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公筷公勺引領就餐新“食”尚

3月24日,益陽市餐飲行業協會辦公室向市民發出《公筷公勺行動倡議書》,提倡大家在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

3月26日,記者在市區走訪發現,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大部分餐飲店已經恢復營業。大大小小酒店、飯館的餐桌上,公筷公勺成了“標配”。

今天中午,記者在新雅酒店看到,顧客進店時,酒店服務員會對其進行體溫檢測,提供免洗洗手液,並登記聯繫方式,待一切完成後,服務員再引導顧客入包廂就餐。餐桌的明顯位置擺放著“文明餐桌”“使用公筷公勺”溫馨提示。用餐前,店家會根據人數提供公筷私筷,以不同顏色區分。“在疫情發生前,酒店就一直在倡議客人使用公筷和公勺,現在服務員上菜,還會根據不同菜品擺放合適的餐具。”酒店負責人陳敏說。

文明餐桌|益陽:公筷公勺引領就餐新“食”尚

顧客自覺使用公筷公勺自然是好,遇到馬虎大意想不起來的,酒店服務員也少不了一番提醒。“有的顧客可能沒有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現在我們都會提醒,他們基本會接受我們的建議。”陳敏介紹,從3月18日復工起,該酒店的獨立包廂用餐深受歡迎。

隨後,記者在資陽區阿俊迎賓樓看到,原本可以容納30張桌子的堂食大廳,現在只留下了10張桌子,確保相鄰兩位顧客間的距離在1.5米以上。“您好,這是公筷和公勺,給您放在桌上了。”服務員一邊放置公筷公勺,一邊輕聲提醒顧客。“過去我們擺上公筷公勺,顧客可能無動於衷,現在就完全不一樣了。”阿俊飯店負責人李雙燕告訴記者。

面對飯店的一番苦心,顧客能否接受呢?記者發現,疫情之下,使用公筷公勺已經達成共識,七八成顧客會自覺使用。“家庭小飯桌,還是外出就餐,筷來箸往間,可能讓一些傳染病傳播有可乘之機,還是要堅持使用公勺公筷。”家住金鹿花園的市民劉先生說。(益陽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