有的。上兩週,我們反覆審視當前的困難,梳理出“發展七問”:

支撐作用哪裡來?要在發展格局上解放思想,謀定而動,保持定力,抓住重點,開足馬力,在推動高質量崛起的同時,推動經濟指標企穩回升。

土地從哪裡來?要統籌全區土地資源整合,解決好土地歷史遺留問題,強化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提升發展質量和後勁。

產業升級後勁從哪裡來?要圍繞光電產業、高端裝備製造、健康醫藥等新興產業,多招一些投資大、效益好、技術高、用地少、帶動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培育一批與火炬區優勢相配套的服務業新業態,提升金融的堆頭與生態,帶動產業升級。

基礎建設怎麼辦?要立足於融入大灣區1小時交通生活圈的定位,謀劃研究對接深中通道,改善區內道路建設和節點,加大居民生活設施配套,提高區域基礎設施能級和容量,道路建設、學校建設、環境建設,都要打贏翻身仗。

民生保障哪裡來?要強化民生保障工程,充實各領域惠民體系,全面改善城市環境、城市品質,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數。比如,二孩家長最關心的幼兒園問題,今明兩年就可以推出6所公益普惠性幼兒園。

錢從哪裡來?要把有限的財力用在刀刃上,能省則省,但對一些事關打基礎利長遠的重要事項,也要毫不吝嗇,樹立“有多少事籌多少錢”的思維,以大融資大投入推動大建設大發展。

精氣神從哪裡來?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鼓舞士氣,形成合力。要完善考核機制,強化正風肅紀,提升幹部幹事創業精氣神,共同營造人人“幹事有激情、創業有平臺、發展有空間、業績有展示”的良好氛圍。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發現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接下來,我們要大膽創新解難題,披荊斬棘向前衝,努力開啟火炬區的“二次創業”。

轉危為機,必須佔得先機

南方日報:奮起直追,您認為火炬區的底氣在哪裡?

陳文鋒:當前,火炬區面臨的形勢是危中有機,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是必須發現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在前所未有的危機中把握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我們有著輝煌的奮鬥史。火炬區是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30年來,高新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建立“管委會—總公司—企業”的體制機制,堅持“政策+平臺+項目”的科技創新主線,形成“企業+集群+園區”的產業格局。

我們有著雄厚的基本盤。火炬區形成了健康科技、先進裝備製造、光電和現代服務業為重要支撐的產業體系。2016年12月,被納入“1+1+7”的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我們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去年8月,省委書記李希到中山市調研提出,“要把中山火炬開發區打造成中山創新發展的主引擎”。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明確,要大力推進城市環灣佈局向東發展,將火炬區打造成創新發展主引擎和“三核鼎立”重大發展平臺之一。火炬區迎來了改革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我們有著強烈的進取心。當前全區幹部職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好的轉變,正在找回改革開放之初、高新區成立之初的那股拼勁、闖勁。特別是這次抗擊疫情,對火炬區整個隊伍的精氣神是一個巨大的洗禮,對重振虎威工作也是一個鍛鍊。

使命在肩,時不我待。我們要始終保持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和高昂的奮鬥姿態,迎著風雨上,頂著浪頭衝,重塑火炬輝煌。

重整行裝“二次創業”“6+1”舉措開創新局面

南方日報:要實現今年奮鬥目標,火炬區有哪些抓手?

陳文鋒:實現全年目標,火炬區首先要在6個方面再出發。

一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再崛起。建設大平臺,全力推進鯉魚工業園為核心的灣西智谷以及岐江新城軌道站場、科技新城高標準規劃建設,主動對接深圳科技創新資源,打造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高品質產業承載區。“十四五”期間一萬畝產業總部帶不夠用,我們就打造兩萬畝、三萬畝,目標就是要把高質量產業鏈完完整整地落戶下來,在火炬區生根成長。

二是推動高質量城市建設再更新。我們要大力破解土地碎片之困,為大項目落地做好資源支撐;完善對外交通路網和軌道網,圍繞深中通道、高鐵中山站等重要交通路網,構建多層次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三是推動深化改革再提效。我們要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優化機構職能配置,構建精簡高效管理體制;優化營商環境,用好放管服的政策紅利,提升行政審批服務效能;強化穩企安商,推動企業代表制度常態化運作,做好企業“服務員”。

