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下地插秧,豪門家庭與普通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怎麼看?

三毛的教育視界


儘管我長大在城市,但是我出生在農村,再加那個年代父母都忙,一到寒暑假就會直接把我送回老家,所以對農村的生活還是挺熟悉的(當然,莊稼這塊就比較弱了)。

我的孩子生在城市、想在城市,拜我的老家是農村所賜所以我也有很多次機會可以帶孩子回農村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於是,我帶他回去種過花生,

於是,我帶他回去收花生,

於是,我帶他回去收玉米

……

其實這種類似農場體驗在城市花點錢也能獲得。

但是他體會不到從早上早早出門,一個上午都在勞作,中午只能簡單吃點飯又馬上投入勞作的緊張氣氛,農場是玩,回去是幹活。

手機裡只有兩張小時回去收花生的照片。

我清晰的記得,當時帶他回去的時候跟他講“你來感受一下當農民的辛苦……”

這對一個連花生為什麼長在地下都不明白的孩子而言,我知道要求的有點高了。

新鮮感讓他的“戰鬥力”比我還要旺盛,一邊吃著一邊幹活的體驗讓他在第一個上午毫無任何疲倦,我知道,這個時候跟他講什麼道理都是沒意義的,因為他在享受“玩”。

下午繼續保持,直到快傍晚了,用坐在地頭上休息的時候,孩子突然來了一句“唉!當農民可真不容易啊!”瞬間讓疲憊的我想起來我為什麼要帶他回來的初衷。

我沒說太多,只是簡單的告訴他,花生什麼時候種,要做哪些農活才能保證它的收成以及承諾下次種花生的時候也帶他回去……至於“道理”,我覺得讓他自己體會就好了。

再後來孩子大了,上學了,我們回去的次數就少了,而體驗豐收或者播種的機會也就更少了。

霍啟剛郭晶晶是豪門,我是普通家庭,但是我們的共同身份都是“父母”。

我給他們點贊!(實際上我已經為他們點過很多次讚了,他們值得!)

我先寫的我家,這不是為了“蹭熱度”,也不是為了炫耀什麼。很多人沒有這個務農體驗的條件這不是他們的錯,我只是想說明一點,金錢、財富可以改變我們,也可以提供不一樣的品質生活,但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們只是“愛於心”還不夠,還應該“踐於行”,如果能夠身體力行的帶孩子去體驗帶孩子一同去感悟,縱然你是“普通家庭”又何妨?

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無論我們自己有多少財富,他一樣也會通過自己的雙手、自己的頭腦,去創造自己的財富。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所謂的成績,能力,還有很重要的是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的智慧——比如理解,比如尊重,比如禮貌,比如感恩,比如善良……

最後我想說的是,比我們有錢,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有社會地位的人們,他們都在努力,我們有什麼理由放鬆、抱怨、漠視?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由於霍啟剛和郭晶晶的身份和影響力不同,才把帶孩子下地插秧這樣的事情放大了。但也好,可以作為樣本供我們分析和品評。

首先這樣的行為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這本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教育原本應該有的樣子。可很多人卻對孩子過度的保護,當孩子在家裡想去廚房幫忙的時候,會說廚房太危險,到外面去玩,或者說別搗亂了,出去之類的話,打擊孩子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也剝奪了孩子鍛鍊提高的機會,再比如當孩子拿起掃把或拖把想要掃地或拖地的時候,家長也會阻止孩子說:別亂動,注意安全。甚至還有的說別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的,等等……更別給主動給予孩子參與的機會了,我們其實要想一下的,到底是孩子成長的機會,並得到鍛鍊提高重要,還是孩子幫忙洗碗,打碎的那個碗重要,或是孩子想拖地結果地拖得很髒,你還得重新收拾重要。

我們不僅要保護好孩子想要參與體驗真實生活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不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不去剝奪孩子鍛鍊提高的機會,更要給孩子創造類似的機會,比如參與戶外的勞動體驗等等。

