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大山、感動河北,河南“最苦”鄉村教師,堅守農村小學20年

假如生活辜負了你,你是否還能善心以待?

2009年4月22日,由胡明綱導演,王力可和村裡主演的劇情紀錄情感電影在大陸正式上映,豆瓣評分2.1,原因是劇情有些荒誕:

打工妹山菊在回鄉途中被壞人騙到大山中,逃跑時遇到了趕集的鐘老漢,鍾老漢借錢將山菊救回深山中的小村中。落入絕望的山菊曾尋機跑出,跳河被救;也曾拼命反抗,甚至曾喝下農藥。

樸實厚道的鐘家人使山菊感動了,村中的漢密教學點因沒老師停課,山菊就主動為孩子們代課。在教學中,她和孩子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她為了給孩子們買課外書,上山採藥摔壞了,全村人上山找她,爭著給她輸血。

後來山菊的男友來接她,鄉親們拿來了各色山貨,一口一個“老師”,充滿了尊敬和留戀。孩子們也跑來了,手捧剛從山上採來的帶露水的山菊花,號啕大哭。山菊撲向孩子們,又走向簡陋的學校。

郜豔敏,就是那個《嫁給大山的女人》。

嫁給大山、感動河北,河南“最苦”鄉村教師,堅守農村小學20年

馬克·吐溫有一句名言:“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

1976年,郜豔敏出生於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雙廟鄉化行村,是個地道的農村姑娘。她喜歡讀書,1993年17歲初中畢業,然後到河北保定市蠡縣一家毛線廠打工,掙錢幫家裡供兩個弟弟上學。1994年農曆5月的農忙時期,請假回家幫家裡收麥的郜豔敏在石家莊火車站被騙,被人販子以2700元的價格賣到曲陽縣靈山鎮下岸村。

下岸村位於太行山下,位置極其偏遠,村裡連電都不通,晚上靠煤油燈照亮。村裡通往山外的只有一條狹窄崎嶇的山路,不說通汽車,通驢車都困難。

郜豔敏後來說,是她求著公公買下自己的,此前她已經被倒手3次,遭受屈辱和折磨,“我現在只想過平靜的生活。”

因為生活條件差,交通又不方便,郜豔敏到結婚第二年才回了一次孃家。

她的媽媽眼睛瞎了,爸爸也頭髮花白,突然見到女兒,老兩口頓時抱頭痛哭。當時郜豔敏希望能留在家裡。

“父母說,這是你一輩子的事,無論你走哪條路,我們都會尊重你的選擇。但是,希望你首先考慮公公婆婆他們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們就人財兩空了。我說,我們可以還他的錢。父母說,不是錢的問題,他們也是農民,不容易,買你的錢,都是向別人借的。另外,在咱們這個地方,結過婚的女子,再想找個好對象就難了。”

在同樣貧窮封閉的家鄉,擺在郜豔敏面前的命運也許更灰暗。面對現實,父母只能勸她兩個字:認命。

從河南探親並返回下岸村後,村小學因為缺少老師代課找到了村裡文化程度最高,曾初中畢業的郜豔敏,但因為女兒和兒子的相繼出生,郜豔敏只代了半年課就離開了學校。

“童年時,我是個樂觀的小女孩。”郜豔敏說,“自從受了那場刺激之後,就快樂不起來了,覺得沒法見人,開心的時間太少了;

只有跟孩子在一起,才會開心。我喜歡孩子們,我給他們帶來希望,他們也給我帶來希望;他們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郜豔敏和她那個沒文化的丈夫交流不多,她的羊倌丈夫雖然心眼不壞,卻總是喝醉酒和她爭吵。

到2000年的時候,因為合校並點,下岸村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被併到一座山外的輝嶺中心小學,正式的老師也調走了。輝嶺小學本來決定將下岸村一年級的學生也並過去,但是家長們不樂意。因為孩子太小,山路太遠;而下岸村保留的小學低年級教學點,因為教學和生活條件太艱苦,老師們都不願意來。