四是推動生態環境建設再提質。我們要積極推進工業企業能效提升和淘汰落後產能,加強環境整治,加快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

五是推動民生福祉再提升。我們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五個美麗”建設,提升宜居環境水平;繼續做好民生保障工程,大力推進2020年十大民生實事。

六是推動重大風險防控再落實。我們要提升治理能力,堅決維護政治安全,紮實做好基層社會治理工作。“6+1”舉措的“1”是以“作風建設年”為有力保障,廣泛凝聚奮鬥合力。區黨工委向全區幹部提出一個號召,即:“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開會+不落實=0,佈置工作+不督促檢查=0,好思路+不行動=0,抓住不落實的事+追究不落實的人=落實,抓住想要做的事+做出預期的成果=成功。同時,大力推進“作風建設年”,推動“幹部素質提升”“基層黨建提升”“人才培育服務提升”,制定完善黨政機關和社區、事業單位、區屬企業、僱員及攻堅克難專項工作等五大考核激勵辦法,努力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火炬區“3·28”重點招商引資項目

·廣東金城金素總部項目

廣東金城金素製藥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金城醫藥控股子公司,是中國頭孢製劑領域創新型發展企業。項目總投資8億元,計劃建設金城金素的總部,同時有1個一類新藥(“十二五”國家重大新藥創制超級抗生素)、2個二類新藥在國家健康基地落戶,並已經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簽署了共建抗生素技術研發平臺的戰略協議。項目預計5年內產值超30億元。

·廣東玖壹總部項目

廣東玖壹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在中山建設高分子材料注射成型技術應用項目,打造“高分子/金屬粉末材料--高分子/金屬粉末材料注射成型裝備--金屬粉末注塑製品”產業鏈,為高分子材料注射成型行業帶來全方位解決方案,推動傳統制造業升級換代。項目團隊曾深耕於PET瓶坯注塑行業,並創立了中國領先的PET瓶坯注塑機品牌。項目於中山設立總部及主要項目公司,並將建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及院士工作站,計劃於項目建成後5年內啟動上市籌備工作。

·新諾無掩模光刻設備增資擴產項目

中山新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山市獲評的第一個省創新團隊,是一家擁有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無掩模光刻設備企業,掌握國際激光直接成像技術的源頭,擁有光刻技術原始專利在世界範圍內的使用權。項目投資額3億元,新建廠房投產三年後,預期產值規模達到6億元,稅收規模達到2800萬元,知識產權方面新申請預期30項,其中發明專利20項,授權8項以上;投產三年內設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平臺。

·明峰核醫學設備產業化基地項目

項目計劃投資3億元,主要從事CT、US、PET/CT、PET/MR等高端核醫學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建成後是具備每年1000臺(套)生產能力的產業化基地,同時具備美國FDA和歐盟認證,將成為大灣區核醫學設備重要出口基地。投產後年工業產值4億元,年繳納稅收2000萬元。

·廣東利誠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總部建設項目

廣東利誠檢測技術有限公司2019年入選中山市發改局“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示範項目”,是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省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省高成長中小企業、省中小企業公共技術示範平臺。利誠項目計劃總投資額約2億元,建設為集“檢測+諮詢+治理+研發”為一體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一步提升中山第三方檢驗檢測水平和產業地位,力爭2022年實現創業板上市。

·康海泰晟生物醫藥CDMO平臺項目

生物醫藥CDMO平臺項目由中山市康天晟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中山健康科技產業基地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項目總投資2億元,其中首期投資1億元人民幣,租賃國家健康基地智慧健康小鎮A9廠房,建設內容包括QbD研發中心、兩條蛋白生物藥原液GMP生產線和一條單抗製劑生產線。

·廣東省製藥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廣東省製藥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是目前省內唯一獲批的與健康醫藥行業相關的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是針對健康醫藥產業生產過程、全產業鏈、全生命週期的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將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並努力建設成為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項目將為中山市及大灣區其他城市群健康醫藥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