為什麼說霍啟剛和郭晶晶的行為是值得提倡和肯定的呢?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全家共同來體驗完成的整個過程。現在有許多家長不花時間也不花心思陪同孩子,而是花錢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參加所謂的各種培訓課程,其實有點本末倒置了。


琦妙爸


我想給郭晶晶點1萬個贊。

我做教育這麼多年,接觸過很多家長。

有些家長真的很沒見識。仗著有幾個錢,說話做事都是奢侈無度,一副有錢就是大爺的模樣。

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甚至縱容孩子偷懶,縱容孩子欺負別人。他們教出來的孩子不是懶惰,就是蠻橫不講道理。

什麼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

如果孩子有懶惰、自私、暴躁等毛病,那隻能說父母的教育方法錯了。

而郭晶晶,赫赫有名的冠軍,嫁入豪門後,還能這麼接地氣地教育孩子,真是很棒。

無論是做事做人,還是教育孩子,郭晶晶都做得超級好。

她本身是很樸素節儉的人。

記者、狗仔隊很多次跟拍、偷拍她,拍到的都是她逛平價店給孩子買衣服、玩具,拍到的都是她拿著幾百塊的包包,拍到的都是她的謙虛樸實的行為。

這樣的郭晶晶去教育孩子,言傳身教,肯定能教育好。

她帶孩子下地插秧,讓孩子體會什麼是勞動,什麼叫珍惜,這都是她在告訴孩子,雖然出生豪門,但是人要勤奮,人要懂得珍惜,人要懂得感恩。

比我們優秀的人,還在拼孩子的教育。

我們更應該好好教育孩子了。



我是柳柳老師,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情感專家。

關注我,我們一起前行,活得精彩。


柳柳老師


前段時期社會出現了許多孩子坑爹的現象,讓許多豪門也覺悟啦,養個好孩子比如你擁有很多財富更重要。

針對本題,僅僅通過下地插秧,並不能把教育子女的問題就劃分為豪門和庶民不可逾越的界限。豪門在教育子女上,有利資源肯定是佔優勢的,比如就讀學校師資力量比較好,教育理念比較先進,孩子見過的世面比較廣……

“寒門不在出貴子”是近幾年一直受爭議的問題,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在知識決定命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為孩子不遺餘力的補課,找名師。市內重點的名校,升學率遠遠高於普通學校,很多家長私下裡有一起議論,說我們這樣的學校,升學率高,都是家長補課給補出來的。那麼補不起課的孩子,不是沒有通過自己努力一樣可以去重點學府學習的,只是要遠遠少於家庭富裕的孩子。當然豪門的孩子在學知識上要更上一層樓。這是在學知識的層面上的差距。

那麼在素質教育上來看,現在很多重視教育的家庭,也會帶孩子體驗社會生活。我們幾個好朋友,都是大學教師,就曾經在休假的時候組織幾家一起帶孩子去農村摘蘋果,看水稻收割,摘黃豆……讓孩子瞭解和認識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五穀雜糧,和真正的能去體會“粒粒皆辛苦”的不易。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不僅僅是知識的構建上,還有孩子的三觀建立,當然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父母學歷高的家庭更會被重視。他們更注重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教育上的差距是與經濟條件和父母知識水平成正比的。


多試試科學


單單從霍啟剛郭晶晶夫婦帶兒下地插秧這件事,並不能看出豪門家庭與普通家庭的區別。畢竟現在即便是普通家庭,需要下地插秧的孩子也不多。但我們卻可以看出,晶剛夫婦非常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而且霍啟剛已經表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重要,要多帶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通過媒體的報道可以知道,霍啟剛平時的工作很忙,能陪伴小孩的時間很有限。但他都會盡量擠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即便是忙到可能要在公司通宵,他也會回家陪伴家人吃頓飯,之後又匆匆忙忙趕回去工作。就算不得不在外吃飯,如果中間有1個小時,他也會趕回家陪孩子一會兒,和孩子聊聊、多理解孩子,因為怕太晚回來,孩子就睡覺了。