後來到開學的時候,下岸村的村民還是將一年級的適齡學生送到郜豔敏這裡來,起初郜老師不敢收,直到後來上級決定:下岸村教學點保留一年級。就這樣郜豔敏一個人承擔著下岸村一年級、和小中大三個學前班的教學任務;小班的孩子有的才三歲,但家長們都願意送過來,一是比自己帶著省心,二是郜老師可以教孩子們識字唱歌。

嫁給大山、感動河北,河南“最苦”鄉村教師,堅守農村小學20年

郜豔敏的領導,輝嶺中心小學的校長龐耀輝說:“郜豔敏老師對工作非常認真、用心,教學成績一直很好,她雖然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但很愛學習,每次來學校,都跟老師們探討教學方法。雖然她是代課老師,但承擔的教學任務與正式老師是一樣的。”

最早幾年,郜豔敏每月只有200元工資,她還要擠出錢來給幾個特困家庭的孩子買學習用品,學校裡沒有圖書,她就翻山趕集,去集市上的書攤上買回舊的雜誌圖書。

除了學校規定的文化課,她還一個人想辦法開設了體育、音樂和美術課程:雖然因為條件有限,體育課只能踢毽子、跳繩和做遊戲;音樂課只能給孩子們教唱記憶裡的歌曲,美術課也只能在黑板上畫些簡單的花草動物,但是她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陶冶他們的情操。

在郜豔敏的努力下,下岸村小學一二年級的適齡孩子沒有一個失學的;如果有不上學的孩子,

郜豔敏就不厭其煩、一趟又一趟地找家長,直到把孩子們都找回學校。憑藉堅持不懈的努力,郜豔敏不但贏得村裡人的尊重,連丈夫對她也刮目相看。

下岸村的教學點起初在村外一間石頭壘的黑屋子裡,粗鄙簡陋、四面透風。每到冬天,郜豔敏只好把孩子們叫到自家炕上唸書寫字;每到課間休息,她還要去村外擔水給孩子們喝。後來,下岸村教學點得到愛心人士捐助,裝修了6間新教室,一下子變成整個下岸村裡最寬敞明亮的場所。

到了2006年,下岸村的交通方便多了,還集體安裝了電話,村子裡的年輕人都出去外地打工,但是郜豔敏為了照顧孩子,也為了改變村裡人的知識面貌,選擇了堅守下岸村小學,並沒有離開這座封閉的大山。

2007年,郜豔敏獲得“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她遭受苦難卻以德報怨的傳奇經歷被改編為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2010年11月17日,郜豔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但是直到現在,

郜豔敏仍然是保定市曲陽縣下岸村的“臨時代課教師”;從2000年起,已經堅守下岸村小學20年。

“只要讓我當老師,什麼我都能忍受;我想平靜的生活,希望家人不受到傷害。”

郜豔敏當選感動人物獲得一萬元獎金後,她拿出大部分給村裡的老人們買了生活用品,然後給公婆和河南的父親一部分,自己只剩下幾百元,買了個簡單的手機。女兒一直是郜豔敏的驕傲。從小學四年級起,女兒便被一位熱心人士接到石家莊上學,“孩子的獎狀貼了家中滿滿一牆”,說到這裡,郜豔敏蒼白的臉上才露出一絲笑容。

如今,郜豔敏只想迴歸平淡的生活:“每個人都有父母和孩子,我是不太懂法律和國家政策,可是我懂可憐天下父母心。社會在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只想和孩子們平平淡淡生活,幹好自己熱愛的教學工作,把工作一直幹下去。”

嫁給大山、感動河北,河南“最苦”鄉村教師,堅守農村小學20年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郜豔敏老師的屈辱和奉獻,在成就我們感動的同時,也加深了自身的悲劇色彩。從被拐女孩到最美教師,郜豔敏的一生無疑充滿著戲劇化的起伏跌宕。

現實永遠比小說更荒誕:被拐女孩離不開現實家庭,最美教師也需要堅守三尺講臺。或許,再痛苦的記憶也終將被遺忘,但是作為社會輿論和教育界,需要反思當前的教師評價制度是否合理。

作為鄉村教師的郜豔敏,含辛茹苦、勤勤懇懇地伏案工作20年,她的人生固然顛沛困頓,生活實屬苦難屈辱,但是在教書育人的工作崗位上卻始終是勤奮而稱職的,那麼事到如今,郜豔敏既不能轉正,又不能提高待遇,我們的教師評價制度,是不是有待完善和改善呢?