他在接受採訪時也說過:孩子交給保姆孩子也能長大,但親子關係就像存錢一樣,一點一滴去積累,父母需要知道孩子怎麼長大、每天在學校學了什麼東西。


在這一點上,不管是豪門父母,還是普通父母,只要有心就完全可以做到。


只靠金錢,並不一定能教育出好孩子,但父母很少陪伴孩子、或者是低質量的陪伴,卻一定能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想要自己的家風也像霍啟剛郭晶晶夫婦那樣備受稱讚,自己身為父母的身教、在孩子面前樹立的榜樣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曾敏敏老師


豪門放下身姿,進入田間地頭,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尤其是進入農村田間地頭插秧幹農活,是對富家子弟的一種最好的體驗,毛主席當初還推行三下鄉,就是讓城市人真正的進入農村,體驗農民生活的艱辛和不容易,讓他們體驗五穀豐登,看清楚什麼是五穀雜糧,也是一種體驗和增長見識吧。



現在不要說豪門了,就是普通城市年輕孩子,連一些普通的蔬菜都不認識,更不要說幹農活和認識更加少見的東西了,我前幾天在市場蔬菜店買一個地蘿蔔,一個女的問我,這是啥東西,咋樣吃?我說,是地蘿蔔,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她覺得很稀奇,竟然還有這種東西,實際上,這種東西在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但很多城市人,並不知道,也不認識。


讓孩子去農村體驗插秧,我覺得,一方面,是知道我們吃的大米,是怎麼來的,讓孩子增長見識,更多的是放下自己富家公子的身份,到農村去感受農民辛苦,瞭解農民的疾苦,如此,才會珍惜我們的糧食。此外,也是讓孩子從小不要有高傲的身姿,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貧民百姓,保持好的心態,不高看自己,也不低下自己,更不會去看不起基層老百姓,尤其是務工人員和農民伯伯,保持一個普通人善良、三觀正、品質好的富家子弟。

如此,才是一個健康成長,我覺得在這方面,郭晶晶和霍啟剛做的非常好,也給其他富家子弟的家長們,做了一個榜樣。 為他們的教育點贊,為這樣的父母點贊,任何一個孩子,最終成龍成蛇,很多方面,是由父母的教育來決定的,家庭教育是根本,父母以身作則,起到榜樣和示範作用,孩子才會學父母,才會成才。

孩子的品質教育,比什麼都重要,孩子的成功和失敗,都由父母的教育來決定,由郭晶晶的教育,想起來夢女士兒子李天1的結局,真是天壤之別。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感謝提問。

這是應該值得我們深思的好問題。霍啟剛夫婦帶孩子去鄉間體驗勞動的辛苦,成為熱搜,正是說明了現在在我們大多數的普通家庭教育到底缺失了什麼?



著名教育家孫雲曉先生很早以前發過一篇這樣的文章《夏令營中的較量》,將中日的孩子在夏令營中的表現進行了描述並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日本的孩子在夏令營中樣樣都幹,而中國的孩子就站在旁邊看,中國的孩子為什麼是這樣的表現。我們作為做父母的都心知肚明。

(一)長期的寵愛已經讓我們的孩子成了只會學習的機器

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當中都是大人多於孩子,現代化程度越高的家庭,家務活本來就少,孩子能夠體驗參與家務勞動的機會就更少。我們做父母的眼裡只有成績,忽視了孩子的品德培養和品質培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品德是一個人的根本,沒有了根本,就是這個人再有才華再有本事,也是一個無用的人。 不參加勞動的孩子,怎麼知道一切來之不易,知道知道珍惜,怎麼懂得感恩?

著名的家庭教育家蔡笑晚先生,他把六個子女培養成五個博士,一個碩士,在蔡家,就特別重視孩子的第一體驗,孩子去過的地方,第二次再去一定是孩子自己帶路。注重孩子的生活體驗,和生活中取得的智慧。


(二)遠離實踐的教育讓我們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孩子整天埋頭與刷題,做題,苦讀書,他們讀書本上的秋高氣爽,天高雲淡,五穀豐登,卻不知道什麼叫五穀豐登,感受不到一葉知秋。我們的孩子,分不清韭菜和麥苗。不知道大米是田裡長出來的,以為就是超市裡買來的。當然,我們也可喜的看到當下有些學校在進行改革,增加了一些校本課程,如無錫的《天一中學》,他們把種水稻,種棉花引進校園,讓孩子參與種植,體會勞動的不易和收穫的喜悅。

孩子是一束白絲,你染成什麼顏色就是什麼顏色,這是墨子著名的染絲說。勞動的習慣也要從小培養,一個愛勞動的孩子,不怕勞動的孩子,將來才是有用的人。而不是現如今的有些大學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做工作嫌苦嫌累。值得我們父母好好的反思。


玩美教育


霍啟剛在微博曬出了與郭晶晶一起帶兒子到香港二澳村體驗插秧的照片,併發文表示這樣的週末才是最有意義的,能夠讓孩子瞭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實含義,讓孩子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

這事情要是放在過去,則絲毫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像我們這一代人,自小就參加各種勞動,做家務,做飯。因此,我們這一代人基本上具備起碼的生活技能、勞動技能。

現在的孩子則不同,在學校,在家裡,除了學習做作業,其他的諸如做家務、勞動的活一概不會,不願意也沒有人讓他們去做。基本上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根本沒有學會簡單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能,不懂得珍惜糧食,不懂得珍惜生活。

幾年前我單位來了小兩口,炒雞蛋都不會,炒成了一團焦疙瘩。

因此,教育要從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去培養人,去發展人。現在很多家庭,真得向霍啟剛夫婦好好學習,學習他們教育理念。培養孩子不能光看學習成績好,還要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生活勞動技能,在成長中不斷增強自我獨立生活的能力。


三尺講臺一路行吟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而不應從豪門或庶民做分水嶺。可能很多人會特別豔羨豪門之中的孩子所享受的良好教育條件,就如霍啟剛郭晶晶夫妻帶兒子下地插秧,如果把育人裹上富豪的光環去看待,實際上就曲解了教育的本質。

要說老農民在對待孩子勞動教育方面,我看條件比富豪家庭更有發言權,因為農民子弟從小就接觸田園的勞動生活,他們更知道勞動的辛苦,收穫的不易。要說珍惜現在的生活,倒是霍啟剛夫婦深刻地懂得教育孩子的道理,他們不希望孩子從小就養尊處優,而是讓孩子接觸最樸素生活的原生態。

說到這裡,我就想到現在很多普通人家庭,家長真得向霍啟剛夫婦好好學習,學習他們育兒的理念。而這理念就是讓孩子學會從簡單的生活技能,在成長中不斷增強自我獨立生活與學習的能力。當孩子經歷了真實的生活,不斷從生活中學習如何做人和做事,才會不斷完善人格品質。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兒童教育六個解放:“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們能看事實;解放兒童的嘴,使他們能談,會問,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解放兒童的空間,讓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擴大認識的眼界,取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兒童的時間,不把他們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他們。要給他們一些空間、時間消化學問,並且學一點他們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幹一點他們高興乾的事情。”

對比之下,霍啟剛夫婦則很好踐行了陶先生的育兒理念,帶孩子下農田插秧,便是真正讓孩子從城市的繁華與喧鬧中解放出來,迴歸樸素的大自然之中,通過勞動去鍛鍊手、眼、腦的有機協調,讓孩子通過勞動感受什麼是辛苦勞作。而在勞作的過程中,又能讓孩子感受到與大人一起勞動的快樂,這種體驗可不是在家裡在課堂上能感受到的。

教育無關貧富貴賤,只關乎家長育人是否有高尚的情懷。如果你有著育兒的優秀理念,那就放下所擁有的一切物質或物慾,迴歸到與孩子能夠找到快樂源泉的生活之中。因此,我非常欣賞霍啟剛夫婦教育孩子的理念,還有他們擁有一顆普通人的心,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學習。


寒石冷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