鄉村教師轉正有多難?

鄉村教育保障著近四千萬鄉村學生的教育和發展權利

,不但是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途徑,也是防止階級層固化,讓底層群體獲得向上流動的機會。

鄉村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城鄉和地區之間的教育資源不平衡。從90年代起,九年制義務教育從理想變成現實,但是大多數人口散居在鄉村,教育現代化的難點在於經濟落後的偏遠鄉村。

從東南沿海到大中城市,每個學生都能享有相對平等的教育權利,並且試圖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但是與此同時,隨著農村學齡兒童流失、留守兒童增多,很多農村尤其是山區學校位置分散,辦學規模小,鄉村教師也嚴重缺編。據云南省教育廳統計:2013年雲南省共有“一師一校”教學點1354個,其他偏遠地區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全國數量眾多、地處偏遠的鄉村小學,生活工作條件差,工資待遇也不高,像郜豔敏老師這樣安於現狀、努力工作的老師非常難得。

我國有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在農村,鄉村教育的質量,決定著我國整體的教育水平;而鄉村教育的發展,根本在於教師。可現實的情況是,優秀學生不願去鄉村,優秀教師留不住,不合格的教師也退不出去。

農村地區經濟條件差,生活環境艱苦,工作任務繁重,因此鄉村教師崗位缺乏吸引力,而年齡老化,缺乏音體美教師和教師專業培訓,則是鄉村教師的痛點和難點。

對於像郜豔敏老師這樣的代課教師,在鄉村學校依然大量存在,他們沒有事業編制,也沒有任何“名分”,卻紮根鄉村,為鄉村教育奉獻著青春年華。

在1984年底以前,代課教師一般稱為民辦教師,在此前的臨時教師基本被轉正和清退,但是從1985年開始,教育部為了提高基礎教育的師資力量,不允許再出現民辦教師。因此像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靈山鎮下岸村這樣的偏遠貧困地區,自身財政困難,招不到也留不住公辦教師。但是適齡孩子需要上學,這些教師崗位的空缺只好由郜豔敏這樣的臨時教師填補,遲遲不能轉正,也給不了任何“名分”。

代課教師,經常被稱作“教師中的農民工”,還有人說他們“站在講臺是教師,離開崗位是農民”

。但正是這些代課教師,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堅守著鄉村學校和教學點,讓我國偏遠貧困地區的學齡兒童和留守兒童能夠明善惡、辨是非、知廉恥,守住了鄉村教育和中國教育的底線。

嫁給大山、感動河北,河南“最苦”鄉村教師,堅守農村小學20年

鄉村教師的待遇怎麼樣?

我國教育制度在職稱名額分配上,對鄉村學校和教師有所傾斜,為鼓勵和吸引長期在鄉村一線任教的老教師,

一般建議縣教育主管部門從職稱總量中劃撥部分中級職稱名額,專門用於符合以下條件的教師職稱晉升:

1、在鄉村學校從事一線教育教學工作累計滿20年、近10年年度考核均為合格以上、擁有教師資格證和大專學歷的二級教師(初級職稱),可直接認定為一級教師(中級職稱);

2、在鄉村學校從事一線教育教學工作累積滿30年、近10年年度考核均為合格以上、獲得過市級以上優秀教師稱號的二級教師,不受學歷限制,可直接認定為一級教師。

從郜豔敏老師的經歷分析,她是在結婚第二年,也就是1996年從河南探親回來開始在下岸村教學點任教的。那麼截止2020年,雖然已經教書育人24年,但是隻有中專學歷,並且未獲得過市級以上“優秀教師”稱號,自然也就無法轉正成為公辦教師。

實際上,代課教師和正式教師的工資待遇差別極大。正式教師的工資由國家財政發放,而代課教師的工資基本由地方或學校籌措,不但待遇低,而且還沒有保障。

代課教師想要轉為公辦教師非常難,符合條件的老師很少,可以說基本走不通。首先要有大專以上學歷,利用在崗代課的機會在業餘時間勤學苦讀,獲得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證,然後報名參加地方教育局招收教師的考試,考試合格後才具備當教師的資格;最後再由學校考核,工作一年並考評合格,才能夠轉正。

如果換了你,你會如何選擇?

對於郜豔敏老師來說,人生就像是一場倉皇無助的戲劇,身不由己,也力不從心。

2005年,一位到曲陽縣下岸村採風的攝影家發現了她,將她以德報怨,獻身教育的故事發到網上,2007年,郜豔敏被評為“河北十大感動人物”。

媒體的報道和挖掘,讓郜豔敏獲得了榮譽和歌頌,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儘管她希望平靜生活,網友卻對她的悲慘經歷忿忿不平,不管是當年拐賣她的人販子,還是她現在的家人,都無一例外地受到了洶湧而至地指責。

曾經多次自殺未遂的郜豔敏,在第二年獲准在丈夫陪同下回河南孃家,她的父母卻嚴詞拒絕了女兒,“如果你不回去,他們就人財兩空了。”

善良,是郜豔敏和父母的關鍵詞;而荒誕,卻是外界和媒體的態度。

從18歲開始,郜豔敏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就在悽風苦雨中被撕得粉碎,不管是那部滑稽離奇的《嫁給大山的女人》,還是郜豔敏被評為“感動人物”,似乎總有些良心和道德,在我們道貌盎然的眼皮下被忽略了。

即便是曲陽縣下岸村的村民,似乎對郜豔敏的遭遇也有些無動於衷,甚至有人說閒話,指責她教學水低下、挪用捐款,刻意敗壞村子形象來博取同情。

“我對你們孩子怎麼樣,臭不要臉你們!”郜豔敏能忍受悲慘的命運,卻無法忍受村民的流言蜚語。畢竟人生和命運就像一場痛苦的夢,天一亮忙碌起來就忘了,但是周圍的冷嘲熱諷,卻是能夠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嫁給大山、感動河北,河南“最苦”鄉村教師,堅守農村小學20年

在下岸村,郜豔敏只是一個樸實無華的農村姑娘和鄉村教師,她住在一間普普通通的平房裡,皮膚黝黑、略顯皺紋,農忙時和丈夫一起下地幹活,農閒時宅在家裡看電視帶孩子,生活看上去恬淡而寧靜。

但事實上,村裡人都知道她是劉家花了2700元買來的媳婦。整個下岸村400多口人,當時還有60多個光棍漢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像郜豔敏這樣被拐賣至此的姑娘還有30多個。

“每次記者過來,村子哪裡偏僻她就讓拍哪裡,從來不抓實際問題。”村民抱怨著,“她宣傳我們村窮落後,收到的捐款就應該用在村子裡。但是我們不知道誰捐了錢,也不知道捐的錢去哪了,村裡的學校還是沒有公辦老師,媒體老是報道我們村窮,搞得女人都不願意嫁到這裡來了,不知道錢是不是被她拿走了。”

因為這些混賬話,郜豔敏這麼多年來第一次在村子裡破口大罵,罵了近半小時,才在人們的勸說中回到家裡,情緒依舊不穩定,嚎啕大哭,幾度險些暈厥過去。

源於自然條件的貧困可以改變,源於思想觀念的貧困卻不易改變。

如今,郜豔敏老師顯然接受了自己的現實和命運。

“如果換了你,你會如何選擇?孩子都這麼大了,我也快四十了,難道讓我拋棄孩子,回到自己家人身邊?

我也為難,做不到。我是一個母親,要更多地為孩子著想,而不是選擇自己個人的幸福。”

“忘不了。在石家莊上學的女兒每次放假,我都要去車站接她回家。當年,我就是在火車站被人拐賣的。女兒今年18歲,我被拐賣那年也是18歲。”

“想想自己的孩子,還有學校的孩子,一定要堅強。”脆弱的時候,郜豔敏經常這樣給自己打氣。

只是,假如生活辜負了你,你是否還能善心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